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古澤刻版製作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波羅古澤刻版製作技藝
- 所獲榮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波羅古澤刻版製作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波羅古澤刻版製作技藝 波羅古澤刻版製作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江達縣文化局 獲得“波羅古澤刻版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據調查,波羅一帶能獨立刻經板的熟練藝人多達152人。現藏於德格印經院的經板,主要是波羅古澤一帶刻工的傑作。波羅古澤的刻工不僅能刻大部頭丹珠爾和甘珠爾經,而且也能刻難度很大風馬旗和佛像圖案。該地刻經歷史之長,刻工人員之多,刻工技藝之高,是西藏其它地方少有的,是名副其實的"木刻之鄉"。相臨...
江達縣波羅古澤民族手工藝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江達縣波羅古澤民族手工藝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於2014年08月15日成立。法定代表人朗加,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木刻雕塑、木刻經板、藏紙藏香、經文印刷、服裝雕花、旅遊產品等。
拉薩甲米水磨坊製作技藝是西藏自治區傳統手工技藝。甲米水磨坊約建於公元17世紀,磨坊顯現了中國藏族人民機械製造和穀物加工的傑出才能,它充分利用天然泉水,以節能、無污染的方式磨製糌粑。2006年5月20日,拉薩甲米水磨坊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史淵源 在西藏農區和部分牧區,人們...
扎念琴製作技藝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拉孜縣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獲得“扎念琴製作技藝”保護單位資格。
技藝代表 邦典 邦典是藏族婦女的藏裝上的一種特殊標誌,是一種五顏六色、細橫線條的氆氌(藏袍原料),後來成為藏族婦女喜愛系在腰間的裝飾品,也就漸漸成了藏式圍裙的代名詞。它的原料與氆氌相同,但比氆氌單薄、精緻、小巧。藏族人用邦典來製作婦女的坎肩、圍裙和挎包,或者鑲嵌在藏袍邊上,現代人還用它裝飾客廳...
藏族造紙技藝,西藏自治區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藏族造紙技藝一般要經過去皮、劃搗、蒸煮、漚制、漂洗、搗料、打漿、抄造等環節製作而成。2006年6月5日,藏族造紙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69。歷史淵源 自唐朝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時起,中原造紙術傳入西藏已有1300多年的...
藏族鍛銅技藝 藏族鍛銅技藝,藏族金屬鍛造技藝。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白玉縣文化館、南木林縣文化和旅遊局獲得“藏族鍛銅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藏刀鍛制技藝 藏族當中藏刀鍛制的技藝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拉孜縣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玉樹藏族自治州文化館獲得“藏刀鍛制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藏族礦植物顏料製作技藝,自人類出現以來,礦物顏料就與人類相伴,人類最早用來繪製壁畫的是礦物顏料,在中國已發現的最早利用天然色彩的例子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 礦物顏料作為唐卡最基本的原料,其永不褪變的色彩與礦物顏料是密不可分的。顏料礦物具有色彩鮮艷、潔淨,可保持千年而不褪色的特點。由於這些顏料礦物是...
藏香製作技藝,西藏尼木縣吞巴鄉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藏香的原產地是西藏尼木縣吞巴鄉。藏香在西藏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而真正得以發展還是因為受到佛教傳入西藏的直接影響。吞彌⋅桑布扎又結合唐朝文成公主帶來的制香技術,把幾種小草碾磨製成條狀以方便使用。不久,他又研製出幾種不同藥性的...
2009年,儋州市洋浦鹽田被列為海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制定和公布了鹽田及沿承其傳統海鹽曬制技藝的鹽民居住村落分布和保護範圍圖,規劃了保護範圍建設。2009年11月,象山縣並拍攝製作了《海鹽曬制技藝》視頻資料,陳列與曬鹽相關的實物、圖片等,並開展相關傳承、體驗活動。2012年,儋州市動工建設儋州古鹽田遺址公園...
扎西吉彩金銀鍛銅技藝 扎西吉彩金銀鍛銅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意義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文化和旅遊局獲得“扎西吉彩金銀鍛銅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月盛齋醬燒牛羊肉製作技藝 月盛齋醬燒牛羊肉製作技藝是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北京月盛齋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獲得“月盛齋醬燒牛羊肉製作技藝”保護單位資格。
藏族雕版印刷技藝(波羅古澤刻版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個人經歷 男,藏族,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江達縣人。2008年6月,藏族雕版印刷技藝(波羅古澤刻板在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編號Ⅷ-80。2009年6月,多吉登次入選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澤培 澤培,男,藏族,西藏自治區江達縣人,藏族雕版印刷技藝(波羅古澤刻版製作技藝)傳承人。2017年12月28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江達縣文化局 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江達縣文化局 ,獲得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的傳統技藝“藏族雕版印刷技藝(波羅古澤刻版製作技藝)”項目的保護單位 資格。
這種技藝主要流傳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江達縣的波羅鄉,與佛教文化緊密相關,為印製佛教經文和圖案服務。波羅古澤刻版製作技藝的工藝流程十分精細和複雜,包括由著名藏文書法家書寫刻版內文、多人校對、使用特殊液體將文字印在木板上、曬乾、雕刻藝人臨摹刻制、經過多次校對確保無誤、刷上酥油湯晾曬、塗上硃砂顏料、使用...
各具特色。唐卡繪畫藝術中,以昌都“嘎學噶志”畫派最為著名;泥塑藝術以昌都、邊壩、察雅、貢覺最具功力;石刻藝術則以昌都、察雅、芒康、江達令人嘆服;江達縣波羅古澤木刻經板聞名全藏,是名副其實的“木刻之鄉”。這些地方民間藝術家們創作的藝術品,既是康巴文化的表現形式,也是藏族文化藝術中的珍品。
唐卡繪畫藝術中,以昌都“嘎學噶志”畫派最為著名;泥塑藝術以昌都、邊壩、察雅、貢覺最具功力;石刻藝術則以昌都、察雅、芒康、江達令人嘆服;江達縣波羅古澤木刻經板聞名全藏,是名副其實的“木刻之鄉”。這些地方民間藝術家們創作的藝術品,既是康巴文化的表現形式,也是藏族文化藝術中的珍品。文化 甘孜州是康巴...
這些塑像色彩鮮明、線條流暢、栩栩如生,充分顯示出藏傳佛教雕塑藝術的審美情趣和高超技藝。德格印經院整座古建築物占地面積為1632平方米,建築面積為5886平方米,該建築物坐北朝南,高大雄偉,古樸莊嚴,其風格為藏式傳統建築,集德格寺廟與居民建築形式為一體,具有濃厚的德格風味。歷史文化 刻版史略 德格印經院的刻...
彭措澤仁,男,藏族,1955年10月出生,四川德格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德格印經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坐落在德格縣城的德格印經院為藏族地區三大印經院之首,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書”之稱,現在的印經工藝包括造紙、製版、印刷等程式。1980年至1983年,彭措澤仁在此向老藝人澤批...
2011年,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確定,包括北京景泰藍製作技藝、河北衡水衡水內畫、山西老陳醋釀製技藝等涉及41個項目企業或單位,39項國家級名錄項目入選。2023年11月27日,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公示了2023-2025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推薦名單,共有100家單位 入選 。2024年3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