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B5(泛酸)

維生素B5

泛酸一般指本詞條

維生素B5又叫泛酸,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化學式為C9H17NO5,因廣泛存在於動植物中而得“泛酸”之名。由於所有的食物都含有維生素B5,所以幾乎不存在缺乏問題。

維生素B5在食品工業可作發色助劑,每千克肉添加0.01~0.022g可使肉色良好。亦用於麵包、糕點、乳製品作食品強化劑。在飼料工業用作維生素添加劑,添加於家禽、豬、幼齡反芻動物、魚類等的飼料中。在化妝品中,起保護和改善粗糙皮膚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維生素B5 
  • 外文名:Vitamin B5 
  • 別名:泛酸、3-吡啶羧酸醯胺
  • 化學式:C9H17NO5
  • 分子量:219.23
  • 熔點:178 至 179 ℃
  • 沸點:490.2 ℃
  • 水溶性:易溶
  • 密度:1.44 g/cm
  • 閃點:250.3 ℃
性質與功能,性質,功能,發現歷史,人體需求,泛酸的生物合成,生物合成途徑,生物合成酶系,食物來源,吸收機制,盈缺影響,分析方法,

性質與功能

性質

維生素B5的化學式為C9H17NO5,有旋光性,僅D型([α]=+37.5°)有生物活性。消旋維生素B5具有吸濕性和靜電吸附性;純游離維生素B5是一種淡黃色粘稠的油狀物,具酸性,易溶於水和乙醇,不溶於苯和氯仿。維生素B5在酸、鹼、光及熱等條件下都不穩定。
維生素B5幾乎存在於所有的活細胞中,在原核生物、真菌、黴菌和植物的細胞內可以通過酶促反應合成。生物體還可以通過依賴Na的多維生素轉運體(SMVT,又稱泛酸透酶)將維生素B5轉運到細胞內。

功能

維生素B5在體內轉變成輔酶A(CoA)或醯基載體蛋白(ACP)參與脂肪酸代謝反應。CoA是生物體內70多種酶的輔助因子(約占總酶量的4%),細菌還需要CoA來構建細胞壁。在新陳代謝中CoA主要發揮醯基載體的功能,參與糖、脂肪、蛋白質和能量代謝,還可以通過修飾蛋白質來影響蛋白質的定位、穩定性和活性。CoA為生物體提供了90%的能量。
維生素B5是脂肪酸合成類固醇所必需的物質;也可參與類固醇紫質、褪黑激素和亞鐵血紅素的合成;還是體內檸檬酸循環、膽鹼乙醯化、合成抗體等代謝所必需的中間物。因此,維生素B5在體內可作用於正常的上皮器官如神經、腎上腺、消化道及皮膚,提高動物對病原體的抵抗力。維生素B5也可以增加谷胱甘肽的生物合成從而減緩細胞凋亡和損傷。實驗證明,維生素B5會對遭受脂質過氧化損傷的細胞和大鼠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泛醯巰基乙胺可以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濃度。維生素B5及其衍生物還可以減輕抗生素等藥物引起的毒副作用,參與多種營養成分的吸收和利用。

發現歷史

1933年泛酸已經被發現是酵母的生長因素,為R.J.Williams等從某種生物活素(bios)中分離出來的。泛酸被認為可治癒雞的皮炎,故亦稱抗雞糙皮病維生素、細菌增殖因子、濾液因子(filtratefactor)。泛酸首先由科學家威來母氏從肝臟中分離提取成功,在1940年人工合成成功。1950年證明泛酸是輔酶A的一個組成部分。

人體需求

人類對泛酸的需要量,隨著每天所承受的壓力大小而異。
1、成人建議攝取量是4-7毫克;
2、懷孕婦女建議每日攝入量為5-9毫克;
3、哺乳期女性每日建議攝取量為5-9毫克。

泛酸的生物合成

生物合成途徑

維生素B5是由α-酮異戊酸和L-天冬氨酸兩種物質經過四步酶促反應生成。最後在泛酸合成酶的催化下由ATP提供能量連線β-Ala和泛解酸生成維生素B5。利用E.coli泛酸缺陷型菌株證明了泛酸的生物合成途徑是L-Val生物合成的分支。因此如果微生物失去合成L-Val、β-Ala或半胱氨酸的能力也將無法合成維生素B5。
雖然細胞膜對外源性維生素B5無通透性,但是在泛酸透酶的幫助下可以將細胞外的維生素B5轉運到細胞內,因此高等動物可以直接利用體外已有的維生素B5。此外自然界中,在動物的體液或細胞液中也含有維生素B5的高級同系物被稱為“高泛酸”。它是由泛解酸和4-氨基丁酸生成的,4-氨基丁酸主要是在Glu脫羧酶(EC 4.1.115)催化作用下由L-Glu脫羧生成。

生物合成酶系

酶系
原理
酮泛解酸羥甲基轉移酶(EC 2.1.2.11)
酮泛解酸羥甲基轉移酶(PanB)是PanB基因的表達產物,催化底物α-酮異戊酸增加一個甲基形成酮泛解酸,反應過程是可逆的。
酮泛解酸還原酶(EC 1.1.1.169)
酮泛解酸還原酶(PanE)是PanE基因的表達產物,在NADPH的幫助下將酮泛解酸還原為泛解酸。
L-天冬氨酸-α-脫羧酶(EC 4.1.1.11)
L-天冬氨酸-α-脫羧酶(PanD)是PanD基因的表達產物,催化脫去L-Asp的α羧基形成β-Ala。
泛酸合成酶(EC 6.3.2.1)
泛酸合成酶(PanC)是panC基因的表達產物,它是維生素B5生物合成途徑的最後一個關鍵酶,催化泛解酸與β-Ala結合形成維生素B5。
泛酸在腸內被吸收進入人體後,經磷酸化並獲得巰基乙胺而生成4-磷酸泛醯巰基乙胺。4-磷酸泛醯巰基乙胺是輔酶A(CoA)及醯基載體蛋白(ACP)的組成部分,所以CoA及ACP為泛酸在體內的活性型。

食物來源

維生素B5在食物中幾乎無所不在,它以游離或結合形式存在於所有動物和植物細胞中。其中,富含維生素B5的食物有動物內臟、牛肉、豬肉、未經精加工的穀類、豆類、堅果、啤酒酵母、蜂王漿、蘑菇、綠葉蔬菜等。

吸收機制

有機體在不斷進化過程中產生了主動積累泛酸的內在機制,依靠一種廣泛存在於機體中的Na依賴轉運體轉運泛酸進入細胞。該轉運體為泛酸、硫辛酸、生物素所共享,但親合性依次降低;被稱為Na依賴的多維生素轉運體。該轉運體可能屬於Na依賴的葡萄糖載體家族成員。具有種間相似性,由膜內負電位活化,每轉運一個泛酸需要兩個Na協同。

盈缺影響

人體內缺乏維生素B5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會出現四肢神經疼綜合徵,這種病症主要表現為腳趾麻木,腳有燒灼性疼痛感,走路搖晃不定。

分析方法

維生素B5的分析方法包括微生物法、實驗動物法、放射免疫法以及化學法。分析材料的複雜性、多樣性阻礙了化學法的發展。雛雞生長法被廣泛用於測定結合形式和游離形式的維生素B5。放免法以及白動螢光分析技術已成功地用於維生素B5測定。
維生素B5的微生物法測定法使用較廣泛,但測定前必須使維生素B5從輔酶形式中游離出來。由於方法不得當,過去用徽生物法測定的飼料中維生素B5含量的數值普遍偏低。使維生素B5從結合形式中游離出來的方法包括:
(1)用腸磷酸酶裂解磷酸鍵
(2)用鴿子或雞肝臟中的酶裂解琉基乙胺和泛酸之間的化學鍵。
不能用水解法釋放游離維生素B5,這將導致維生素的破壞。許多微生物可以用來測定維生素B5,其中胚芽乳桿菌(阿拉伯糖乳酸桿菌)套用最廣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