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底動力學》是202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洋底動力學
- 作者:李三忠,朱俊江,王光增
- 類別:自然科學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
- 開本:128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030661845
《洋底動力學》是202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洋底動力學》是202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洋底動力學:技術篇》介紹了洋底固體圈層相關的調查探測、數據處理、模擬分析、科學可視化等系列技術。《洋底動力學:技術篇》以地球系統科學思想為指導,循序漸進地從洋底淺...
《洋底動力學·套用篇》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出版信息 洋底動力學·套用篇 書號:9787030698735作者:李三忠等 裝幀:圓脊精裝開本:16 頁數:613字數:930000語種:zh-Hans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1-09-01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洋底流固耦合、洋底殼幔耦合、洋底深淺耦合三大方面的理論及數值模擬方法...
《洋底動力學——動力篇》是2020年11月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洋底動力學:動力篇》介紹了水平與垂直、絕對與相對的板塊運動學特徵及研究方法;從動力學角度,分析了地幔的固態流變特性和板塊的受力系統,對比剖析了板塊模式和地幔柱模式的兩種地幔對流,闡明了全地幔對流系統的示蹤與模擬技術及其揭示...
《洋底動力學套用篇》是2021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洋底動力學.套用篇》介紹了洋底流固耦合、洋底殼幔耦合、洋底深淺耦合三大方面的理論及數值模擬方法,以及不同耦合過程的套用實例。《洋底動力學.套用篇》以地球系統科學思想為指導,構建了從淺部海洋沉積物輸運、盆地成藏-成礦、地震-海嘯過程,...
《洋底動力學:模擬篇》是科學出版社出版圖書。內容簡介 《洋底動力學:模擬篇》介紹了地表動力系統的數值模擬技術及相關軟體,以及不同洋底動力過程的物理模擬技術及實例。《洋底動力學:模擬篇》以地球系統科學思想為指導,構建了深時古氣候、古源匯、古板塊的多圈層耦合技術體系,也深入介紹了地幔對流模擬的相關...
《洋底動力學:技術篇》是202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三忠等。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洋底固體圈層相關的調查探測、數據處理、模擬分析、科學可視化等系列技術。本書以地球系統科學思想為指導,循序漸進地從洋底淺表系統講述到洋底深部系統調查、探測與研究的技術體系,最後通過洋底構造數據處理,從多維度構建...
海洋動力學(marine dynamics),研究海洋力場及其引起的各種機械運動的學科。海洋力場包括大氣界面層的力場 、海洋水體的力場和海底岩層的力場。在大氣界面層中,主要是海-氣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海洋氣象和物質遷移;海底岩層的力場,主要是因海底擴張、火山爆發、殼層塌陷或斷裂等引起的動力學效應;海洋水體的力場引起的各種...
以物理海洋學為例,80年代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吾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物理海洋學家們提出的大洋風生環流理論,標誌著物理海洋動力學的研究進入了成熟的階段。隨後全球海洋研究計畫、衛星遙感海洋監測、近岸環流及鋒面、風生混合層,潮汐混合和底邊界層等的研究使人們對海洋中的風生、溫鹽環流、層化結構、中尺度渦旋的產...
藥物動力學(pharmacokinetis)又稱藥物代謝動力學,是用動力學原理定量描述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過程的科學。概念 藥物對機體的作用(即藥效)取決於作用部位藥物的 濃度和機體的反應性。由於機體對藥物的作用,使機體內藥物的量或濃度不斷發生變化。藥 物動力學是為了定量反映藥物濃度變化的過程而發展的...
《海洋動力學基礎》是1983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俊生、耿世江。內容簡介 本書為艾爾塞維爾(Elsevier)海洋學叢書第十六卷。全書共七章。前兩章從熱力學觀點出發,講述靜力學和動力學,建立了一般張量形式的力學方程。第三章主要介紹大洋波動的分類。四至七章為海流理論。另有兩篇對本書起方法論指導作...
第三節 洋脊三聯點及其演化 一、全球主要洋脊三聯點的分布及其基本特徵 二、洋脊三聯點的幾何形態和運動學 三、洋脊三聯點演化過程探討 四、洋脊的變格、躍遷和廢棄 第四節 洋中脊的基本構成及微構造 一、洋中脊的類型 二、洋中脊的基本構成 三、洋中脊微板塊構造 第五節 洋中脊動力學研究 主要參考文獻 ...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地質學(海洋特色)、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海洋地質學、海洋地球物理學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4月,學院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設定了地質地球物理研究所、海洋地球化學研究所、洋底動力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海底科學...
海洋地質學是研究地球被海水淹沒部分的特徵和變化規律的學科。主要研究內容為:海岸和海底地形,海洋沉積的組成和形成過程,大洋地層學、洋底岩石的岩性、礦物和地球化學,海底地殼構造和大洋地質歷史,海底的熱流、重力異常、磁異常和地震波傳播速度等地球物理特性。海洋地質學當前研究的重大課題是海底礦產資源的分布和成...
4.在“概論”一章中突出了“地球的非對稱性”,並做了深刻的闡述,也提出了初步的,但較完整的“層塊構造熱涌的地球自轉”模式。在以洋殼為主的構造系各章中,圍繞“板條一板舌”概念,廣徵博引,創見疊出,提出的洋底增生演化、洋中脊地幔熔岩上涌模型,使人耳目一新,同時在各章中也普遍涉及動力學分析...
②作用力的對象,即地形圈、岩石圈與土圈組成的地形形態與物質,用電磁波遙感影像可直觀地觀測陸地表面地形,用聲波遙感影像可直觀地觀測洋底地形。③力學原理,包括理論力學、流體力學、固體力學、流變力學、顆粒力學等原理。④地理數學的複雜性信息模型。⑤動力地形學的套用,主要為建設在地表的各種基礎設施的地基服務...
一、海洋沉積學 二、古海洋學 三、海底構造地質學 四、洋底資源地質學 第六章生物海洋學 節學科概述 第二節生物海洋學在中國當代的發展 一、海洋生物多樣性與生物區系 二、海洋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三、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與生物資源利用 四、海洋生態災害與生態系統演變 五、全球變化與海洋生態系統 第三節...
洋底動力學、岩石學、岩石地球化學 ·套用研究 通過岩石學、地球化學等研究手段,系統開展俯衝系統岩漿-構造作用時空演變與動力學、板緣岩漿-構造活動的研究。俯衝系統岩漿-構造作用側重選取早古生代北祁連山古俯衝-造山系統、中-新生代古太平洋-太平洋與東亞大陸邊緣俯衝系統開展工作,研究俯衝過程中岩漿作用的時間-空間...
六大板塊中,太平洋板塊完全由大洋岩石圈組成,而大西洋由洋中央海底山脈分開,一半屬於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一半屬於美洲板塊。印度洋,也由人字形的海底山脈分開,使印度洋洋底分別屬於非洲板塊、印度板塊和南極板塊。所以,這些板塊是由大洋岩石圈及大陸岩石圈組成,它包含了海洋與大陸。動力學因素 主要是地幔深處的熱...
研究方向二:洋底動力過程與資源災害效應 主要從事海底邊界層至海底固體圈層的大陸邊緣構造、洋底動力學、海洋地球化學、海底成礦成藏成災作用和海底資源環境調查-採樣-監測-模擬技術開展研究工作。“十五”至“十二五”期間,主持承擔國家973項目、973課題、863重點項目、703國家專項、國家基金重大項目課題、國家傑出青年...
由於古海洋學本身固有的學科多,有跨學科性質,能建立探索機制模式等特點,與“全球變化”的總研究目標十分吻合,已成為“過去全球變化”、“全球海洋通量計畫”等核心研究項的重要組成部分。(3)關注大洋熱液循環研究課題。20世紀70年代後,通過載人深潛器等,人們對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若干洋底進行調查。人們陸續發現幾個...
地殼均衡理論是指普拉特(J.H.Pratt,1855)和艾里(C.B.Airy,1855)通過對大地測量發現山體下部密度比平原要小,並開始在此方面進行研究。該理論可用來解釋大陸、洋底的形態差異。大陸(或山脈)通過陸殼較厚來補償其密度較小帶來的質量不足,洋底則通過深部地幔密度較大的物質來補償洋殼較薄及海水層密度較小帶來的...
大洋層 大洋層(oceanic layer)是大洋型地殼的第三層,由輝長岩、蛇紋岩、化橄欖岩等岩類構成。大洋地層學是研究洋底地層的形成順序和相互關係,對它進行劃分、對比和年代測定的學科。屬於地層學的一部分,也是海洋地質學的基礎之一。
美國石油地質學家協會,會員 研究方向 前寒武紀地球動力學、大陸動力學、洋底動力學、地球系統動力學 學科方向 海洋地質學、構造地質學、大地構造學、地球系統科學 所獲榮譽 2006年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資助計畫 2007年獲中國地質學會第十一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 2009年獲山東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一獲獎人...
張國偉於1961年從西北大學畢業並留校任教;1980年至1990年先後被評為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4年被評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2015年被聘為中國海洋大學洋底動力學研究所所長;2021年擔任西北大學榆林碳中和學院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張國偉主要從事構造地質與前寒武紀地質研究。人物經歷 19...
萊布尼茨海洋科學研究所是萊布尼茨學會的成員,也是世界魚類資料庫聯合會參與各方的協調者。該研究所參與全球所有大洋的海洋研究,在氣候動力學、海洋生態學和生物地球化學、洋底動力與循環等領域成就突出。萊布尼茨海洋科學研究所和基爾大學合作頒發學位,並運營基爾水族館和智庫“Lithothek”。
海洋物理化學是海洋化學的理論核心,它套用物理化學的理論、觀點和方法,來研究海洋中的化學問題和地球化學過程,包括海水、懸浮粒子和沉積物、微表層海水和沉積物間隙水等海洋體系的組成、物理化學性質和結構、海洋及其環境(大氣、洋底、河口等)所組成的體系中發生的一切物理化學過程。研究簡史 1959年在紐約召開的國際...
現代海洋化學幾乎全是界面化學問題。這是近些年來從事海洋化學研究者的共識。研究發現,海洋中的化學反應,在很大程度上為發生在界面上的各種現象所制約。這是由於大洋海水被地球上兩個最寬廣的界面所包圍:一個是海洋與上面大氣發生接觸的界面;另一個是海洋與下面洋底沉積物發生接觸的界面。除此之外,海洋中的生物圈...
以獲得建立海洋-大氣系統總環流模式所需的資料。②熱帶大洋及其與全球大氣的相互作用(TOGA),計畫研究世界範圍內的氣候異常過程和原因,大尺度海-氣相互作用,以求改進氣候預報。③“大洋鑽探計畫”(ODP),在深海鑽探計畫的基礎上,將鑽進洋底更大的深度,為大洋岩石圈和古海洋學研究提供更多資料。
構造作用是由於地球內部能量引起地殼乃至岩石圈的變位和變形、洋底的增生和消亡以及相伴隨的地震活動、岩漿活動或變質作用的機械運動。常以岩石變形、變位、地表形態的變化等形式表現。簡介 構造作用是由於地球內部能量引起地殼乃至岩石圈的變位和變形、洋底的增生和消亡以及相伴隨的地震活動、岩漿活動或變質作用的機械運動...
以獲得建立海洋-大氣系統總環流模式所需的資料。②熱帶大洋及其與全球大氣的相互作用(TOGA),計畫研究世界範圍內的氣候異常過程和原因,大尺度海-氣相互作用,以求改進氣候預報。③“大洋鑽探計畫”(ODP),在深海鑽探計畫的基礎上,將鑽進洋底更大的深度,為大洋岩石圈和古海洋學研究提供更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