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繁育技術操作規程

泥鰍繁育技術操作規程

《泥鰍繁育技術操作規程》(DB34/T 843-2022)是2022年4月29日實施的一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地方標準,歸口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農業農村廳。

地方標準《泥鰍繁育技術操作規程》(DB34/T 843-2022)規定了泥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繁育的環境條件、繁育設施、親鰍培育、人工催產、孵化、鰍苗培育等技術要求。該標準適用於泥鰍苗種繁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泥鰍繁育技術操作規程
  • 外文名:Operation procedure for breeding technology of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 標準號:DB34/T 843-2022
  • 發布日期:2022-03-29
  • 實施日期:2022-04-29
  • 代替標準:DB34/T 843-2008
  • 中國標準分類號:B 52
  • 國際標準分類號:65.165
  • 技術歸口: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農業農村廳
  • 批准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 行業分類:農、林、牧、漁業
  • 標準類別:方法標準
  • 性質:推薦性地方標準
  • 狀態:現行
制定過程,制定背景,編制進程,修訂依據,修訂情況,起草工作,標準目次,內容範圍,引用檔案,意義價值,

制定過程

制定背景

泥鰍是一種小型淡水經濟魚類,其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胺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因為營養價值高,被譽為“水中人參”,一直以來被視為滋補強身的佳品,具有廣闊的國內外市場。在國際市場上,泥鰍更是暢銷的水產品,是中國傳統的外貿出口商品。過去泥鰍主要產於天然水域,產量增長率低。近年來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需求量增加,再加上農藥及工業“三廢”等的污染,使得天然泥鰍資源急劇減少,並受台灣泥鰍影響,種質質量下降。隨著技術的進步,原2009年制定的《泥鰍繁育技術操作規程》部分條款已與當前的生產技術不相符,有必要進行修訂。

編制進程

  • 標準計畫
地方標準《泥鰍繁育技術操作規程》(DB34/T 843-2022)的編制任務來源於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下達〈城市再生水管網工程技術標準〉等66項地方標準計畫的通知》(皖市監函〔2021〕225號)檔案,計畫編號為2021-1-55項。該標準由寧國市民鴻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提出,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農業農村廳歸口。
  • 起草階段
2021年9月7日,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印發了《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下達<區域性地震安全性評價技術規範>等298項地方標準計畫的通知》(皖市監函〔2021〕2357號)檔案,修訂單位在收到檔案後,經所有參加起草單位協商制定了起草工作計畫,確定了負責起草單位,成立了標準編制小組,完成該標準的各項技術指標的驗證,進行標準制定工作。
2021年3月~2020年8月,標準起草小組制定了起草方案,編制小組參加了寧國市、宣州區、旌德縣、廣德等十多家養殖場進行了親鰍選擇、培育條件、人工繁殖設施、催產藥物配組、苗種培育等技術方面進行了調研,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結合編制小組專家及技術人員掌握的泥鰍繁育的經驗和技術,系統梳理研究最先進的文獻資料,在反覆進行實踐論證的基礎上,2021年8月編制完成標準的討論稿。
2021年9月,標準起草工作組在充分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召集相關專家進行研討,再對討論稿的基礎上數次修改,2021年10月完成了標準徵求意見稿。
2021年9月~10月,將討論稿以公函等方式發至大學、研究機構和養殖企業公開徵求意見,共發出13份徵求意見函,共收到10家單位11條意見,最終採納8條,3條未採納。
  • 發布實施
2022年3月29日,地方標準《泥鰍繁育技術操作規程》(DB34/T 843-2022)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2022年4月29日,地方標準《泥鰍繁育技術操作規程》(DB34/T 843-2022)實施。

修訂依據

地方標準《泥鰍繁育技術操作規程》(DB34/T 843-2022)依據中國國家標準《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檔案的結構和起草規則》(GB/T 1.1-2020)規則起草。

修訂情況

地方標準《泥鰍繁育技術操作規程》(DB34/T 843-2022)代替《泥鰍繁育技術操作規程》(DB34/T 843-2008)。與《泥鰍繁育技術操作規程》(DB34/T 843-2008)相比,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修改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1. 刪除了“大鱗副泥鰍(Paramisgurnus dabryanus)”;
  2. 增加了“環境條件”;
  3. 更改了“環境和底質應符合GB/T 18407.4的規定”為“環境和底質應符合NY 5361的規定”;
  4. 增加了“繁育設施”;
  5. 更改了“流水水泥池中設定產卵網箱”為“產卵池為水泥池,面積40~50平方米。”;
  6. 增加了“水泥池或土池均可”;
  7. 更改了“3~5天后注水”為“7~10天后注水”;
  8. 增加了“親鰍來源”;
  9. 更改了“親鰍選擇”;
  10. 刪除了“雌雄鑑別”;
  11. 刪除了“3月下旬,要投餵蛋白質含量不低於35%的全價配合飼料,強化性腺發育。”;
  12. 刪除了“開春培育初期,每周換水一次,每次換池水的1/4~1/3”和“水質保持肥、活、嫩、爽”;
  13. 更改了“投放量為(6~10)組/平方米”為“投放量為20~30尾/平方米”;
  14. 刪除了“馬來酸地歐酮(DOM)和鮭魚釋放激素類似物(S-GnRH-A)合劑。用量為每千克泥鰍用馬來酸地歐酮 10毫克,鮭魚釋放激素類似物10微克配製成藥液,每尾雌鰍注射0.2毫升,雄魚用量減半。”;
  15. 刪除了“鰍苗破膜3天后,原池暫養”;
  16. 刪除了“暫養”;
  17. 更改了“苗種培育”為“鰍苗培育”;
  18. 刪除了“及時投餵熟蛋黃、豆漿、魚粉和”;
  19. 刪除了“每隔1周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5厘米左右”;
  20. 更改了“施入腐熟發酵的雞鴨糞作基肥培育水質,用量(100~200)千克/畝”為“培肥水質”;
  21. 更改了“保持池水透明度在20~30厘米”為“持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
  22. 刪除了“防止鳥害”,更改了“清除蛇、蛙、水蜈蚣等敵害生物”為“清除敵害生物”。

起草工作

起草單位:寧國市民鴻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寧國市金東坊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寧國市金鼎家庭農場、宣城市現代漁業有限公司、安徽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蕪湖市灣沚區畜牧水產管理服務中心、郎溪縣農業農村局、宣城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六安市漁業發展中心、宣城市漁業管理服務中心、郎溪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旌德縣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宿州市水產站、寧國市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安慶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站。
主要起草人:董星宇、張桂芝、劉歸定、王志瑩、李凌、章曉紅、鮑鳴、王美娟、金家紅、王慶、李秀麗、嚴鵬、朱孝彥。

標準目次

前言
1 範圍
1
2 規範性引用檔案
1
3 術語和定義
1
4 環境條件
1
5 繁育設施
1
6 親鰍培育
2
7 人工催產
3
8 孵化
3
9 鰍苗培育
3
參考資料:

內容範圍

地方標準《泥鰍繁育技術操作規程》(DB34/T 843-2022)規定了泥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繁育的環境條件、繁育設施、親鰍培育、人工催產、孵化、鰍苗培育等技術要求。該標準適用於泥鰍苗種繁育。

引用檔案

NY 5051 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
NY 5072 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
NY/T 5361 無公害農產品—淡水養殖產地環境條件
SC 1104 泥鰍
SC/T 1125 泥鰍—親魚和苗種
參考資料:

意義價值

地方標準《泥鰍繁育技術操作規程》(DB34/T 843-2022)的制定和實施,使泥鰍人工繁殖技術操作規範化、標準化,提供穩定、數量充足的苗種來源,引導該項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具有較大意義。該標準為安徽省泥鰍繁育提供科學統一的技術規範,對泥鰍產業發展發揮指導作用。對解決苗種問題,促進人工養殖泥鰍的發展,保護種質資源有著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