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泰定橋
- 外文名:Taiding Bridge
- 地理位置:江蘇呂城
名稱由來,外形,傳說,歷史背景,命名,
名稱由來
關於泰定橋的橋名,有兩個傳說:其一為泰定年間建造,所以取名“泰定”。另一個傳說是橋的石料全部取自泰山之石。泰山是歷代皇帝朝貢的聖地,用泰山之石建橋所取名為“泰定”。
泰定橋在1958年拓浚京杭大運河時被拆除了拱形橋身,在拆橋過程中發現了鎮橋之寶——“二龍戲珠”,已經作為國家重點文物被江蘇省博物館收藏。1969年大運河河床加寬,橋墩需徹底拆除,在挖掘的過程中發現橋墩的底座忱石是一塊二米見方,十幾米長的完整花崗岩石塊,當時沒有大型起重機,只能在石塊上鑿洞放置炸藥,化了十幾天才得已炸毀。
泰定橋建造的如此牢固和雄偉,這與運河是當時的主要運輸通道有密切關係。隋煬帝京杭運河開通後,江浙作為魚米之鄉,大量的糧食要通過運河漕運到達京城。南宋年間,呂城就有糧倉40廒,因為呂城是太湖水域和京口丘陵的交匯處,呂城上游因水流不暢,水面不能適應大型船隻運輸,於是在元代泰定年間建造泰定橋,並在橋上游二百米處建造了複式船閘。
泰定橋和船閘的建成,大大緩解了上游的水流。這樣,較大的船隻可以直接運送糧食至長江瓜洲渡囤儲,然後繼續北運。泰定橋的建成,運河水流在此形成了落差,平時落差就有二三米,橋西的水涌瀉到橋東,形成了幾個磨盤般大的漩渦。
到了雨季,水流落差更大,太湖大批逆流而上的鰣鯰白魚,不時在橋的兩旁躍出水面,銀光閃閃煞是好看。 泰定橋的南北橋頭,建了四廟八店。傳說中廟裡供奉的是“橋神”和“河神”,店裡供應的是香燭和銅鈿。
古代凡是南來北往過橋之人,需向“橋神”進香,向“河神”撒鈿。後來大運河開挖時,河邊的泥土中夾著很多銅板、銅鈿,這也印證了傳說的存在。
外形
傳說
呂城的泰定橋,留下了很多千古不朽的傳說。傳說之一是呂洞賓在泰定橋上賣湯糰的故事。八仙之一呂洞賓修成正果後,一心想引渡一個孝子得道成仙。於時,呂洞賓在泰定橋上開起了湯糰店。大的湯糰一銅鈿三隻,小的湯糰三銅鈿一隻,老百姓都撿大的買,小湯糰無人問津並眾口一詞,湯糰是買給兒女吃的,沒有一個人是為孝敬父母長輩而買,呂洞賓為此嘆息不已。一天下午來了一位少年要買幾隻小的湯糰,呂問為何買小的?少年說,價格貴的肯定是好貨,適合病中老母親的胃口。呂聞此言,非常高興,隨即包了幾隻小湯糰,不收錢送給少年回家煮給母親吃。少年千恩萬謝離開了泰定橋回到家,隨即燒開水煮熟湯糰,家中香氣撲鼻,老母親聞此香味,所患之病立刻痊癒。少年把香噴噴的湯糰端給母親吃,老母親實在捨不得自己吃,連哄帶騙,硬是把湯糰塞進了兒子的口中。湯糰下肚後,少年一連三天不進食,肚子也不餓,老母親急上心頭,挾兒子來到泰定橋上找呂洞賓理論。呂洞賓笑著說,老母不要著急,我叫他吐出來,於是隨手把少年伏在橋頭欄石上,在他背上輕輕一拍。“哇”的一聲,湯糰從少年的口中吐出。從此,少年雖未能得道成仙,卻沾上了仙氣,壽愈百歲。
傳說之二是顏良救駕,乾隆皇帝下江南,龍舟要經過泰定橋。這一天,泰定橋畔運河兩岸人頭攢動,觀者如雲。當引路護駕的船隻穩穩噹噹地駛過了泰定橋,乾隆乘坐的龍舟剛駛進泰定橋底時,意想不到的險情發生了。泰定橋突然間左右搖擺,搖搖欲墜,乾隆皇帝見此呆如木雞,冷汗直冒,不知所措。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一位白臉大漢從天而降,雙掌舉力,托住橋身,於是乾隆皇帝的龍舟才安穩地通過了泰定橋。半晌說不出話來的乾隆回過神來,立即吩咐手下人上岸尋找救駕之人,但泰定橋南北搜了幾遍,找不到救駕之人。乾隆思忖,如此危難之中救駕,非凡夫俗子所為,應屬神祗顯靈,於是傳令手下去呂城鎮上各寺廟中尋找,不久終於在鎮北廟河邊顏良將軍廟中找到,氣喘吁吁的顏良將軍原先的白臉已漲得通紅。為此,乾隆當即下旨,封顏良將軍為紅臉,撥銀兩重塑顏將軍廟,並封顏良將軍為當方土地,永享香火。
歷史背景
抗戰期間,呂城的泰定橋亦有著豐富的軼事。一九三七年日本軍進攻呂城,飛機向呂城鎮投了無數的炸彈,炸毀了橋兩岸許多民房,但是泰定橋卻毫髮無損。一九三八年,日軍在泰定橋上設崗,橋北據點駐著十幾名日本兵,橋頭崗亭內一名日本後背著長槍,盤問著南來北往的百姓,驗看“良民證”。一天下午,橋南來了一輛獨輪車,前頭一名拉縴,後邊一位牽車,慢慢駛向橋頭。當車子到達崗亭時,只見車前拉縴的將縴繩一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拔出手槍,擊倒了日本兵,牽車的搶前一步,從倒地身亡的日本兵手中奪下長槍,推車朝崗亭一翻,人轉眼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事後得知這二位擊斃日本兵的戰士是管文蔚手下的偵察兵,帶頭的是排長朱傑義。
命名
泰定橋拆除已有半個世紀了,應該說是丹陽的一大損失,但泰定橋留給呂城人民的記憶是永恆的。後期,呂城鎮新建的兩座大橋,仍然以“泰定”命名。
呂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