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麻將

洋麻將

洋麻將是美國劇作家柯培恩(D.L.Coburn)生平最負盛名的作品,於1978年獲得美國普立策“戲劇獎”。該劇在1976年於美國洛杉磯首演以來,在世界各地以不同語言登上舞台,都獲得成功。2010年12月4日,經典名劇《洋麻將》亮相廣州藍寶石當代藝術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洋麻將
  • 劇作者:美國劇作家柯培恩(D.L.Coburn)
  • 首演:1976年9月,洛杉磯
  • 中文版翻譯:盧燕
詳情,主要劇情,北京人藝版,香港話劇團版,

詳情

該劇在百老匯上演了516場,先後被譯成多國語言版本,而中文譯本是由著名華裔影星盧燕撰寫的。本來留給自己和英若誠主演,卻被北京人藝“搶”走。被稱為"最話劇的話劇"的《洋麻將》,全劇由始至終只有兩位演員演出,簡潔的舞台上更是只有一幕景,因此這台全長約100分鐘的話劇完全由大量的台詞,以及各種不斷起伏的人物情緒所支撐,對演員的表演功力極具挑戰性。

主要劇情

洋麻將,就是撲克牌。《洋麻將》劇情看似簡單,敘述了一家破舊的養老院內,兩位歷盡人生坎坷、被社會、家人遺棄的孤寡老人――魏勒(weller)和芳西雅,在一起玩紙牌,以打發時光、排遣鬱悶的故事,揭示了功利社會中失敗者、失落者孤寂無助的淒涼晚景,以及人與人之間淡漠的關係。《洋麻將》最打動觀眾的,是兩位老人的寂寞和滄桑,男主人公的偏激、暴躁,女主人公的自欺欺人和固執,正是現實生活中老人們的常見心態。《洋麻將》打開了一扇走進老年人內心世界的大門,讓觀眾對他們多了一份理解。

北京人藝版

1984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在國內第一次上演此劇,由夏淳導演,著名演員于是之朱琳等演出,兩位藝術家精湛的技藝與深厚的表演功力令該劇成為北京人藝少有的外國經典劇目精典作品。這也是北京人藝推出的唯一一部大劇場雙人劇。
2014年,在時隔29年後,北京人藝重排該劇,由唐燁導演,濮存昕和龔麗君主演。
2019年4月25日,由濮存昕、龔麗君主演的話劇《洋麻將》2起再次登上首都劇場舞台。

香港話劇團版

2004年,香港話劇團首次用粵語將此劇搬上香港舞台,大獲好評,導演李國威是香港戲劇界最具實力的中青年導演,2000年至2008年期間,四度獲得香港舞台劇獎的“最佳導演獎”。主演秦可凡和孫立民多年在香港話劇團等亞洲最頂尖的劇團擔任台柱極的演員,也是內地觀眾的老熟人。國內著名戲劇家林克歡先生高度評價他們演出“在小劇場貼近觀眾的近距離演出中,他們藉助面部表情的細微變化、服裝的變換、驟然爆發的怒氣與劇烈的形體動作……將深藏的內在情感一一呈露給觀眾,以小小的牌局去透視寬廣的社會現實。”藝術總監陳敢權,顧問林克歡、鐘景輝、賴聲川。
扮演Fonsia(芳西雅)的秦可凡憑此劇獲第十四屆(2005年)香港舞台劇最佳女演員(悲/正劇)獎。2008年,此劇(國語版)代表香港參加在南京舉辦的“第31屆世界戲劇節”,獲得“優秀劇目獎”。作品所蘊含的深厚的生活容量與演員精湛的演技,獲得觀眾和戲劇專家的普遍讚賞。演出中,兩人由打牌引發唇槍舌劍甚至肢體衝突,將是全劇的最大看點。
朱琳曾在蔣雯麗的陪伴下,觀看過演出。她認為新版《洋麻將》與她當年演出的版本相比,更加生活化。因為時代的原因,當年的表演還是比較保守,甚至不敢男女相擁跳舞。
對於很多中國觀眾來說,初次接觸話劇《洋麻將》都是通過收音機里老藝術家于是之朱琳演繹的北京人藝版,香港話劇團版本除了保留人藝版演出時刪掉的兩位老人跳舞的情節外,還多了一個更明確的結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