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比小提琴學派

出生於西班牙的薩拉薩特,是法國音樂學院培養出來的優秀演奏家之一,他的演奏以音色甜美、純淨而著稱。他使用的揉音幅度更寬,他的音準,特別在高音區非常出色,技巧輝煌而流暢。他寫的《吉卜賽之歌》、《卡門幻想曲》很有創造性,技術上難度很大。奧地利人克賴斯勒1887年畢業於巴黎音樂學院,他有著瀟灑自如的演奏風格,從不炫耀技巧,運弓優雅,樂句處理得十分巧妙,富於節奏的活力。克賴斯勒繼承和發展了維尼亞夫斯基的揉音技巧,使他獲得了無與倫比的音色變化。他的弓法和指法都很有個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比小提琴學派
  • 外文名:Par rapport à l'école de violon
  • 形成時間:十八世紀
  • 地區:歐洲
  • 代表人物:巴約,貝里奧
  • 起源:巴黎音樂學院
起源背景,法國學派,比利時學派,代表人物,讓-瑪麗·勒克萊爾,夏爾·德·貝里奧,

起源背景

小提琴演奏史上有法比學派這一名稱甩厚達,是因為法國學派和比利時學派這兩個學派協主故不僅在形成時間上相距不遠,而且又都受維奧蒂的影響。
FerrasFerras

法國學派

1782年維奧蒂第1次來到法國,在他的訓練和影響棕嫌厚厚下,法國的P.巴約、P.羅德和R.克魯采共同創立了法國小提琴學派。1795年巴黎音樂學院成立,它成為年輕的小提琴家們嚮往的學府,目前世界各地的小提琴教學,幾乎都採用J.-F.馬扎斯(1782~1849)、克萊采爾(1766-1831)、羅德(1774~1830)、P.加維涅等小提琴家的練習曲來訓練學生,其中尤以克萊采爾的《四十二首練習曲》為公認的優秀之作。19世紀中葉以後,法國小提琴演奏學派對世界小提琴演奏藝術產生了很大影響。H.維尼亞夫斯基、薩拉薩特、F.克萊斯勒是這個學派的代表人物。波蘭小提琴維尼亞夫斯基畢業於巴黎音樂學院。他在繼承法國學派的演奏風格上,增加了浪漫派色彩。法國小提琴學派強調聲音的華麗,有許多手腕的運弓動作,這給他演奏連頓弓帶來了困難,後來他終於發現通過使用整個手臂的動作順利地掌握這種連頓弓法。1862年維尼亞夫斯基把他的演奏技巧帶到了俄國,為以後出現的俄羅斯演奏學派的寬廣發展,打下了基礎。

比利時學派

比利時小提琴學派的奠基人貝里奧的老師是維奧蒂的學生,貝里奧也在巴黎音樂學院學習過。他少民犁把帕格尼尼的輝煌技巧和法國的優雅風格結合在一起,從而把古典的法國演奏學派現代化了。貝里奧不是法國學派的直系門匙疊淚徒,他能突破傳統,創造一個新的浪漫主義的法比學派。貝里奧的學生H.維厄當對比利時學派有很大影響。他在小提琴演奏史上的巨大貢獻是發揮了小提琴在交響樂中的獨奏地位。他的《第四小提琴協奏曲》(d小調,約1850)是富有創造性的作品,H.柏遼茲稱它是一首有著獨奏小提琴聲部的壯麗的交響曲。E.伊薩伊是維厄當的學生,他演奏熱情而充滿活力她欠影凝,威嚴而又優美,富於詩意,他使用更為強烈的揉音。

代表人物

法比學派人才輩出,影響深遠,其代表人物除上面提到的之外,還有J.蒂博以及Y.梅紐因

讓-瑪麗·勒克萊爾

勒克萊爾被認為是法國小提琴學派的奠基人,也是最早一批傑出的法國小提琴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勒克萊爾吸收了義大利小提琴音樂的表現形式和演奏技術,並結合法國音樂高雅華麗的風格,創作出許多成功的小提琴曲。他的晚期作品體現了從巴洛克古典主義時代音樂風格的轉變。

夏爾·德·貝里奧

貝里奧的音樂作品以小提琴為主。共創作了10首協奏曲,[3] 以及大量各式各樣的小提琴小品曲、重奏曲等,另外他亦有出版小提琴教學法的書本。現時大部份作品都只限作為教學用途,真正在演奏廳內演奏的機會並不多,他的《芭蕾舞場景》,作品100、以及第7、9號小提琴協奏曲是極少數仍流傳至今的作品。鑽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