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學源流

洛學源流

《洛學源流》是現代徐遠和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洛學源流
  • 作者:徐遠和
  • 創作年代現代
  • 類別:哲學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齊魯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傳統思想研究叢書》之一。該叢書計畫出版一百種,每種都是一部獨立的學術專著。
本書共十二章。第一章從客觀上論述了北宋的社會改革運動與理學思潮興起之間的關係。第二章論述北宋中期的學派鬥爭與洛學的形成,具體展開為洛學對潦學的師承關係,洛學與關學、新學、象數學及蜀學的相互影響和吸收。第三章至第六章論述的總體情況,介紹了洛學創始入程顆、程頤的政治和學術活動,對二程的天理論、泛神論、格物致知論、人性論、理欲觀、聖人觀等洛學主要的學術思想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剖析,並提出了一些獨到的見解。第七、八兩章專門介紹洛學的傳人,分別評述了謝良佐、楊時、游酢、呂大臨、尹厚等洛學傳人的思想、生平及其在承繼與傳播洛學過程中的作用。第九章闡述了洛學心學化的過程,並且重點介紹了張九成和陸九淵兩人的學術思想及其在洛學心學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第十章專門論述洛學承傳中最重要的成果——閩學化的過程,分別論述了羅從彥、李侗、朱熹師徒三人的學術承傳,重點介紹了朱熹理氣論,格物致論、心性學說及其與二程的學術淵源。第十一章評述了金元之際洛學在北方的傳播和發展、對趙復、郝經。許衡等學者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作出了評價,並具體介紹了郝經的範疇論、經史論、夷夏論,介紹了許衡的天道觀、知行觀、人性論,政治思想等。第十二章概述了洛學的歷史命運,對洛學的興起、發展、興盛直至閩學被定為一尊的過程進行了總結:本書前後附有辛冠潔的序和參考書目,對於把握本書的脈洛和進一步研究恪學源流提供了方便。
本書是作者的一部力作,是他多年來從事二程研究的心血的結晶。書中作者提出了許多新見解,比如談到理氣,作者指出:二程所謂“理”不是單純概括精神本體的範疇,所謂“氣”也不是單純用以概括物質本體的範疇,把握住這一點,就不至於把兩者簡單地等同於精神與物質的關係了。又如聖人觀這箇中國古代哲學特有的內容,迄今為止的中國哲學史研究,包括通史、斷代史和典籍及人物研究,未見對此開闢專章系統研究,本書為了全面揭示理學特別是洛學的哲學體系和特色,著力從二程以前的神人觀,作為理想人格化的聖人,被認為是創造歷史的超人的聖人,作為人和追求目標的聖人等方面,作了廣泛的探討,得出了許多精闢見解,很富於啟發性,堪稱創造性的研究。
總之,作者為了撰寫本書,作了充分的資料的、思想的、學術的準備工作,這就使得本書寫得比較豐滿充實,把洛學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潮裡面的各個非常重要的學派解剖的清清楚楚,既從巨觀的高度切入把握主題,又從微觀的角度切入進行精雕細刻,在中國傳統思想學派源流的寫作上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經驗,對廣大讀者透徹地了解洛學這一影響中國廣大空間和長久歷史的學派提供了方便。

出版信息

齊魯書社1987年9月出版,26.4萬字,責任編輯:張繼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