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社會學專論

法律社會學專論

《法律社會學專論》是2019年8月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光、趙大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律社會學專論
  • 作者:陳光、趙大千
  • 出版社: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8月
  • 頁數:284 頁
  • 定價:7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3062763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大連理工大學法學專業統合改革系列教材”之一。法律社會學是將法律置於其社會背景之中,研究法律現象與其他社會現象的相互關係的一門社會學和法學之間的邊緣學科。法律社會學的研究有助於人們從社會整體觀念出發,認識法律的社會基礎和社會作用,從而更好地利用法律的控制作用解決社會問題。本書的內容主要可分為三個部分:民間法、規範治理和司法社會學。其中,民間法部分首先論述的民間法的基本原理,包括民間法的含義、民間法與軟法的關係、民間法研究的社會心理學進路和民間法在個體社會化中的作用這樣四個具體的問題。然後重點就民間法在司法過程中作用的社會心理機制進行了分析。規範治理部分關注的話題主要有兩個:一是民間治理的問題;二是國家-社會視角下的規範及其適用。司法社會學是近年來法律社會學研究的熱點話題之一,尤其隨著新一輪司法改革的啟動,相關話題將重新引起學者們的重視。在這一部分中,筆者並未探討訴訟、調解或案例指導制度等為學者們廣為研究的話題,而是首先選擇法律方法為切入點,探究法律方法所不可避免的社會學淵源或牽連。然後通過對法律方法的功用、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內部關係以及人民陪審員的選任和角色定位這三個具體問題的分析,意圖為我們審視司法改革提供另類視角和參考。

作者簡介

陳光,男,1982年生,山東萊州人,2001-2011年就讀于山東大學(威海)法學院,先後獲法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現為大連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講師,法律系主任,碩士生導師。兼任遼寧省法學會海洋法研究會副會長、法律邏輯學證據學研究會副秘書長。主持國家社科、教育部、國家民委和遼寧省社科項目各1項,在《法學論壇》、《學習與探索》和《東嶽論叢》等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10餘篇,出版個人專著兩部:《區域立法協調機制的理論建構》(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版)和《英國租借期間威海衛法令彙編》(與邵宗日合作,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主編教材兩部。 趙大千(1983-),女,法學博士,大連理工大學法律系講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法律社會學。先後主持和參與各級課題多項,代表性的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老齡化視角下我國城鎮老年人就業法律問題研究”、遼寧省社會科學基金研究青年項目“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法律問題研究”等。先後在《學術界》、《求索》、《東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等期刊上發表論文十餘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法律社會學概述
一、法律社會學的產生與研究對象
(一)法律社會學的產生
(二)法律社會學的研究對象
二、法律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一)法律社會學的思維方式
(二)法律社會學的研究範式
三、法律社會學的研究視野與研究範圍
(一)法律社會學的研究視野
(二)法律社會學的研究範圍
第二章 民間治理:歷史與現實
一、轉型時期民間治理的規範與心理
(一)民間治理的含義、結構與功能
(二)民間治理規範的特點及適用
(三)治理主體的規範心理及其轉型
二、轉型時期民間糾紛的解決
(一)轉型時期民間糾紛的類型與特點
(二)民間糾紛解決機制的種類及調解的意義
(三)完善民間糾紛解決機制的建議
三、英租威海衛時期的民間治理及現實啟示
(一)民間治理的基本策略和基礎性制度
(二)訴訟制度及現實思考
(三)調解機制的運作
(四)民間治理的現實啟示
第三章 民間法的社會心理學研究
一、場域理論與民間法的含義
(一)釋義民間法之前提:場域的界定
(二)民間法的含義界定
二、民間法研究的社會心理學進路
(一)民間法研究的現狀及問題簡析
(二)民間法與社會心理機制的內在關聯
(三)法律心理學與民間法研究的社會心理學進路
三、個體社會化中民間法的作用
(一)研究個體社會化中的民間法原因
(二)動態分析:民間法在個體社會化不同時期的作用
(三)靜態分析:個體社會化中名望與面子的規範意義
第四章 司法過程中民間法作用的社會心理機制
一、作為法官知識構成的民間法
(一)作為社會個體的法官與民間法
(二)民間法作為法官知識構成的表現——以影像中的法官為例
(三)民間法作為法官知識構成的必然性及意義
二、司法調解中民間法的作用及其心理機制
(一)司法調解的優勢及民間法存在的空間
(二)司法調解中民間法作用的具體表現
(三)司法調解中民間法作用的社會心理機制
三、“找關係”的規範性及其社會心理學分析
(一)“找關係”:司法活動中不可忽視的民間法
(二)司法過程中“找關係”之社會心理
四、司法民意的規範屬性及其社會心理成因
(一)民意的民間法屬性
(二)司法民意的社會心理成因分析
五、判決正當性的社會心理學分析
(一)判決正當性的含義及原因
(二)司法判決為何以及如何被社會所接受
(三)接受判決與通過司法之公正
六、法官認知中民間法的影響及其規制
(一)法官認知的含義及其影響因素
(二)司法中民間法的意義及其對法官認知的影響
(三)如何規製法官認知中民間法的影響
第五章 社區治理的軟法之治
一、社區治理法治化: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維度與基本要求
(一)從社會管理創新到創新社會治理
(二)社區治理與社會管理創新的推進
(三)社區治理法治化是社會管理創新的基本要求
二、社區治理的規範依據:多元規範中的軟法
(一)社區治理中的多元規範
(二)社區治理軟法的表現形式
(三)社區軟法的公共治理功能
三、社區治理實踐中軟法運行存在的問題
(一)社區治理軟法運行缺乏制度保障
(二)社區治理實踐中軟法運行缺乏人員支持
(三)社區軟法運行中的矛盾解決機制不完善
(四)社區治理軟法實施中自由裁量缺乏有效約束
四、加強軟法之治與推進社區治理創新
(一)完善社區軟法的制定程式
(二)健全軟法運行的組織和實施保障機制
(三)加強社區軟法運行的硬法保障
(四)完善社區軟法運行中的矛盾解決機制
(五)探索社區軟法在司法中的適用方式
(六)採取措施有效規制社區軟法實施中自由裁量
第六章 網路社會治理方式創新
一、網路社會變遷與治理概述
(一)網路社會的概念
(二)網路社會的社會學意義
(三)本章的核心議題與結構安排
二、網路社會的本質與社會治理理念
(一)嶄新說與網路社會自治
(二)媒介說與網路社會嚴格監管
(三)混合說與網路社會治理創新
三、網路社會的運行邏輯與權利—權力關係嬗變
(一)網路社會的技術邏輯
(二)網路社會的社會邏輯
(三)網路社會運行邏輯的誤解與澄清
四、網路社會治理方式創新
(一)網路社會的法律治理方式
(二)網路社會的社會自治方式
(三)網路社會的技術治理方式
(四)網路社會三種治理方式的關係
第七章 法社會學視角下的法律方法
一、司法過程中法律方法的心理學意義
(一)司法的功能定位與法律方法的心理學意義
(二)法律方法對認知心理的影響
(三)法律方法與對裁決結果的接受
二、司法過程中法律適用的智慧
(一)理性與實踐:司法智慧的理論探究
(二)理念與技巧:司法智慧的個案解析
(三)影響司法智慧運用的因素
三、正式規範非正式適用的法律智慧
(一)從“依法收貸”看規範適用者的智慧
(二)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看正式規範“非正式”適用的智慧
(三)兩套規範體系的和諧並用
四、多重權力關係中法律方法的功能與司法改革
(一)法律方法的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
(二)多重權力關係中的法律方法與司法改革的困境
(三)司法改革困境的走出與法律方法一般功能的最大化
第八章 法學引證研究的回顧與反思
一、問題的提出:法學學術作品價值的量化研究
(一)法學作品的量化評價
(二)法學作品量化評價的問題
二、引證研究的制度分析
(一)中國學術作品關注度與學術價值之間的關係
(二)引證研究效度的制度性基礎
三、引證研究的過程分析
(一)引證行為的巨觀分析
(二)引證行為的微觀分析
(三)引證行為的持久性分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