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徂徠山烈士陵園位於山東省泰安高新區房村鎮磨山峪村,是在磨山峪抗日烈士墓群的基礎上修建的,主要包括烈士墓區和紀念館兩個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泰安徂徠山烈士陵園
- 地理位置:山東省泰安高新區
烈士墓區,紀念館,
烈士墓區
磨山峪烈士墓群始建於1944年,由泰安縣抗日民主政府為參加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和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四支隊犧牲的烈士而修建,當時為土墓,總計100餘座,墓碑高0.74米,寬0.42米,厚0.10米。戰爭年代,墓損毀嚴重。墓碑上,刻有烈士英名、籍貫、犧牲時間、立碑時間等文字內容。
新中國建立後,大部分烈士被家人遷回故鄉,少部分烈士仍長眠於此(其中一座為合葬墓)。2009年,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博物館經民政部門和文物部門的批准,對烈士的封土堆墓進行了維護。2017年,經上級部門的同意並參照泰安市革命烈士陵園烈士墓的規格,對烈士墓群進行了修繕。修繕後的烈士墓為磚石結構,墓葬下部用石質材料鋪墊,上部用粘土磚搭建。修繕完成的烈士墓高1.9米,寬1.2米,長1.7米,占地面積2.04㎡。
2017年底,應起義老戰士的要求並經主管部門的同意,遷入部分徂徠山起義領導人和老戰士的墓葬,總計9座。新遷入的墓葬均為磚石結構,墓葬下部用石質材料鋪墊,上部用磚結構進行搭建。修繕完成的起義老戰士墓高2.3米,寬1.5米,長2.2米,占地面積為3.3㎡。
現墓區東西長56米,南北寬15米,墓區面積為840㎡。紀念平台長70米,寬15米,面積為1050㎡。
2018年10月15日,根據泰安高新區黨工委會議紀要[2018]21號和黨工委《關於建設泰安高新區烈士陵園的決定》(泰高辦字[2018]33號)檔案,於2018年11月30日正式將這個陵園命名為泰安徂徠山烈士陵園。現在,徂徠山了烈士陵園現成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同時被列為中共泰安市委黨建、黨史教育基地,市委黨校培訓教學基地。84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將其列為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優良傳統教育、中小學生研學實踐基地。
紀念館
徂徠山烈士陵園紀念館館又稱為泰安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紀念館占地面積3300㎡,建築面積800㎡、展廳面積600㎡、布展面積1800㎡。共收藏起義及抗戰時期的文物及文獻資料1723件,尚未登記備案的2000餘件。2016年,磨山峪抗日舊址被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保單位。中央軍委原副主席遲浩田將軍、北京軍區原政委劉振華將軍及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為之題詞。
紀念館共有8個展廳,分別是山東十大起義指揮部展廳、徂徠山起義舊址展廳、徂徠山起義展廳、宋任窮副主席展廳、劉振華將軍展廳、軍工精神展廳、起義老戰士展廳和影視放映廳(紅色文化大講堂)。
泰安徂徠山烈士陵園自建立以來,得到各級黨委、政府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事務部部長孫紹騁、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張樹軍、山東省人大副主任王雲鵬、中共山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邱傳貴、中共泰安市委書記崔洪剛、副市長宋洪銀,市委常委兼統戰部長李燦玉、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李誠實等領導,先後前來紀念館視察指導工作。
在上級領導的支持和關懷下,泰安徂徠山烈士陵園於2013年被泰安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列為黨員幹部教學培訓基地,2016年被評為泰安市黨史教育基地,2018年8月,被評為泰安市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年底列為高新區黨員幹部教育基地。同年12月被定為第一批泰安市中小學生研學定點單位,20多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有近十萬人前來參觀學習。充分發揮了紅色文化教育主陣地的作用,獲得社會各界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