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6)10-15厘米,莖高出於葉,密被開展柔毛。羽狀5小葉,質地較厚,頂生小葉具短柄,上面一對側生小葉無柄,小葉片倒卵形或橢圓形,長1-4厘米,寬0.6-3厘米,頂端圓形,頂生小葉基部楔形,側生小葉基部偏斜,邊緣具缺刻狀鋸齒,鋸齒急尖或鈍,下面一對小葉遠比上面一對小葉小,具短柄或幾無柄,長0.6-1厘米,寬0.4-0.8厘米;
葉柄長2-8厘米,密被開展柔毛。
花序聚傘狀,有花(1)2-3(4)朵,基部苞片淡褐色或呈有柄的小葉狀,花梗長1.5-2厘米;萼片5,卵圓披針形,外面被短柔毛,比副萼片寬,副萼片披針形,與萼片近等長,頂端偶有2裂;花瓣白色,近圓形,基部具短爪;雄蕊20枚,不等長;雌蕊多數。
聚合果卵球形,紅色,宿存萼片顯著反折;瘦果卵形,僅基部具少許脈紋。花期4-5月,果期5-6月。
該種羽狀5小葉,質地較厚,萼片在果成熟時極為反折,且副萼片在果時顯著伸長,易與草莓屬其他種區別。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陝西、甘肅、四川。生長於海拔1000-2300米的山坡草地。五葉草莓喜光喜濕怕旱怕澇,土壤以保水保肥力強,疏鬆,肥沃,透水透氣良好為好。
繁殖方法
五葉草莓主要繁殖方法以匍匐莖繁殖。
在秦巴山地草莓屬野生植物資源苗圃地,選無病蟲害的五葉草莓健壯苗,用剪刀剪取2厘米左右的匍匐莖頂端,放置在大燒杯中,置於水龍頭下流水沖洗4-6小時,再在超淨工作檯上用無菌鑷子將其夾出,放入盛有75%酒精的燒杯中消毒35秒,然後再用2%的
NaClO消毒10-15分鐘,用無菌水沖洗4-6次,再用無菌濾紙吸乾表面的水分,在墊有無菌濾紙的培養皿中用滅菌後放涼的解剖刀切取長約0.5-1.0厘米的莖尖(帶有一個葉原基)作為外植體,接種在Ph=5.8-6.0的MS+0.5毫克/升6-BA+30克/升蔗糖+7克/升瓊脂粉的固體培養基上。接種後,將培養瓶放置在培養室中培養,期間注意觀察污染情況,及時將未被污染的外植體轉接到新的培養基上。培養條件:光照時長為15小時/天,光強為1500-2000勒克斯,溫度為25(±2)℃。消毒過程中,由於五葉草莓通體被有絨毛,為使消毒徹底,每一步都不斷振搖或攪拌。
利用野生五葉草莓匍匐莖莖尖在MS+0.5毫克/升6-BA培養基上獲得無菌苗,適合五葉草莓快繁的培養基為MS+0.4毫克/升6-BA+0.1毫克/升NAA,增值倍數為8.150;適合其誘導生根的培養基為1/2MS+0.2毫克/升NAA,單株誘導根數最大,誘導根粗,長度長,有利於形成壯苗。
栽培技術
無土栽培用苗對苗齡和苗質的要求較為嚴格,最好使用脫毒苗,且培育時必須使用基質培養,通常是在7月上旬從健壯的母株上採集子株苗,栽植到盛有基質的育苗營養缽內或進行水培育苗,在花芽分化前期要注意中斷氮肥的使用,使最終育成的草莓苗花芽分化好,生長勢強,根莖粗度在1厘米以上,苗重在30克以上。
主要價值
經濟
果實(花托)含果汁70-80%,總酸量1.175-1.326%。果實白或紅色,質軟而多汁,香味濃厚,略酸微甜,可生食或制果酒、果醬。5-6月果實成熟後連果梗摘下,紮成小捆,備食用或釀酒。秦嶺五葉草莓野生資源較少,白色果實不同於普遍草莓,可進一步開發利用。
野生五葉草莓長勢強,生命力旺盛,葉片厚,濃綠,果實顏色為栽培草莓中少見的白色,果肉細膩綿軟,香味濃郁,是優質的雜交育種資源,也是通過倍性增加、細胞融合甚至轉基因方法進行育種的優質基因源。
藥用
五葉草莓在藥用和醫療價值方面,對治療白血病和障礙性貧血等血液病,有較好的療效。草莓味甘酸,性涼,無毒,能潤肺、生津、利痰、健脾、解酒、補血和化脂,對胃腸病和心血管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