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星系光譜及其黑洞研究》是依託南京師範大學,由卞維豪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活動星系光譜及其黑洞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卞維豪
- 依託單位:南京師範大學
《活動星系光譜及其黑洞研究》是依託南京師範大學,由卞維豪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活動星系光譜及其黑洞研究》是依託南京師範大學,由卞維豪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活動星系核是天體物理的研究熱點之一。活動星系核的標準模型解釋了很多的觀測現象。新設備的投入運行,及其帶來的大量觀測數據,將進一步推...
【活動星系核】某些星系中的特別明亮的核,被認為是由於物質落向質量極大的黑洞而引起的。活動星系,從稱為核的中心區域發射大量能量的星系。這賦予這類天體另一個名稱——活動星系核,通常簡稱為AGNs。這個名詞包括了在不同時期發現的...
《極端吸積率活動星系核的中心黑洞和寄主星系對比研究》是依託南京師範大學,由卞維豪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本項目將對處於極端吸積率的活動星系中心超大黑洞及其寄主星系性質進行對比研究。在基於視角的活動星系核(AGN)統一...
《雙活動星系核和大質量雙黑洞演化的研究》是依託北京大學,由於清娟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大質量雙黑洞和雙活動星系核的形成和演化是當代天體物理領域最活躍的前沿方向之一。近年來人們對雙活動星系核的觀測證認研究取得了...
《恆星及黑洞活動驅動的星系外流研究》是依託南京大學,由陳燕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隨著觀測的進步,數值計算能力的提高,當代的天體物理研究邁入了一個新紀元。在這個新紀元中,要很好地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
活動星系核的觀測特徵主要依賴於中心黑洞、吸積盤的特徵以及視線方向。2024年2月,利用暗能量光譜巡天(DESI)的早期科學數據,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等單位的科研人員,新發現56個“變臉”活動星系核以及44個“變臉”活動星系核候選體...
目前最有希望發現中等質量黑洞的途徑是通過光譜巡天,在位於小星系中心的低光度活動星系核中尋找。我們擬從SLOAN數字巡天的大樣本出發,研究近鄰宇宙中藏有中等質量黑洞的活動星系核及其寄主星系的性質,給出近鄰宇宙的中等質量黑洞的數密度;...
《大質量黑洞的活動和演化》是依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由王俊賢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中文摘要 在超大質量黑洞和星系共同演化的框架下,對SMBH活動的研究越發重要。SMBH的活動往往經歷了一個演化序列,從被觸發,經歷被遮蔽到未遮蔽,...
台北時間2019年4月10日21時,人類首張黑洞照片面世(見黑洞照片), 該黑洞位於室女座的一個巨橢圓星系M87的中心,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約為太陽的65億倍 [4]。該圖片由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簡稱EHT)拍攝,本質上是...
為了理解這一問題,我們需要研究活動星系核(AGN)的寬發射區的結構和物理性質,改善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估計精度以及探索超大質量黑洞與寄主星系的相關關係隨紅移的演化行為。本項目針對AGN的寬發射線光譜變化、AGN的連續譜光變與寬線區性質的...
針對這些分歧,本課題將深入進行理論分析,計算PAH在活動星系核環境中的輻射光譜,並且結合紅外觀測光譜對活動星系核宿主星系中的PAH 性質進行定量研究。在此基礎上我們將詳細定標PAH與恆星形成率的關係,進而為研究黑洞與 宿主星系的協同演化...
科研小組利用夏威夷雙子望遠鏡的光譜設備和自適應光學系統,輔之以麥克唐納天文台的望遠鏡進行觀測,將獲得的星群平均移動速度、星系外緣恆星運動狀態和星系總質量等數據輸入計算機進行精確模擬,最終生成了M87星系黑洞的質量——約66億倍於太陽...
本項目計畫基於SDSS等光譜巡天結果,結合紅外光譜和光學偏振等後續觀測,系統研究NLS1s中塵埃和氣體的幾何性質和物理條件,及其與黑洞吸積和星系演化的聯繫。預期成果包括,(1)獲得最大的NLS1樣本(容量約1萬);(2)第一個中間類型...
2011年11月8日,藉助哈勃空間望遠鏡,天文學家們首次拍攝到圍繞遙遠黑洞存在的盤狀構造。2013年1月自斯隆數字巡天項目的數據,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發現一個創紀錄的類星體集群結構,其延伸超過40億光年。所謂類星體即一類年輕的活動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