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泥店
- 外文名:Nidian
- 位置: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
- 特產:農副產品
- 人口:5000餘人
- 學校:泥店中學 泥店國小
- 所屬地區: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張店
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泥店集百度地圖,泥店簡介,區位交通,歷史沿革,天齊廟和歪歪井,
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泥店集百度地圖
泥店地理區位
泥店簡介
區位交通
泥店位於譙城區東部,豫皖兩省交界處,距G35 濟廣高速公路亳州東出口10公里,許(昌)泗(縣)高速公路2公里。京九鐵路亳州站25公里,距311國道3公里。距阜陽西關機場150Km、規劃中亳州機場30Km。 X005 002縣道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總人口5000餘人,境內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河流眾多,公路、電網、水利設施良好;物產豐饒,盛產蔬菜、瓜果、優質小麥、棉花、生豬、牛羊、肉雞、蛋禽、桐木、湯王酒等多種農副產品。
歷史沿革
由於鄉鎮合併區劃調整的原因,有段時間,人們對張店和泥店的關係弄不太明白。泥店是張店鄉下轄的一個村,泥店集就在泥店村。泥店集是張店鄉的經濟中心,是個古老的集市,最早可追溯到西漢末年。泥店是張店鄉的蔬菜種植基地,特別是泥店的韭菜,更是遠近聞名。其實泥店韭菜和這個集市一樣都有著悠久的歷史。
泥店是農業集鎮,系國家級農科教結合示範基地,農業部批准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蔬菜生產、木材加工和畜禽養殖是該鄉三大支柱產業。該鄉被譽為“瓜果、蔬菜之鄉”,泥店韭菜以色鮮味美,享譽省內外;“老菜農”、“傳承”牌蔬菜,市場走俏,備受消費者青睞;“雷魯”、“原味園”等一批蔬菜加工龍頭企業促進了蔬菜產業的發展。全鄉蔬菜種植面積6萬多畝,其中日光溫室蔬菜、陽光棚蔬菜等設施蔬菜3.5萬畝,蔬菜生產總產值2.65億元,農民純收入65%來自蔬菜產業。木材加工和圓木交易是該鄉農民增收致富的又一亮點,在農業結構調整中,通過採取政策促動、示範帶動和資金扶持等措施,使該鄉形成了以蔡樓、劉營、張樓為中心的木材加工和圓木交易基地。該鄉木材加工企業近50多家,從業人員達3000多人,100萬元以上的加工企業6家,產品出口到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年創外匯200多萬美元。為抓好養殖業,該鄉以張各村肉雞養殖基地、葛大沙雁養殖基地等為依託,以魏莊蛋雞養殖廠、黃樓生豬養殖廠等企業為龍頭,狠抓養殖技術培訓和良種推廣工作,充分發揮基地和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不斷增加畜牲飼養量,努力打造規模化、區域化的塊狀經濟。全鄉已年出欄生豬100頭以上的農戶86家,年出欄肉雞2萬隻的農戶120家,並且湧現出一批養狐狸、沙雁、肉鴿、鵪鶉、梅花鹿、獺兔、等特種養殖戶。
2 劉秀迷路的傳說:
一次戰鬥失利後,劉秀與部下被衝散,王莽的追兵追趕劉秀來到了泥店這個地方。由於連續的奔跑劉秀迷了路,當時的劉秀人困馬乏,實在是走不動了,就想找個喝水的地方。他四下望了望,發現前面不遠有一座破廟,附近有一口井,但沒有水桶,怎么取水喝呢?
劉秀嘆了口氣說:“難道天該滅我嗎?這井能歪一歪,救我劉秀嗎?”說來也怪,一會兒,這口井果真慢慢地向一邊歪了,劉秀欣喜若狂,慌忙牽著馬走向井底,喝到了甘甜可口的井水。
剛剛喝完水,後面的追兵就到了,逃跑已來不及了,於是劉秀連人帶馬躲進了附近的破廟內,但破廟內都是沾滿灰塵的蜘蛛網,並無藏身之處,劉秀嘆了口氣說:“蜘蛛啊,你們能把這屋子的門窗給織上網就好了!”說來也怪,一會兒便有成群的蜘蛛爬出來在門窗上來來回回地織起網來。很快,門窗被蜘蛛織嚴了。
追兵來到這座破廟前,正要衝進去搜查的時候,為首的說:“你們沒有看到門窗上都是蜘蛛網嗎?連蚊蠅也難飛進,何況劉秀一個大活人!裡面一定沒人,不要浪費時間了,走!”就這樣,劉秀保住了性命。
後來劉秀成為一代帝王。這個地方也因劉秀在此迷了路而叫“迷王店”。
說是到了東漢末年,華佗的家人曾經在這裡開了一個過路店,前面搭了一個泥台子,賣茶水,所以這裡被人們稱為泥台店。
清末時河南夏邑一地方紳士撰寫的《捻軍聞見錄》記載“鹹豐五年秋八月十七日,捻匪敗張維翰於迷王店,遂入會亭”,而當時官方《豫軍紀略》卷六皖匪二載:“(鹹豐五年)八月十七日,張維翰失利於泥台店集。”比較可以看出,直到清朝時候,迷王店和泥台店兩種叫法還應該是並存的。
天齊廟和歪歪井
改建後的東嶽天齊廟在泥店集東頭原廟址和歪歪井古址處,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天齊廟就是當年劉秀躲避追兵的古廟。
在大殿的後面是兩間硬山頂偏殿。偏殿前面有一口用水泥護欄圍起來的古井。這就是歪歪井,又叫歪倒井,正是當年劉秀下去喝水的那口井。青苔粉飾 藤條交錯附以護欄格外別致!
歪倒井的神奇之處就在於它長年不乾涸。離井不到20米就有一條深溝,天干旱的時候,溝里已經沒有一點水,但井裡一樣有水,雖然溝的底部低於井裡的水位。
在大殿的西側,有一座房子與周圍其他的房子不太一樣,這座房子的牆用巨大的老磚砌成。原來,這座房子就是以前的天齊廟的後樓。後樓裡面是重梁結構,屋樑其實是以前的後樓二樓的梁,是在一樓的梁被扒下運走後架上的,也就是現在這座房子其實是以前後樓的第一層。據說一樓的一個梁就可以做成兩副棺材。殿里的地上鋪著的是以前廟裡的碑記。石板上刻有“大清”兩個字。小碑記則是記錄了一次修繕泥台店東嶽行祠的主要經過···
在門旁邊,還有一塊空心的燒制建築部件,上面雕刻了龍頭。是原廟宇上的東西。
在院子的前面,有塊殘碑,上面記錄了清朝初年一次大規模修繕天齊廟的經過,說有18位善士集資,歷經了8年才修好。可見當時廟宇規模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