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星雲

泡泡星雲

泡泡星雲,或稱為肥皂泡星雲Soap bubble nebula),或編號 PN G75.5+1.7,是一個位於天鵝座行星狀星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泡泡星雲
  • 外文名:Soap bubble nebula
  • 別名:肥皂泡星雲、PN G75.5+1.7
  • 發現者:戴夫·朱拉塞維徹
簡介,星雲圖像處理,發現,發現的時刻,正式確認,

簡介

該星雲在天球上位置相當接近NGC 6888(眉月星雲)。該星雲由一位業餘天文學家戴夫·朱拉塞維徹(Dave Jurasevich)使用口徑16公分折射望遠鏡在2007年6月19日和2008年7月6日拍攝到。之後該星雲被基思·昆特羅徹(Keith B. Quattrocchi)和梅爾·赫爾姆(Mel Helm)各自獨立紀錄下來,並且向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報告於2008年7月17日拍攝到編號為 PN G75.5+1.7 的該星雲。

星雲圖像處理

侏羅瑟維克使用Maxlm DL相機操作軟體獲取了發現皂泡星雲的圖片。而修正和處理FITS文檔是在CCDStack軟體中進行的,一個功能強大的非線性數位化軟體DDP stretch幫助了他將非常暗弱的皂泡星雲從周圍的氣體雲中分辨出來。Adobe Photoshop的水平調節和曲線調節功能則幫助他完成了最後的修圖工作。

發現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威爾遜山天文台(Mount Wilson Observatory)的戴夫·侏羅瑟維克(Dave Jurasevich)2008年7月6日記錄該區的天文圖片時,偶然發現了這個“天鵝座泡泡”。
業餘天文愛好者梅爾·赫爾姆和基思·奎迪羅克也發現這個泡泡。由於該星雲渾圓,形似氣泡,故被形象的稱為“皂泡星雲”,或“肥皂泡星雲”。紐約羅切斯特大學的亞當·弗蘭克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實例。球形行星狀星雲非常罕見。”關於這個問題,一種解釋認為,這張圖片是從典型的圓柱狀星雲的臨界截面處拍攝的。它相當對稱。實際上,它比著名的仙后座氣泡星雲NGC 7635更為勻稱。

發現的時刻

侏羅瑟維克(Dave Jurasevich)是當今不多的、正在從普通的觀測資料里搜尋深空天體的業餘天文愛好者。他的發現時刻是2008年7月6日的白天。前一夜,他整晚都在具有悠久歷史的威爾遜山天文台進行拍攝,他是那裡的管理員。侏羅瑟維克的特長是在Hα波長上的深空攝影。當時,他用Astro-Physics的160毫米折射望遠鏡拍攝了8幅曝光30分鐘的照片,目標是IC 1318附近的一塊區域。在拍攝過程中,侏羅瑟維克注意到,那裡有一個微小、渾圓、形似氣泡的天體,直徑約為4角分,其形態比仙后座氣泡星雲更加勻稱。
因為就在經常被選作攝影目標的峨眉星雲(NGC 6888)附近,這片天鵝座的區域非常有名。但是經過仔細的回憶,侏羅瑟維克沒有發現任何關於這個天體的資料。由於皂泡星雲與峨眉星雲有一段距離,又是一片沒有明顯特徵的天區,所以它有可能是被人們忽視了。
侏羅瑟維克想到,他的窄帶攝影照片只攝取了一條發光譜線(Hα)的光,很可能記錄了一些在以前的照片上並不顯示的細節,於是他仔細檢查,試圖找出一些細節。這一暗弱的光斑似乎是個真實的天體。他轉而上網搜尋了三種不同的氫區域的星表,但是他什麼也沒有發現。他又仔細檢查了網路上的這一天區的圖像,也沒有任何發現。即便是在SIMBAD上,也沒有任何相關記錄,這是最大的已知天體的資料庫,擁有所有類型的星表和巡天資料。
於是,侏羅瑟維克意識到這是一個前人未曾發現的天體,於是他向國際天文聯合會的天文電報中心(CBAT)傳送了電子郵件。CBAT設在哈佛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自19世紀80年代就專門負責發布新的天文發現。

正式確認

網上的天文愛好者論壇很快就因為這個發現而沸騰起來,但是這並不是因為侏羅瑟維克的照片獲得披露。很碰巧,在侏羅瑟維克拍攝照片11天后,兩個加利福尼亞的業餘愛好者也用同一波段拍攝了這個星雲的。儘管只是一個初步的報告,但侏羅瑟維克發往CBAT的電子郵件對於確認誰是第一個發現者起到了關鍵作用。
提交了發現報告後,侏羅瑟維克又給出了一份長42頁的詳盡描述,內容包括了專業天文學家評價其發現歸屬權所需要的一切資料。
從報告交遞到CBAT的那一刻起,侏羅瑟維克就進入了一個對業餘天文愛好者全新的領域。侏羅瑟維克的報告是經過精心準備的,但是對於整個評審過程花費如此之長侏羅瑟維克卻沒有心理準備。
經過漫長而曲折的努力與等待,CBAT終於在2009年7月16日公布了這個天體正式命名的訊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