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心亭記》是唐代劉禹錫所創作的一篇散文,出自於《全唐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洗心亭記
- 出處:《全唐文》
- 作者:劉禹錫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注釋譯文,創作背景,
作品原文
洗心亭記
天下聞寺數十輩,而吉祥尤彰彰。蹲名山,俯大江,荊吳雲水,交錯如繡。始餘以不到為恨,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既周覽讚嘆,於竹石間最奇處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畫鰲背上物,即之四顧,遠邇細大,雜然陳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
征其經始,曰僧義然。嘯侶為工,即山求材。盤高孕虛,萬景坌來。詞人處之,思出常格;禪子處之,遇境而寂;憂人處之,百慮冰息。鳥思猿情,繞樑歷榱。月來松間,雕縷軒墀。石列筍虡,藤蟠蛟螭。修竹萬竿,夏含涼颸。斯亭之實錄云爾。
然上人舉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遠夫!”餘始以是亭圜視無不適,始適乎目而方寸為清,故名洗心。長慶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劉某記。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年),字夢得,洛陽(今河南)人。唐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在早年曾被流放到巴山楚水之間,深入民間,學習當地的文化,創作了很多新詞,如《楊柳枝》《竹枝詞》等。詞中多描述自然風光,反映百姓疾苦,對勞動婦女的愛情進行頌揚。其詞輕柔流暢,優美婉轉。今存《劉夢得集》,樂府中多有收集。
注釋譯文
天下著名的寺廟有數十等,而吉祥寺名氣最大。吉祥寺傲立名山,俯瞰長江,西為荊州山水,東南是吳地風光,山水交織,燦爛如錦繡。起初我以沒到過這裡為遺憾,今天來了才彌補了遺憾,滿足了願望。既而在山上四處遊覽觀光,讚不絕口,在竹石之間最佳處尋到新亭,紅彤彤的仿佛能工巧匠所畫的鰲背上的神物。登亭四望,遠近大小景物紛紛呈現在眼前,優美的風光目不暇給。
詢問修建此亭的經過和始末,有的人說:有僧義然,發動僧侶一起動手,因勢象形,就地取材,建亭於此。該亭盤曲高聳,氣象萬千,山中景象,盡收眼底。詞人置身此地,意境常新;僧侶置身此地,隨遇而安;憂鬱的人置身此地,一切煩惱永遠消失。飛鳥思歸,猿猴依戀,在亭子的梁椽之間,鳥飛猿攀隨處可見。明月照在松林及雕鏤的窗戶和台階上。巨石上懸掛著鐘磐的木架,藤像蛟龍一樣蟠據在高大的喬木上。有萬竿修長的竹子,夏季依然舒爽清涼。這就是這個亭子的真實記錄。
然而,義然的僧人手持如意向我作揖行禮說:“既然寫了篇文章記錄它,何不再給它命個名字,讓它傳播更遠呢!”我憑藉這個亭子環視了一下四周,認為沒有不適宜的地方。不僅賞心悅目又能讓人心裡清淨,所以命名為“洗心”。唐穆宗長慶四年(公元824年)九月二十三日。劉禹錫記。
創作背景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字夢得,洛陽人。自幼好學,對詩書百家有廣泛涉獵。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兩年後又登吏部取士科,先後任太子校書、監察御史等職。永貞元年(805)順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政治,劉禹錫參加了這場革新運動,短短几個月內做了好些事。可是,在宦官、藩鎮、官僚勢力的聯合進攻下,改革很快失敗,順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賜死,劉禹錫也被貶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
嚴重的打擊沒有使他意志消沉,他繼續用詩文進行戰鬥,憲宗元和九年(814),一度應召還京,在游玄都觀時寫了《戲贈看花諸君子》一詩,其中“玄都觀里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的句子,被執政者認為“語涉譏刺”,再次外放連州(今廣東連縣)、夔州(今四川奉節)、和州(今安徽和縣)等地當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