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波蘭安魂曲
- 外文名:Polskie Requiem
- 英語:A Polish Requiem
- 德語:Polnisches Requiem
基本信息,創作背景 [編輯],樂隊編制 [編輯],樂曲結構 [編輯],
基本信息
《波蘭安魂曲》曾出現多個版本,第一個版本寫於1980-84年,潘德列茨基斷斷續續的將不同的段落串連成為整體。這個版本於1984年9月28日由羅斯特羅波維奇領導史圖加電台交響樂團作首演。第二個版本於1993年完成。潘德列茨基加入了“聖哉頌”(Sanctus),並對其他的樂章作出修改。這個版本於1993年11月11日在斯德哥爾摩的一個“潘德列茨基音樂節”中,由作曲家親自指揮作首演。 到了2005年,為紀念過世的教宗約翰·保羅二世而再增加了一段夏康舞曲。並於同年在作曲家的現居地克拉科夫進行了第三次“首演”。
創作背景 [編輯]
1980年,潘德列茨基受波蘭團結工會委約,為一個豎立於格但斯克船廠外,以紀念在1970年反政府騷亂中遇難人士的雕塑揭幕儀式創作音樂。他很快便創作了“哀衿曲”,並獻給當時擔任團結工會領袖的華勒沙(Lech Wałęsa)。及後,潘德列茨基將這個意念擴展,並把更多的愛國事跡譜成安魂曲內的不同部份。其中:
對於這首作品帶有如此濃厚的歷史及愛國元素,潘德列茨基表示:“我不會創作政治性的音樂, 那些都是過時的東西。然而為什麼《廣島遇難者的輓歌》能成為我的其中一首代表作品?因為它是一首極為抽象的音樂作品。這首安魂曲沒錯是題獻給一些人物或事情,但音樂本身有更深遠廣闊的含意。”
樂隊編制 [編輯]
本曲的編制非常寵大,除了需要一個大型樂隊外,另外還加入四位獨唱及兩個混聲合唱團。
樂曲結構 [編輯]
根據2005年的修訂版本,全曲共分為17個部份:
- I 進堂詠 – 合唱團
- II 垂憐經 – 四位獨唱, 合唱團
- 繼抒詠
- III 末日經 – 合唱團
- IV 神奇號聲 – 男高音
- V 死亡降臨 – 女中音
- VI 伏俯祈求 – 合唱團
- VII 赫赫君王 – 男低音, 合唱團
- VIII 求你垂憐 – 取自波蘭聖詠 Święty Boże, 四位獨唱
- IX 我罪極深 – 四位獨唱, 合唱團
- X 痛哭之日 (或稱: 哀衿曲) – 女高音, 女聲合唱
XI 聖哉頌 – 女中音, 合唱團, 及迎主曲 – 男高音, 合唱團
XII 夏康舞曲 - 弦樂
XIII 羔羊頌 – 無伴奏合唱
XIV 領主曲 永恆的光 – 合唱團
XV 上主, 拯救我 – 四位獨唱, 合唱團
XVI 奉獻經 Święty Boże, Swiêty mocny
XVII 終曲 拯救那些靈魂 – 四位獨唱, 合唱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