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由來
宋《長安志》說:唐李荃在此遇驪山老母,老母給他傳授經文,傳畢他手拿壺到門外泉邊取水,當走到房內時老母已去,因手捧壺而咽泣,並把它取水的泉取名咽壺泉。當地人書寫不規範,訛化為洩湖,如今同音寫作泄湖鎮。泄和洩就是同一個字,只是泄為規範字,洩為異體字。
行政區劃
洩湖鎮轄泄湖、十里舖、薛家河、宋家廟、兀家岩、沙河、蟠桃、漫道、麻坡、張村、唐溝、杜家坪、前李坪、後李坪、馬王、馮家、徐粱坡、鏵嘴坪、簸箕掌、騫灣、李家坪、下付、唐凹、黑溝、牛家口、陳家溝、西余家溝、大興28個行政村。
地理位置
洩湖鎮位於藍田縣城西北部,總面積95.84平方千米,轄28個行政村,16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1300人(2017)。全鎮耕地面積5.7萬畝。區位優勢明顯,北依驪山,南臨灞水,與臨潼區和三里鎮、
華胥鎮、孟村鎮、安村鎮、金山鎮等鎮接壤。
城鎮發展
全鎮工業產值達到4565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032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1220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53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835元。
春秋兩季新修基本農田510畝,基本農田面積達到6.7萬畝,夏糧總產量達1.34萬噸。新增流轉土地面積3500畝。建立前李坪等返鄉創業示範基地5個,新建標準化雞棚舍15棟,出欄肉雞110萬隻,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發展林下養殖和土雞散養基地5個。以半嶺區、嶺區為重點,新發展櫻桃1500畝,栽植優質矮化核桃1700畝,核桃栽植面積達到1.66萬畝,實現了戶人均1畝經濟林目標。
歷史古蹟
洩湖陳家窩藍田猿人遺址
洩湖鎮陳家窩村南約100米沖溝的左側,屬灞河右岸第四級階地。其時代屬新生第四紀中更新世。遺址保護面積為1000平方米。
1963年7月19日在遺址發現藍田猿人下顎骨化石,與北京猿人下顎骨化石標本大體一致,經古地磁測定距今約65萬年。科學家建議命名為“陳家窩亞種”,俗稱“陳家窩人”。
洩湖一號遺址
位於洩湖村北灞河二級階地,西鄰沙河溝,東至兀家岩,南至洩湖後崖背,北至鄉辦磚廠。遺址呈南北階梯形,文化層厚3至6米,面積約為1.5×1公里。1958年發現,198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曾進行兩次發掘。出土文物有陶器、骨器、石器。可見形有彩陶盒殘片、泥質紅陶交錯文殘片和砂灰陶、杯、缸、紡輪等;石器以磨製為主,也有部分打制石器。骨器比較精緻,有針、笄、椎等,骨針比較細小,可能用於醫療。該遺址為仰韶文化半坡類型至山文化的聚落遺址。
余家溝遺址
洩湖鎮余家溝村東南,為舊石器年代,面積60000平方米。1964年發現,出土文物有脈石英石核、哺乳彩動物化石、劍齒象腿脛骨化石一段。
沙河遺址
洩湖鎮沙河村東約200米,為舊石器年代。面積30000平方米。1964年發現,出土文物有石英岩石核、砍砸器、刮削器。
兀家岩遺址
洩湖鎮兀家岩村北,為戰國年代,面積150000平方米。1988年8月發現,出土文物有泥質紅陶、夾砂紅陶、灰陶殘片。
十里舖遺址
洩湖鎮十里舖村東,為秦漢時代,面積36000平方米。1989年10月發現。出土文物有泥質繩級紅陶鬲豆。
洩湖鎮館藏文物有:
1980年洩湖鎮戰國墓出土玉圭七件
1983年洩湖鎮洩湖村出土漢代張碧之印,銅刻。
1985年洩湖鎮洩湖村出土的物有:
西周的青銅器: 父父鬲、雲雷饕餮紋簋、車馬飾—當盧、鑾鈴
1988年洩湖鎮洩湖村出土的新石器年代的陶瓷器有陶缽、雙耳環。
洩湖鎮兀家岩村的館藏文物有:
1977年發現的戰國墓里出土的陶瓷器硃砂彩繪陶鍅。
1963年出土的新石器年代的陶瓷器帶肩尖底瓶。
1982年出土的西周青銅器饕餮紋鼎、雲雷饕餮紋簋、透雕雙虎鉞、戰國年代的銅鏡連弦細雲鏡、紋簋、透雕雙虎鉞。
1967年洩湖鎮薛家河村出土的漢朝銅鏤玉衣片七塊。
1972年洩湖鎮沙河村出土了新石器時期年代的夾砂紅陶葫蘆瓶。
地方名人
兀雁峰(1874—1953)洩湖鎮兀家岩村人。清末秀才,地方名士大儒。因排行老二,故邑人尊稱兀二先生。自幼酷愛醫學,潛心專研,醫術精湛,聞名鄉里。在洩湖街開藥鋪坐診,藥到病除,受人稱讚,說他是扁鵲再世,華佗重生。他熱心公益事業。適逢洩湖國小初建,慷慨解囊相助。後每逢校慶,先生必應邀出席演講,諄諄教導學生,刻苦學習,報效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