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背景
該級戰列艦是
德國海軍為了與皇家海軍無畏號戰列艦對抗而建造的首級現代化無畏艦。共有四艘,分別以屬於普魯士王國的四個主要工業省份——拿騷/Nassau(在德國中部)、威斯特法侖/Westfalen、萊茵蘭/Rheinland、波森/Posen(今
波蘭的波茲南尼亞地區)命名。
1906年無畏號的服役,帶動了海軍強國之間新一輪的造艦競賽。在無畏號出現之前,
德國海軍對此並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但是已經開始著手對1901年型的舊式戰列艦進行改造工作,加強裝甲防護。參照著英國的新無畏艦,德國皇家海軍的首批新型
戰列艦很快就被設計了出來。與無畏號不同的是,採用6座雙聯11英寸主炮,口徑雖然小於無畏號的12英寸,但是射速比英國海軍的艦炮快得多,而且可以保證在每個船舷方向都有八門主炮同時射擊,比無畏號的火力要強。但是在動力方面,德國人對無畏號使用的那種大型蒸汽輪機沒有信心,拿騷級還是採用老式的三缸往復式蒸汽機。
1907年,德國海軍向船廠下達了建造新式戰列艦的訂單。由不萊梅的威塞爾船廠、斯德丁的伏爾甘船廠和基爾的日耳曼尼亞船廠建造。四艦均編入第一戰列艦隊。
隨著德國和
英國的造艦競賽進入狂熱狀態,拿騷級的設計很快變得落後了。在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它們都參加了日德蘭大海戰,均受輕傷。在戰爭的其餘時間裡,由於英國海軍對德國公海艦隊的出色封鎖,它們全都無所作為,只是多次嘗試從北海方向突圍。威
斯特法侖號戰列艦曾經參加過芬蘭獨立戰爭,支援德國軍隊占領宣布獨立的
芬蘭大公國。
設計
主條目:拿騷級戰列艦
拿騷級線條畫,顯示了主炮的布局
波森號的全長為146.1米(479英尺4英寸),有26.9米(88英尺3英寸)的舷寬(英語:Beam (nautical))和8.9米(29英尺2英寸)的吃水深度。它在標準載荷下的排水量為18,873公噸(18,575長噸),滿載排水量為20,535公噸(20,211長噸)[注 3]。船員編制則為40名軍官及968名士兵。艦隻設計保留了3軸三脹式蒸汽機與燃煤鍋爐,而不是更為先進的蒸汽輪機。其推進系統的額定功率為28,000匹公制馬力(20,594千瓦特),最高速度為20節(37千米每小時),可以12節(22千米每小時)的速度續航8,300海里(15,400千米)[2]。這種類型的機械裝置是應海軍上將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和海軍建設部門的要求而選用的,後者曾在1905年表示“重型軍艦本身並不適合使用渦輪機”[3]。該決定完全取決於成本:當時,帕森斯公司(英語:Parsons Marine Steam Turbine Company)對蒸汽輪機擁有壟斷地位,並對每一台渦輪機徵收100萬金馬克的專利費。德國廠商直至1910年才開始大規模生產渦輪機。[4]
波森號是以一種獨特的六邊形布局來搭載12門280毫米45倍徑速射炮(英語:28 cm SK L/45 gun)[注 4]。其副炮(英語:Battleship secondary armament)則包括12門150毫米45倍徑速射炮(英語:15 cm SK L/45)和16門88毫米45倍徑速射炮(英語:8.8 cm SK L/45 naval gun),它們均被安裝於炮廓(英語:Casemate)內[2]。在其服役生涯的後期,兩門88毫米炮被替換為具有相同口徑的高角度高射炮架,用於防禦飛機[5]。此外,該艦還裝備有6門450毫米水下魚雷發射管;其中艦艏、艦艉各1門,另外4門則安裝在兩邊舷側防魚雷艙壁(英語:Torpedo bulkhead)的每一端[6]。艦隻的裝甲帶在船體的中央部分厚度達300毫米(12英寸),而甲板裝甲為80毫米(3.1英寸)厚。主炮炮塔的側部有280毫米(11英寸)厚,司令塔則受到400毫米(16英寸)厚的裝甲層保護[2]。
服役歷史
波森號連同第一戰列分艦隊餘部於戰爭爆發前
波森號是由德意志帝國海軍以“替代巴登號”(Ersatz Baden)作為臨時代號進行訂購,以替代年邁的薩克森級(英語:Sachsen-class ironclad)鐵甲艦巴登號(英語:SMS Baden (1880))[2]。它於1907年6月11日開始在基爾的日耳曼尼亞船廠進行龍骨架設(德語:Kiellegung)[7]。與其姊妹艦拿騷號一樣,施工在絕對保密的狀態下進行;船廠及克虜伯等供應建造材料的主承包商,均由軍隊士兵看守[8]。該艦於1908年12月12日下水(德語:Stapellauf)[7]。在下水儀式上,波森省行政長官威廉·馮·瓦爾多(德語:Wilhelm von Waldow)發表了演說;而約翰娜·馮·拉多林,作為時任德國駐法大使拉多林胡戈親王(德語:Hugo Fürst von Radolin)的妻子(均來自波森),則主持為艦隻命名[5]。初步的試驗是在1910年4月進行,然後在5月完成最終舾裝(英語:Fitting-out)。艦隻於5月31日投入公海艦隊服役。海上試航(英語:sea trial)隨即展開,並於8月27日完成。[1]總體而言,德國政府共為其動用了36,920,000馬克的建造費[2]。
一戰結束後,協約國在凡爾賽條約中規定解散德國海軍,並沒收其主力艦隻作為賠償。老舊的拿騷級本不在引渡賠償名單上,協約國允許德國保留這些戰列艦。但是隨著德國的主力艦隊在斯卡帕灣的集體自沉,協約國宣布
引渡這四艘相對完好的戰列艦抵充賠款。1919年11約5日,四艘拿騷級戰列艦從德國海軍名單上除名。波森號戰列艦賠償給英國。在20年代初解體拆毀。
技術數據
排水量:18,873噸(設計) / 20,535噸(最大)
動力:12台蘇爾壽-桑尼克羅夫特鍋爐(燃煤),三座三缸往復式蒸汽機,22000馬力
3軸,2舵並列配置
最大速度20節,續航能力9400海里/10節;2800海里/19節
主炮:12門280mm/45倍徑克虜伯SK L/45炮,6座雙聯
炮塔副炮:12門150mm/45倍徑炮,舷側單裝
防魚雷艇/防空炮:16門單裝88mm/45倍徑炮
魚雷:6座450mm魚雷發射管(水下安裝,前後各一門,A炮塔和D炮塔兩側各一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