流動的邊界:基於100個家庭的媒介社會學研究

流動的邊界:基於100個家庭的媒介社會學研究

《流動的邊界:基於100個家庭的媒介社會學研究》是一本2022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紅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流動的邊界:基於100個家庭的媒介社會學研究
  • 作者:李紅艷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9月1日
  • 頁數:236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0309811
  • 叢書系列:新聞傳播學文庫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流動的邊界》是長期田野調查積累的結果。作者從2005年開始做農民工與農民調查,農民工家庭的第一個個案始於2006年。此後連續十多年,每年都在田野調查中尋找適合的農民工家庭進行訪談。個案積累超過100個以後,遂開始撰寫這本書。
本書是針對家庭的傳播研究,重點考察農民工家庭的流動與變遷,因為農民工家庭是中國家庭變遷中最為突出的一種類型。作為實證研究,本書既有理論張力,也有充分的經驗材料為依據。作者對家庭的策略傳播、代際傳播、儀式傳播、時空傳播、媒介傳播等分別進行論述,並將落腳點放在農民工家庭的階層再生產或者循環上。研究發現:家庭生命周期呈現出伸縮性與延展性的特徵;家庭團結與家庭個人主義的內在衝突與妥協構成了家庭傳播的核心;家庭內部的勞動分工改變了家庭原有的權力結構;媒介承諾成為重塑家庭文化的形式之一;家庭出身與教育獲得之間逐漸形成了階層再生產的逆循環模式。

作者簡介

李紅艷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媒體傳播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畢業於山西大學、復旦大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獲得文學學士、文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曾於1994—1999年在媒體任編輯記者,先後在香港城市大學、美國南伊利諾伊大學做訪問學者。
自2005年以來,一直從事農民工、農民群體的研究,集中於該群體信息傳播系統與總體社會系統之間的互動關係,關注其背後中國當代社會的變遷趨勢,在鄉村傳播、城鄉互動傳播、鄉村治理等方面深耕多年,建樹頗深。代表性著作有:《觀看與被看 凝視與權力:改革開放以來媒介與農民工關係研究》(2016),《電視內外:作為文化階層的服務業農民工研究》(2015),《鄉村傳播與城鄉一體化》(2009)。

圖書目錄

緒論
一、家庭研究的歷史脈絡
二、研究架構與研究工具
上篇 陌生的希望:家庭遷移VS.策略選擇
第一章 生存導向:家庭策略
一、自發流動與兩地長期分居模式的形成
二、血緣地緣流動中的“臨時家庭”
第二章 職業導向:家庭生產
一、農村與城市臨時分居模式
二、城市分居模式
三、城市團聚模式
第三章 文化選擇:家庭養育
一、被託管的童年:時空距離和情感距離
二、教育:作為救贖的形式
三、打工:另一種輪迴
四、代際關係與個體化
中篇 挪用的技術:家庭遷移VS.媒介選擇
第四章 儀式選擇:農業時間與城鄉勾連
一、春節儀式與春運潮:返鄉還是留守
二、農忙時節的返鄉儀式:農民還是工人
小結
第五章 媒介“內外”:家庭場域VS.信息傳播
一、家庭內外:工作時空還是家庭時空
二、家庭領域:家庭生產與社會再生產邊界的重新設立
小結
第六章 媒介流變:家庭遷移VS.代際更替
一、“媒介挪用”中的流變史
二、虛擬與非虛擬關係場景中的媒介生活方式
三、媒介中的代際勾連
小結
下篇 移動的尺度:家庭單位VS.階層選擇
第七章 農民工家庭的階層傳播
一、階層的自我認知
二、階層的互斥性
三、階層的同質性
四、階層變動與社會再生產
小結
終篇 流動的邊界:個人主義VS.家庭主義
第八章 媒介承諾:流動中的家庭生命周期
一、家庭生命周期呈現出“伸縮性”與“延展性”的特徵
二、家庭團結和家庭個人主義的內在衝突與妥協構成了家庭傳播的核心
三、家庭內部的勞動分工,改變了家庭原有的權力結構
四、媒介承諾成為重塑家庭文化的形式之一
五、家庭出身與教育獲得之間逐漸形成了階層再生產的逆循環模式,在這個過程中儀式傳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第九章 餘論
一、個體生命歷程的重構與家庭生命周期的轉折之間是什麼關係
二、家庭空間與社會空間:政治抑或文化
三、家庭“危機”:個人主義還是家庭主義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