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簡介
腎與輸尿管結石的典型表現為腎絞痛與血尿,在結石引起絞痛發作以前,病人沒有任何感覺,由於某種誘因,如劇烈運動、勞動、長途乘車等,突然出現一側腰部劇烈的絞痛,並向下腹及會陰部放射,伴有腹脹、噁心、嘔吐、程度不同的血尿;膀胱結石主要表現是排尿困難和排尿疼痛。
針灸治療本病,五十年代末始見於報導。六十年代也有一些臨床資料,以治療輸尿管和膀胱結石多見。近十餘年來,採用各種不同的穴位刺激之法治療不同部位的尿石,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就目前情況而言,針灸不僅能解除結石所致的泌尿系絞痛,還能促使一些小型結石排出。以往認為,在內服中藥的基礎上配合針刺、電興奮及解痙藥物等,可提高排石率,但最近不少單位單用針灸或以針灸為主,同樣具有較好的療效。據用各種不同穴位刺激法治療的1043例病人統計,其總有效率為72.93~95%,排石率在50~65.3%之間[1~5]。
關於針刺排尿石的機理,不少實驗表明,針刺可命名輸尿管蠕動波幅增大,尿流量增大,有利於促進結石下移。
疾病治療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腎俞、關元、陰陵泉。
配穴:足三里、三陰交、陽陵泉、交信、大橫、腹結、中極、環跳。
(二)治法
藥液:10%葡萄糖注射液。
主穴每次必取,配穴據症酌加。如少腹痛引睪丸及大腿內側加交信;絞痛發作,腰脅相引,劇痛加陽陵泉和環跳;小便困難、尿血加三陰交;小腹脹滿、尿來中斷加中極;乾嘔腹脹加足三里;繞臍痛加腹結、大橫。進針後略加提插捻轉,待得氣感應明顯後,每穴注入藥液2~8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3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療效標準:1、痊癒:症狀消失或基本消失,結石排出體外,或拍片複查為陰性者;2、有效:症狀基本改善,部份結石排出體外(一個結石分散排出部份,或兩個結石排出一個)或拍片複查結石移2厘米者;3、無效:經治療兩療程(60次)後,症狀雖有改善,但拍片位置未見下移,結石未見排出者。
共治805例,治癒494例(61.37%),有效93例(11.55%),總有效率72.92%。認為:本法治療範圍可至直徑1.7厘米左右、橫徑小於1厘米的結石,對腎區結石療效亦好(治癒率達44.12%)[3]。
電針
(一)取穴
腎結石
主穴:腎俞(陰極)、關元、陰陵泉(陽極)。
配穴:京門、膀胱俞、照海、天樞。
輸尿管結石
主穴:中上段:腎俞(陰極)、膀胱俞(陽極);下段:腎俞(陽極)、水道(陰極)。
配穴:中上段:氣海、三焦俞;下段:次 、中極。
膀胱尿道結石
主穴:關元、中極(陰極)、水道、三陰交(陽極)。
配穴:交信、腹結、內關。
(二)治法
腹背部穴均取患側,每次取主穴2穴,據症情酌選配穴。主穴以電針刺激,進針得氣後,作提插捻轉,以提插為主,得氣感傳宜至患側腎區或少腹部,然後接通G6805電針儀,以斷續或疏密波交替,輸出電流強度按病人耐受力而定。配穴以毫針刺,施提插加捻轉之中強刺激,亦宜儘量激發氣至病所。均留針40分鐘,疼痛發作甚者可延長至1小時。體針於留針期間行針2~3次。
(三)療效評價
治療83例,按上述標準,總有效率平均為73.0%。認為結石部位在輸尿管中下段的,橫徑小於1厘米,外形光滑,尿道無畸形,患側腎功能好者,排石效果較好,且治療時機最好選擇在結石活動期[4,5]。
耳穴壓丸
(一)取穴
主穴:腎、輸尿管、三焦、膀胱、耳迷根、皮質下、神門。
配穴:肝、脾、交感、腰椎、內分泌。
(二)治法
每次選3~5穴,貼一側耳,以主穴為主,酌加配穴。將王不留行子或磁珠(380高斯磁場強度)置於7×7mm小方膠布上,貼在所選穴;亦可先以耳穴電療儀作電刺激後再貼敷。每日囑患者自行按壓3~4次,每次每穴3分鐘左右。3日換貼一次,二耳交替 輪用。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118例,結果痊癒41例,顯效38例,有效21例,無效18例,其總有效率為84.8%[8~10]。
體針加耳針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腎俞、陰陵泉、京門、氣海、中極、歸來(均為體穴);2、腎、輸尿管、膀胱、尿道、交感、三焦(均為耳穴)。
配穴:痛劇加神門、耳迷根(均為耳穴)。
(二)治法
每次主穴均用,據症加配穴。先取俯臥位刺腎俞、京門,平補平瀉,留針15~30分鐘;繼取仰臥位,針氣海、中極、歸來,陰陵泉,瀉法,留針15~30分鐘。均10分鐘捻轉1次。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針後,加用耳穴,用埋針法,以撳針型皮內針刺入,膠布固定。每刺埋1側,兩耳輪換,2日換針1次。並囑患者每日自行壓迫耳部埋針3~4次,每次每穴1分鐘。
(三)療效評價
共治58例,有腎絞痛33例,治後痛止者27例,痛減者6例;有血尿、尿急及餘瀝未盡者44例,結果針後痊癒者28例,改善者16例,有積水8例,針後6例消失;結後排出或X光片示消失者52例[11]。
體針加中藥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腎俞、京門、陰陵泉、中極;2、太溪、飛揚、三陰交、膀胱俞。
配穴:腎絞痛加湧泉、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壓痛點。
(二)治法
每次取主穴一組,可交替使用,亦可僅用一組。第1組每次選2~3穴,均為患側,令病人取屈膝臥位,患側在上,針剌腎俞要求向京門透剌,中極、京門穴針感向會陰放射,均強刺激,行平補平瀉手法,留針30分鐘,每5分鐘行針1次;第2組每次選3~4穴,針刺得氣後,行迎隨補瀉法,太溪補,余穴瀉,留針30~60分鐘,每隔6~7分鐘行針1次。配穴亦用瀉法。每日1~2次。
配合服中藥:金錢草50克、冬葵子18克、石葦12克、滑石15克、川斷12克、白朮12克、鱉甲15克、王不留行12克、生蒲黃10克、胡桃肉10克、琥珀末3克、車前草12克。瘀血加三棱、莪術各9克,濕熱加木通。每日1劑,以3碗水浸藥,煎半小時,取汁1碗,溫服。
(三)療效評價
共治281例,排石率在73.4~97.5%[6,7,13]。
疾病診斷
X線診斷
腹部平片:腹部平片是診斷泌尿繫結石的基本檢查方法。可以了解含鈣結石的大小、部位、結石物理形狀等信息。泌尿繫結石的透光性與其構成成分有關,大約 90%的尿路結石不能被X線穿透,可在腹部平片上顯示,習慣稱為陽性結石。而可以穿透X線的結石被稱為陰性結石。從完全被X線穿透到X線不能穿透的結石類型依次為。
尿酸結石、胱氨酸結石、磷酸鎂銨結石、混合性結石、草酸鈣結石、最不透光的磷酸鈣結石。在腹部平片上,磷酸鈣結石外觀緻密光滑,堅硬;草酸鈣結石外觀緻密度較低。呈桑葚狀。根據結石在腹部平片的透光度可以初步判斷、預計體外衝擊波碎石效果。
靜脈腎盂造影
為了進一步明確診斷陰性尿路結石、鑑別鈣化斑和盆腔靜脈石及了解腎臟解剖和功能異常,在腹部平片的基礎上靜脈腎盂造影十分必要。靜脈腎盂造影還可以確定腎積水的程度、腎實質的殘存情況、腎臟功能損害程度及有無尿路畸形。以上這些信息對選擇治療方式和預計治療效果很有幫助。在經皮腎穿刺腎鏡碎石前,靜脈腎盂造影有助於腎穿刺入路的選擇。
根據靜脈腎盂造影顯示將腎積水分為4級:I級:腎盂、腎盞擴張。腎小盞杯II變平,腎功能無損害;lI級:腎盞呈杵狀,腎功能輕度受損;Ill級:腎臟囊狀擴張。顯影延遲,腎實質變薄,腎功能嚴重受損;Ⅳ級:腎盂呈球狀擴張,顯影延遲或不顯影,腎實質變薄。
逆行性尿路造影
逆行性尿路造影是靜脈腎盂造影的補充,主要用於對靜脈腎盂造影劑過敏患者,可清楚顯示結石梗阻部位和輸尿管、腎盂腎盞解剖異常。逆行性尿路造影給患者造成一定痛苦。並可能引起逆行感染。不宜常規採用。可以CT三維重建代替。
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具有無創傷性、可重複性、方便、準確性高等優點,已成為常規檢查項目,可顯示泌尿繫結石大小、部位、腎積水情況、腎實質有無變薄及尿路畸形。一般情況下,臨床症狀、尿液檢查、B超、腹部平片即可基本明確泌尿繫結石的診斷。
消除結石
消除結石的方法:如結石≤0.5×0.8cm,有可能自行排出者.首先用藥物治療,主要用中藥排石湯(方26-3-1)及排石沖劑(方26-3-2),包括磁化水(方26-3-3).[26-3-1] 金錢草60g石葦12g海金砂30g
車前子9g 澤瀉9g 枳殼9g
冬葵子30g牛膝18g滑石15g
王不留行9g 10劑
用法;每日1劑,分兩次煎服,療程1個月。
[26-3-2] 排石沖劑 40包
用法:1包,每日3次,溫開水沖服,療程1月·
註:此劑系用中藥加工成乾燥小粒·分裝塑膠 袋,每包相當半劑排石湯。
[26-3-3] 磁化水 2500~3000ml
用法: 2500~3000ml,每日分飲。
注: 磁化水系用飲用水流經0.25T磁場裝置,然後飲用.磁化水裝置有市售。
如結石成分主要為磷酸鈣可服用氫氧化鋁凝膠(方26-3-4),以降低血和尿中的磷酸鹽,
[26-3-4] 氫氧化鋁凝膠 200m1
用法: 20~30ml,每日3次,療程15天。
如結石為尿酸成分,則考慮患者有尿酸代謝障礙,如高尿酸血症,可服用別嘌醇(方26-3-5),同時服用碳酸氫鈉(方26-3-6)以鹼化尿液.
[26-3-5] 別嘌醇片 100mg×100
用法。100mg,每日3次。
[26-3-6] 碳酸氫鈉片 O.5g×100
用法:1g,每日3次。
急性腎絞痛處理
結石嵌頓於腎盂輸尿管交界處或輸尿管各段,可造成急性腎絞痛,此時應予及時對症處理,以緩解平滑肌痙攣並止痛。可用阿托品、哌替啶(度冷丁)及冬眠療法(方26-3-7~9)
[26-3-7] 硫酸阿托品注射液 1ml:0.5mg×1
用法: 0.5mg,皮下注射,立即。
[26-3-8] 鹽酸哌替啶注射液 1ml:100mg×5
用法: 50~100mg,肌內注射,立即。
[26-3-9] 葡萄糖注射液 5%-250.O
(或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濃 5%-250.O)
鹽酸異丙嗪注射液 2mI:50mg
鹽酸氯丙嗪注射液 1m1:50rag
用法: 4液混勻·靜脈滴入·立即.
如果有感染伴有膀胱刺激症狀時,可用開文氏合劑(Kirwin)(方26-1-12)或泌尿合劑(方2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