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瑞典導演、劇作家、作家、評論家。所謂瑞典新電影的發起人之一。生於
馬爾默。原為小說家、劇作家,後轉入
電影評論。1961年第一部作品是與人合作電視短片《小男孩和蛇》,1962年在題為《瑞典電影面面觀》的書中,指名道姓地批評
英格瑪·伯格曼的作品“脫離現實、過於理念和雕琢”,呼喚直面社會的寫實主義,為瑞典“新電影”崛起發出了宣言。
同年,獨立執導了第一部影片《兒童馬車》。為體現寫實的主張,他排除人工布光,採用最原始的攝影技術,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從第二部影片《黑暗的盡頭·烏鴉區》(1963)起,在主題的多樣化和敘事技巧的使用方面都有進一步的發展,並且顯示出在刻畫人物性格和細膩地描述心理方面的造詣。享有國際盛譽的《艾爾韋拉·馬蒂甘》(1967)充滿了由衷的柔情和自然的恐懼:影片最後表現男女主人公在絕望中開槍自殺,與仲夏季節美麗自然景色的蓬勃生機形成令人心碎的對比。
他是一位社會主義者,十分注意表現下層人民的困苦、工人運動以及階級壓迫等內容,《31年的阿達倫》(1968,1969年獲
坎城國際電影節獎)描寫了瑞典工人運動,《喬·希爾》(1971,獲坎城國際電影節獎)描寫了在美國無辜遭槍殺的爭取自由的歌手和戰士的一生。70年代,維德伯格一反過去的思想藝術原則、拍攝了喜劇片《一個沒有出息的人》(1974),偵探片《房頂上的人》(1976),把長篇小說《維多利亞》改編成電影。
在後期的影片中,他試圖更深刻地反映社會和人性,揭示醜惡的現實和歷史。《毒如蛇蠍》(1986)就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傑作。他偏愛富有浪漫色彩的裝飾和主觀鏡頭的渲染,在感性追求中表達政治信念、關注社會現實。主要作品還有:《烏鴉街區》(1963)、《雷文的末日》(1964)、《把你的錢變成三十倍》(1965)、《65年的愛情》(1965)、《羅蘭德,你好》(1966)、《網球運動》(1968)、《菲姆彭》(1974)、《屋頂上的男人》(1977)、《維克多利亞》(1979)、《瑪佑卡來的人》(1984)、《一切公正》(1996)。
主要作品
編劇
曼德拉Mandela (1996)
父親En far (1988)
毒如蛇羯Ormens vag pa halleberget (1986)
瑪佑卡來的人 (1984)
維多利亞Victoria (1979)
密友Polare (1976)
阿達倫鎮大示威 (1969)
愛情65 (1965)
嬰兒車Barnvagnen (1963)
烏鴉居民區Kvarteret korpen (1963)
導演
教室別戀 (1995)
野鴨子Vildanden (1989)父親En far (1988)毒如蛇羯Ormens vag pa halleberget (1986)瑪佑卡來的人 (1984)Linje lusta (1981)維多利亞Victoria (1979)
滿城風雨 (1976)
喬希爾Joe Hill (1971)阿達倫鎮大示威 (1969)
鴛鴦戀Elvira Madigan (1967)愛情65 (1965)嬰兒車Barnvagnen (1963)
烏鴉居民區Kvarteret korpen (1963)剪輯滿城風雨 (1976)阿達倫鎮大示威 (1969)演員生命不惜任何代價Liv till varje pris (1998)Linje lusta (1981)製作人喬希爾Joe Hill (1971)
獲獎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