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導饋線系統測量

波導饋線系統測量是指對波導饋線系統的主要電性能參數的測量。包括對衰減、駐波比、反射係數和極化隔離等的測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波導饋線系統測量
  • 外文名:measurementonwaveguidesystems
定義
毫米波波長包括10毫米到1毫米,相應頻率為30千兆赫到300千兆赫。這是一個很寬的工作頻段。傳輸容量很大。毫米波通信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毫米波大氣傳輸方式,它是類似於微波中繼系統的毫米波空中通信;另一種是波導通信,毫米波通過特殊金屬管(波導管)傳輸
波導饋線系統測量是指對波導饋線系統的主要電性能參數的測量。
衰減測量
衰減測量一般用饋線終端短路反射法測量,如圖1所示。
波導饋線系統測量
測量前,先調整測試頻率,並用短路片2將待測饋線終端短路。測試系統中,環行器要滿足正向衰耗不大於0.2dB,反向衰耗不小於30dB,駐波比S不應大於1.05的條件。
測量時,用短路片1在待測饋線始端短路,測試信號通過環形器將從短路片1全反射,功率計測得功率為P1;保持信號源不變,去除短路片1,而與待測饋線相接,功率計測得從短路片2反射回來的信號功率P2,則待測饋線的衰減應為電波來回總衰減的一半,即
波導饋線系統測量
式中β為單位長度的衰減;l為饋線長度。如果測試的是圓波導系統,應在測試系統中插入極化旋轉器,並轉動它使測量的衰減值最小。
駐波比和反射係數測量
駐波比和反射係數測量一般用波導測量線與終端接有匹配良好的負載的待測饋線的連結系統進行駐波比測量
。如用選頻放大器作指示,信號源應採用調幅波。測試時每變更一次頻率,測量線要調諧到相應測試頻率上,調節衰減器或放大量,使電壓最大值讀數為滿刻度,然後移動探針到電壓波節點,即能讀出駐波比S,待測饋線的反射係數。如果要了解整個頻段的匹配性能,可用掃頻反射儀或微波網路分析儀測量,即利用定向藕合器把與入射波分開後的反射波的檢波輸出與從定向耦合器分出的一部分入射波的檢波輸出,在掃頻反射儀上以其比值直接給出各頻率的反射係數,或在網路分析儀上通過阻抗圓圖顯示掃描頻帶內待測饋線的匹配特性。
20世紀80年代利用六連線埠網路作為反射計的測量技術,為快速、方便、精確測量駐波比,反射係數等參數提供了方便。
計畫隔離測量
極化是指電磁波場矢量的空間指向,通常以電場矢量的空間指向作為極化方向。線極化隔離(或極化去藕)是指正常極化的功率與其垂直方向的非正常極化的功率之比,單位為dB。測量方法是:在天饋線系統的末端接入測試接收機,另一端去掉天線,用信號源送入與天線極化相同的線極化波,調諧測試接收機頻率,並微調極化補償器角度,使正常與非正常兩種極化間的接收電平差值最大(旋轉角最多不要超過5°),此最大電平差值即為極化隔離度。在整個頻段內一般每隔100MHz測量一點。要求指標為30dB。
根據瞬時電場的旋轉方向,圓極化波可分為右旋極化波(順時針方向旋轉)和左旋極化波(反時針方向旋轉)。右旋圓極化天線應只接收右旋極化分量,左旋圓極化天線也應只接收左旋極化分量。即左右旋圓極化波應可互相隔離。使用兩副結構相同,而螺旋反繞的圓極化天線作為輔助天線,即可從測試接收機上測定左旋、右旋兩個極化分量的電平差值,作為被測系統的圓極化波隔離度(也稱交叉極化隔離度),一般可以達30~35dB。
以上各項指標均應在規定的頻頻寬度範圍內進行測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