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道粉葛

活道粉葛

活道粉葛,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活道鎮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活道粉葛是高要區獨具特色的傳統農產品,始於明末清初,由當地的野生葛培育而來,其中以仙洞粉葛最為聞名。

2014年07月0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活道粉葛”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活道粉葛
  • 產地名稱: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
  • 品質特點:香味濃郁,味道甘甜,口感細嫩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4年第77號
  • 批准時間:2014年07月09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活道粉葛個頭適中。外形如飽滿的橄欖,表皮光滑少皺褶,皮色乳黃。肉質呈乳白色,纖維少,粉葛鮮品氣味清香。烹熟後香味濃郁,帶粘性,味道天然甘甜,少渣,口感細嫩。
活道粉葛活道粉葛

產地環境

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境內土層深厚,質地均勻,一般顆粒較細,土壤養分較豐富。高要有豐富的地表水資源,西江及其支流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260.75億立方米,其中全區境以內集水面積多年平均徑流量是17.55億立方米,西江河客水量2226.4億立方米、新興江16.8億立方米。活道鎮依山傍水、沙壤土肥沃,十分有利於粉葛的生長。

歷史淵源

活道粉葛是高要獨具特色的傳統農產品,始於明末清初,由當地的野生葛培育而來,其中以仙洞粉葛最為聞名。
在嶺南一帶,早在周朝時就有上山採掘野生粉葛,並用其莖的纖維織成葛布。尤以廣東之葛為有名,織成布弱如蟬翅。活道粉葛最早是在清朝開始種植,當時多為在深山上的野生粉葛。活道鎮農民開始人工種植是在解放前,但都是農戶利用種糧地塊的周邊空地進行零星個別種植,未成規模。
20世紀60年代,由於糧食緊缺,山區的山貨尤為搶手,而活道產的粉葛由於品質優良,獨具特色,且粉葛產於“活道”,而“活道”之名又喻意為“生路”,所以活道粉葛的名稱也漸為人們所熟悉,深受人民民眾的喜愛,特別適用於逢年過節作為親友往來相送的珍貴禮品。此後粉葛開始大量種植,用以充飢,並作為特產運到周圍地區銷售。
改革開放以後,由於分田到戶,種植粉葛的經濟效益好,種植規模進一步擴大,遠銷到港澳及東南亞地區。隨著市場需求的擴大,為了生產出更多優良產品,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活道鎮及經濟聯合社主動邀請有關專家、技術人員、種植戶能手,總結數年的種植經驗,制訂出一整套先進的種植規程和技巧,專門進行相關培訓,形成了獨特的生產技術和銷售模式。隨著活道粉葛遠銷海內外,活道粉葛種植範圍也越來越廣,在活道鎮的仙洞村、法洞村、鰲頭村、新逕村等村建立了粉葛種植基地,並逐步擴展到整個活道地區。
活道粉葛活道粉葛

生產情況

2013年,活道粉葛栽培總面積在8000畝左右,年總產量約20000噸,年產值約1.2億元。
2015年,活道粉葛種植面積達4000畝,年產量保持在80000斤左右。
粉葛茯苓排骨湯粉葛茯苓排骨湯

產品榮譽

2014年07月0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活道粉葛”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活道粉葛產地範圍為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活道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
粉葛田粉葛田
細葉粉葛。
二、立地條件
土壤類型為沙壤土,土層厚度≥70厘米,土壤pH值為6至8,土壤有機質含量≥1.5%,無竹木蔭蔽。
三、栽培管理
1.種葛選擇與育苗:選粗壯、節密、無病蟲害的葛蔓作為種葛, 12下旬開始催芽,芽眼伸長不超過4厘米時進行移栽。
2.定植:在每年“雨水”後開始種植。種植密度為: 每畝種≤500株。
3.植株調整:搭架栽培,每株留1條至2條蔓。
4.水肥管理:3、4、5月份保證水分供應。每公頃年施用有機肥≥15噸。
5.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收與貯藏
1.採收:每年8至12月採收。
粉葛乾粉葛乾
2.貯藏:採用黃泥埋藏的方法。在產地範圍內選擇地勢較高、無積水、通風透氣地方進行貯藏,貯藏期最長為8個月。取葛時從上至下依次進行。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欖形,皮色乳黃,表皮光滑少皺褶。肉質呈乳白色,纖維少,多汁,少渣。烹熟後帶粘性,味道清香甘甜醇正,
2.理化指標:每100克鮮葛含水分≥70克,粗纖維≤1.0克,採收時還原糖≥0.35克。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活道粉葛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活道粉葛的檢測機構由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