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
1991 年前為泥河區公所所在地,撤區並鄉後以原泥河區轄泥河鎮、洋河鄉、天井鄉合併成立泥河鎮。2005 年7 月沙溪鄉併入泥河鎮。鎮轄37 個村2 個社區533 個村(居)民組,總人口93036 人,其中女性44975 人,農業人口87367 人。
目錄
自然資源
泥河鎮有山有圩,崗畈相間,福泉山海拔178.82 米,為鎮內最高點。黃泥河及其支流沙溪河流經全境約27 千米,瓦洋河流經境內約11 千米。主要礦產資源有銅、地開石、紫砂、黏土、重晶石、明礬石等,還有金、銀、硫、鐵、鎢礦伴生,尤以沙溪銅礦資源豐富。清末淮軍將領、浙江提督和廣東水師提督吳長慶故居、墓園均在泥河鎮沙湖山。
該鎮物產豐饒、區位優越。地上萬畝圩田地肥水美、糧豐草茂,黃陂湖水波浩渺,蘆海蕩漾,福泉生態山莊松濤陣陣、瓜果飄香。地下鐵、高嶺土、紫砂、銅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品位上乘。境內交通網路交錯,合銅公路縱貫全鎮,合銅黃高速穿境而過,合九鐵路擦肩而過,順黃泥河而下直達長江,往來便利。
該鎮亮麗、設施完備。以商貿、生活、政務三大功能區打造的集鎮建設日新月異,集金融、商貿、文化、住宅於一體,形成了人與自然相和諧,具有山、水、城特色的城鎮風貌,被譽為“農村裡的都市”。人文薈萃、景觀秀美。“ 黃陂夏蓮”等風景引人入勝,“鼓架山”等古戰場蹤跡猶存,省、市、縣文物保護單位層出不窮。
泥河物華天寶,資源豐厚。天井的萬畝圩區是天然的魚米之鄉;黃陂湖的萬畝水面已成為綠色水產養殖的理想之所;洋河、沙溪的三萬畝山地是風景秀麗的林果基地,深度開發大有可為;壠畈相間的泥河西南,則盛產糧食和經濟作物,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前景廣闊。礦藏以銅、地開石、明礬石、高嶺土、重晶石為主,儲量豐富,品質上乘的礦藏正在開發之中。
文化古蹟
泥河人傑地靈,景觀薈萃。境內有“福泉神寺”、
“鳳台松濤”景點,聞名遐邇,遊人不絕。昔日“廬江八景”中的“鳳台秋月”、“黃陂夏蓮”更是令人難以忘懷。這裡古蹟甚多,遺蹤猶存,“鼓架山”、“點將台”、“關刀地”、“放馬灘”原系三國曹操飲馬長江的古戰場,“三宮殿”為新石器時代人類祖先居住的遺蹟,這裡還是歷史名人吳長慶的故鄉,擁有帥府遺址和墓葬。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泥河就象一顆璀璨明珠嵌在合肥至黃山的旅遊線上。
經濟概況
該鎮載體成熟、工業猛勁。
廬江縣經濟技術開發區泥河工業園總體規劃6平方公里,按“八通一平”標準規劃設計,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完畢。以礦產加工、綠色食品釀造和機械製造為格局的“三大工業經濟組團”初具規模。
泥河企業興旺,商貿繁榮。以安徽省海神黃酒有限公司、海神醬油有限公司、錦江化工有限公司、金海高嶺土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幹企業為龍頭的工業企業興旺發達,鄉鎮企業年總產值4億元。商業城、超市、農副產品交易市場相繼建成投入使用,每逢節日商賈雲集,日交易額達200萬元左右。
泥河交通快捷,四通八達。合銅黃高速公路、合銅高等級公路穿鎮而過,高速出口、生活區都依集鎮而設定。上海、黃山、南昌、武漢、杭州當日可達;向北20公里即可抵合九鐵路廬江站;水路由鎮中心順黃泥河而下,過巢湖下長江往來便捷。鎮內村級公路四通八達,晴雨皆宜,主要有廬樅路、泥磚路、泥礬路、泥天路、亞勝路等。
泥河街區亮麗,設施完善。街區緊傍合銅公路,面積達5平方公里,辟有政務區、商貿區、工業區、生活區、教育文化一條路、歐洲風情一條街,供電、電信、郵政、自來水、有線電視、醫療衛生等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日臻完善,是全省百強小集鎮,被譽為“農村裡的都市”。是創業、經商、居住、休閒的黃金之地,特別是泥河近千畝的泥河工業園竭誠歡迎廣大客商來此投資興業。新崛起的沙溪具有“農民城”的雛形,“井”字形街道,平整寬敞,華燈初上,色彩飛揚。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38080 |
男 | 19934 |
女 | 18146 |
家庭戶戶數 | 10464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37549 |
家庭戶男 | 19452 |
家庭戶女 | 18097 |
0-14歲(總) | 10076 |
0-14歲男 | 5404 |
0-14歲女 | 4672 |
15-64歲(總) | 26102 |
15-64歲男 | 13527 |
15-64歲女 | 12575 |
65歲及以上(總) | 1902 |
65歲及以上男 | 1003 |
65歲及以上女 | 899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29447 |
教育文化衛生
有完全中學1 所,初級中學3 所,民辦廬南高級中學1 所,附屬中學4 所,完全國小39 所,幼稚園1 所,全鎮教職工721 人,在校學生近2 萬人。1998 年,由
中國計算機函授學院捐贈100 萬元創辦的安徽希望電腦學校,在泥河鎮第二初級中學揭牌。
鎮設有文化廣播電視站,擁有音像、文印、書店及各類體育設施30 多個(處),95%的社區居民戶使用有線電視。全鎮有衛生院2 所,衛生分院4 所、村醫療室38 個、床位107 張,從業人員167 人,已實現初級醫療衛生保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