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遜位後稱太上天皇,簡稱上皇,相當於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而出家(在日本或稱“入道”)為僧的上皇則稱太上法皇,簡稱法皇。在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的日本,佛教十分興盛,多位天皇心儀佛法,故退位後出家為僧。日本院政時代最後一個握有實際政治權利的法皇是後白河天皇。
基本介紹
定義,法皇介紹,法皇列表,
定義
簡稱法皇,是日本歷史上的太上天皇出家遁入佛門後的稱號。
法皇介紹
第一位出家的日本太上天皇是平安時代的聖武上皇,但當時並沒有稱他為“法皇”。有記載的第一位被稱為“法皇”的出家上皇是宇多上皇,但他被稱為“宇多法皇”後不久就停止使用“太上天皇”的尊號。雖然法皇在本質上就是上皇,但在法律程式上,被稱為“法皇”者未必就享有上皇的尊號,而享有上皇尊號者也可以被稱為“法皇”,如被尊為“後高倉院太上天皇”的守貞親王,他也被稱為法皇。所以,相對於具有尊號意義的“太上天皇”,“太上法皇”只是一種通稱,不需要經過冊封。
在院政時代,上皇和法皇都是院廳的開設者和領導者,可以稱他們為“院”,他們的地位高於在任的天皇,且掌握實際大權,被稱為“治天之君”。相對於上皇的全稱“某院太上天皇”,法皇的全稱是“某院太上法皇”。(“某”是上皇或法皇所在院廳的名字,即院號,也被作為諡號。)如後鳥羽法皇的全稱是“後鳥羽院太上法皇”,不過當稱某法皇為“某院”時,“太上法皇”四字常常省略。明治維新後廢除了院號,一般只稱“某太上法皇”,簡稱“某法皇”。
大多數法皇不問政事,只潛心研究修行佛學和佛法,再加上後來攝關和幕府先後掌權,院政形同虛設。但也有部分法皇利用院政之便試圖掌控國家實際權力,與攝關和幕府相抗衡,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源平合戰中的後白河法皇,他周旋於源氏和平家之間,翻雲覆雨,更挑撥源賴朝與源義經兄弟,力圖從中漁利,恢復日本皇室的權力,結果失敗,被後來開創鎌倉幕府的征夷大將軍源賴朝評價為“日本國第一大天狗”。
法皇一般都曾擔任過天皇,只有守貞親王一人例外,他是後堀河天皇的親生父親,未做過天皇,兒子即位後尊他為太上天皇,而此時他已經出家為僧,所以也被稱為“法皇”。還有幕府將軍足利義滿在死後獲皇室所贈“太上法皇”稱號,但被其家人拒絕,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法皇。
日本至今為止最後一位法皇是江戶時代的靈元法皇。現行的日本《皇室典範》因不承認天皇讓位的情況,因此除非修改制度,否則並無出現太上天皇和太上法皇的可能。
法皇列表
日本歷史上有記載的法皇一共有21位。
法皇及院號 退位時間 出家時間
897年至1212年
宇多院太上法皇 897年 899年
朱雀院太上法皇 946年 952年
花山院太上法皇 986年 986年
白河院太上法皇 1087年 1096年
鳥羽院太上法皇 1123年 1142年
後白河院太上法皇 1158年 1169年
後鳥羽院太上法皇 1198年 1221年
後高倉院太上法皇 1221年 1212年
1246年至1713年
後嵯峨院太上法皇 1246年 未知
後深草院太上法皇 1259年 1290年
龜山院太上法皇 1274年 1289年
後宇多院太上法皇 1287年 1307年
伏見院太上法皇 1298年 未知
後伏見院太上法皇 1301年 1333年
花園院太上法皇 1318年 1335年
光嚴院太上法皇 1333年 未知
後龜山院太上法皇 1392年 1392年
後小松院太上法皇 1412年 1431年
後花園院太上法皇 1464年 1467年
後水尾院太上法皇 1629年 未知
靈元院太上法皇 1687年 17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