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泰山護國禪寺
- 地理位置:東台市西溪風景區
- 占地面積:38800平方米
- 景點級別:國家AA級旅遊景區
- 別名:泰山寺、廣福寺、西溪古寺
歷史沿革,區位,文保工作,建築布局,大雄寶殿,悟雨堂,
歷史沿革
據《西溪鎮志》記載,泰山寺始建於北宋仁宗嘉佑年間(1056年),迄今已有近千年歷史,它是東台13叢林之一,也是蘇北地區有 名的寺院。如今泰山寺已成為中國佛教協會公布的江蘇省名寺之一,是江蘇省重點保護寺廟,泰山寺每日晨鐘暮鼓,誦經聲聲,再現了昔日“西溪塔影寒山月,東海鐘聲古寺風”的佛門景象,成為佛教文化和旅遊文化交融的景點,每年接待遊客15萬人,“大香期”一天就接待達一萬人次。2005年泰山護國禪寺被評為江蘇省“模範宗教活動場所”。
區位
泰山寺位於西溪晏溪河的南邊。自宋代開始,這裡兩岸商賈林立,門庭若市,一派繁華景象。在這條河中,商船、客船如梭,由東折向北,便可到達我們剛才路過的海道橋,可通鹽城;由西折向南,入運鹽河可達泰州。此外還可與西邊的興化、寶應相通,四通八達,是古代一條重要的水上交通線。
寺前的一孔磚橋,叫“通聖橋”,俗名“廟橋”,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如今成了鹽城市境內倖存的兩府古磚橋之一。還有一座也在西溪,就在這條河的西邊,叫“八字橋”。八字橋有“一步跨兩橋”之稱。當地政府為了保護好通聖橋,1994年已在它的西邊重建了一座作為交通用的水泥橋。泰山寺的後面,為五爪河所環繞,右邊有放生池,待會兒我們登上碧霞官就可以看到了。因為它四面環水,早有“西溪駁船泰山游”的美談。從這座石牌坊“雄分海岱,澤遍江淮”這八個字,就可以領略到泰山寺當時所處的重要地位----它的雄偉之態來自於(石牌坊)東海與泰山之地,它的恩澤可遍及到江淮一帶。
寺前的一孔磚橋,叫“通聖橋”,俗名“廟橋”,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如今成了鹽城市境內倖存的兩府古磚橋之一。還有一座也在西溪,就在這條河的西邊,叫“八字橋”。八字橋有“一步跨兩橋”之稱。當地政府為了保護好通聖橋,1994年已在它的西邊重建了一座作為交通用的水泥橋。泰山寺的後面,為五爪河所環繞,右邊有放生池,待會兒我們登上碧霞官就可以看到了。因為它四面環水,早有“西溪駁船泰山游”的美談。從這座石牌坊“雄分海岱,澤遍江淮”這八個字,就可以領略到泰山寺當時所處的重要地位----它的雄偉之態來自於(石牌坊)東海與泰山之地,它的恩澤可遍及到江淮一帶。
文保工作
1985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重新修葺開放後,達禪大和尚回廟主持寺務。1989年金山寺慈舟方丈( 曾任泰山寺方丈)向泰山寺饋贈了四龍香案。香案四周精工雕刻著八仙過海,唐僧取經等神話傳說,栩栩如生,乃藝術精品。1990年由眾居士捐建四大名山堂,殿堂內供奉四大名山諸佛。是年,上海玉佛寺方丈真禪大和尚將新加坡饋贈價值近百萬元的玉佛轉贈泰山寺,並為“玉佛閣”親筆題名建匾。1996年化緣集資二百多萬元重建“碧霞宮”於天妃山上,仿宋建築,飛檐翹角,黛瓦黃牆,金碧輝煌。1997年上海居士發起捐贈“十八羅漢”,1999年居士黃俊貴、吳翠英全家捐贈海島觀音、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三尊大佛。台灣金門島的正行法師和香港居士施太、翁太聯合捐贈近五十萬元金箔為大雄寶殿全堂佛像裝金。1998年宜興南岳宏仁大和尚捐贈的玉質臥佛長2米、重1.5噸,玉質純白、工藝精細、神態莊嚴慈祥。2001年至2005年期間,鄧鶴震、陳桂女捐贈有三百年樹齡的黃楊古樹,朱世勤為泰山寺捐建了風水神殿,同時與台灣客商李廣仁聯手共建放生池,總投資二百多萬元。王式輝、王曉秋、劉東兵捐贈了七層寶鼎,高七米、重十噸,為泰山寺歷史上最高最大的鑄鐵香爐。
[天王殿] 現在我們已來到了泰山寺的天王殿前。請看門前的這對石獅,很有情趣。雄獅雙足戲彩球,雌獅母子相親呢,不是坐像,而是作跳躍狀,非常可親可愛。這樣的姿態也是比較少見的。民國年間,這對石獅塑好後,正逢日本鬼子侵略東台,住持方丈為了保護好這對石獅,就挖了個坑,將它深埋起來。直到1983年後恢復寺院,才將它挖出安置在這兒,使它重見光明。見到這對石獅,使我們永遠也忘不了中華民族的災難歷史。天王殿是1987年7月重建的。格局仿宋,為城堡式,山門層樓翹角,小瓦黃牆,窗欞斗拱,結構典雅。底屋三間供奉彌勒、四天王、韋馱諸像。上層一間為“玉佛閣”,供奉玉佛。彌勒大家都熟悉,又稱“布袋和尚”,他袒胸露腹,笑口常開,歡歡喜喜,可親可愛,所以又稱“皆大歡喜佛
[天王殿] 現在我們已來到了泰山寺的天王殿前。請看門前的這對石獅,很有情趣。雄獅雙足戲彩球,雌獅母子相親呢,不是坐像,而是作跳躍狀,非常可親可愛。這樣的姿態也是比較少見的。民國年間,這對石獅塑好後,正逢日本鬼子侵略東台,住持方丈為了保護好這對石獅,就挖了個坑,將它深埋起來。直到1983年後恢復寺院,才將它挖出安置在這兒,使它重見光明。見到這對石獅,使我們永遠也忘不了中華民族的災難歷史。天王殿是1987年7月重建的。格局仿宋,為城堡式,山門層樓翹角,小瓦黃牆,窗欞斗拱,結構典雅。底屋三間供奉彌勒、四天王、韋馱諸像。上層一間為“玉佛閣”,供奉玉佛。彌勒大家都熟悉,又稱“布袋和尚”,他袒胸露腹,笑口常開,歡歡喜喜,可親可愛,所以又稱“皆大歡喜佛
兩側的四天王即“四大金剛”。執琵琶的是東方持國天王,執劍的是南方增長天王,執蛇的是西方廣目天王,執傘的是北方多聞天王,他們分別管理東南西北四個方面的事。有了這四大天王,天下就太平無事,四面八方,風調雨順,這也是諸位一直追求的心愿吧。這韋馱神,是寺廟守護神,又稱“樓至佛”。他金盔金甲,手捧金剛降魔寶杵,忠心耿耿地守護著寺院,為寺內佛弟子創造一個安寧的環境。
建築布局
天王殿二樓是玉佛閣。玉佛閣的玉佛是坐佛像。他是由新加坡佛教界贈送給上海玉佛寺真禪法師的。因真禪法師是東台人,為了對家鄉佛教表達深情,真禪法師特意將這尊玉佛轉贈給泰山寺作為鎮山之寶。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是寺院的正殿,主要供奉佛主釋迦牟尼等佛像。“大雄”是釋迦牟尼的尊號、德號,指佛有大智力,能伏四魔。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始祖,他倡導生死輪迴,善惡報應,勸人在世從善,所以一直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偶像。《西溪鎮志》和民間傳說眾多,最多的說法是:元末張士誠帶兵過此,忽遭火焚,廟宇盡毀,惟神像獨存,卻由南向轉為北向,居民駭異,認為這是天意,於是以後重新修建時,就將寺廟改為朝北。據考察,建寺應因地制宜。泰山寺四周環水,南面是一東西向的五爪河,如果寺門向南就沒有出處。且北面的晏溪河是市河,又在繁華的西溪街上,所以這是因地利而定的。這裡的“十八羅漢”塑金像,是上海居士林發起捐給泰山寺的。“羅漢”是佛的徒弟的美稱。這十八羅漢是釋迦佛主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佛的保衛者。
悟雨堂
悟雨堂”又稱“法堂”,乃為方丈升座說法的丈室。“悟雨堂”是始祖天朗方丈建設的。一日齋後,天朗方丈忽聞窗外的雨聲,即有所悟,便說道:“一點潤如酥,乾坤寸無土,本來成現事,何必又躊躇。”自此以後,天朗方丈身心灑落,動靜悄然,於是他就有所感觸地將此法堂命名為“悟雨堂”。此堂1989年重修,面積158平方米,共7間,四合院格局,東西有廂房、小天井,正中3間設法堂、香案。堂內布置別致,有禪杖、塵尾、如意、大藏經櫥、古式長香幾,後壁懸掛《達摩祖師渡江圖》,兩邊有當代高僧書畫屏聯。室內清淨,置身其間,大有絕塵之感。
這裡還有一個“義鸛殉情”的傳說,悟雨堂前本來有一棵古老的銀杏樹,有一對鸛鳥在樹上作巢,雌鳥伏於巢中孵卵,雄鳥出外覓食。一天,有一頑童爬上樹,將身邊帶去的鵝蛋偷偷地放了進去,並將鸛卵取了下來,頑童這偷梁換柱的舉動,雌鳥並不知道。不久雛鳥破卵而出,竟是幼鵝!雄鳥見了很驚訝,認為雄鳥不貞,氣憤得不斷大聲鳴叫;雌鳥見了也很奇怪,也大聲鳴叫不止,就這樣,雄鳥忿而飛去。不一會,其他的鸛群都飛來觀看,看到這些不同宗的幼鵝,也紛紛向雌鳥鳴叫,表示責問。可憐的雌鳥難以表白自己,就懸頸於樹枝而死。後來,雄鳥終於明白了真相,感到自己配偶受了冤枉,只怪自己當時太粗莽,對不起它,即絕食而亡。這則傳說由清代名士王大經,根據他的好友吳嘉紀所作之詩,記有其事。碧霞宮
是西溪泰山寺最高最雄偉的了。碧霞宮的壯觀,歷史上曾經招來許多文人墨客的讚頌。清代詩人吳嘉紀在《游天妃山》中就有“天妃山下水冷冷,田父柴門野色青”的贊句。此碧霞宮是建築在原來的望潮墩上。北宋范仲淹在此做鹽官時,這裡是一處望潮墩,還沒有建寺廟。他曾在這望潮墩上吟一首叫《西溪解嘲》的詩。前面我已經向諸位作過介紹,海道橋的東部和南部原是一片汪洋大海。漁民在這裡捕魚,有大潮湧來,避潮不及,往往會遭到滅頂之災。於是他們就壘土為墩,堆起了這約有3畝地、高達14米的土墩。被挖土的地方,就是現在的放生池。這個土墩子,既可以避水,又可以望潮,成了人們的避難之地,所以又叫“救命墩”。據史籍記載,明萬曆年間,有位姓諸的巡檢,打算在這海潮墩上建一亭,夜夢一婦人,冠帔燦爛,對他說:“若建亭在我的山上,何不建造殿宇供奉我呢?”第二天醒來,諸某向集鎮人說了其事,大家都認為是奇事,但由於資金不足,乃在舊址上建亭塑像。直到清康熙年間,天朗方丈由泗水而來,才多方籌集,建成這座碧霞宮。舊時的碧霞宮由24級石階而上,方可步入牌樓式宮門。東西聳立著鐘鼓二樓,巍巍對峙。山上有東西廂房,供有華佗、魯班、入蠟、痘神、呂祖諸神像。居中是碧霞宮正殿,碧瓦黃牆,畫梁雕棟,富麗堂皇。殿內供奉的女神碧霞元君,身披錦鄉裙帶,慈眉善目,儀容端莊,令人敬仰。碧霞元君,以前一般都稱“天妃娘娘”,她在歷代帝王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威望,所以,歷代帝王對她均有封號。到了明末,崇禎皇帝加封為“碧霞元君”,從此“碧霞元君”的名字一直沿傳到現在。再說這碧霞宮,“文革”後期拆毀後,經現任住持達禪方丈的努力下,四方籌集資金,於1995年夏在原址上奠基,1997年夏落成。格局仿武漢晴川閣式樣設計,拾階而上至月台,共27級,比原來的多了3級,周圍護有花崗石欄桿,迴廊縈繞。仰觀正殿,金碧輝煌,上有重樓,氣勢磅礴;遠眺寺外,芳原綠野,溪光塔影,風帆點點;俯瞰寺內,殿宇樓閣,海天佛國,一覽無餘。晨鐘暮鼓,誦經聲聲,令人心曠神怡。現在的碧霞宮比原來更加巍峨壯麗了!這“海天佛國”的底層,供奉的是天妃娘娘,即碧霞元君的三姐妹,她們是金霄、銀霄和碧霄。樓上正中供奉的千手千眼四面觀音菩薩。前面已作過介紹,觀音菩薩是一位拯救世間苦難的大慈大悲菩薩。她曾發下誓願:若有眾生在苦難中能至誠恭敬,稱念她的名號,她即尋聲救苦,感應脫離苦難,得大自在。
直下碧霞宮,來到了“四大名山堂“的朝拜處。堂兩邊的對聯。這副對聯是現任住持達禪方丈撰書而成。
上聯是:“名山在泰山,免爾朝山跋涉”;
下聯是:“見佛要拜佛,勸君信佛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