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乾元二年(759年)十月,在唐平安史之亂的戰爭中,唐兵馬副元帥李光弼督師在河陽(今河南孟縣南)挫敗史思明部多次進攻的作戰。
基本介紹
- 名稱:河陽之戰
- 地點:河陽(今河南孟縣南)
- 時間:唐乾元二年(759年)十月
- 主要指揮官:史思明,李光弼
作戰過程,點評,
作戰過程
乾元二年九月,史思明占領洛陽後,駐軍於白馬寺南,在河陽南面修築月城,與退守河陽的李光弼軍相持。河陽有三城,南城、北城築於黃河南北岸邊,中洋城築於河中沙洲上,三城以河陽浮橋相連。十月,史思明率軍攻河陽,派驍將劉龍仙至城下挑戰。李光弼坐鎮南城指揮,命裨將白孝德出戰,擊斬劉龍仙,餘眾大駭不敢進。史思明有良馬千餘匹,每天放至黃河南水岸邊洗浴,循環不休,以顯示馬匹之多,企圖嚇唬唐軍。李光弼下令挑選牝馬500匹,將其馬駒留在城內,待史軍馬匹放至南岸水邊,就將黃河北岸牝馬全部趕出,牝馬留戀在城裡的小馬駒,嘶叫不已,史軍戰馬都是牡馬,聽見嘶叫,全部渡過黃河跑到北岸,為唐軍所獲。史思明氣急敗壞,糾集戰船數百艘,置火船於前,欲乘流燒毀河陽橋。唐軍以數百艘綁有鐵叉的長竿叉船迎戰,船不得近,又在橋上發炮石,使史軍船隻自焚或被擊沉。史思明派兵至河清(河陽西),企圖斷絕唐軍糧道。李光弼親自率軍至野水渡防禦,天黑以後,只留部將雍希顥率兵千人守柵,自己則悄然返回河陽。史思明認為李光弼只長於守城,不善野戰,便派驍將李日越率騎兵500於夜間前去劫營擒李光弼。李日越至野水渡,得知李光弼早已離去,不敢回去見史思明,未戰便投降唐軍。雍希顥帶其見李光弼,光弼厚加款待,收為心腹。史軍驍將高庭暉聞之,也投降了李光弼。史思明接連受挫,便率主力再次進攻河陽。李光弼以鄭陳節度使李抱玉守河陽南城,自己率兵屯於中洋城。史軍先攻南城,被李抱玉擊退,史將周摯遂舍南城而全力進攻中洋城。史軍恃其眾,填塹開柵,直逼中撣。鎮西節度使荔非元禮率敢死士兩次出柵奮擊,擊退史軍。周摯又收兵攻北城。李光弼急率軍入北城,登城觀察敵陣後,分遣驍將郝廷玉、論惟貞、僕固懷恩等率軍出擊。光弼親自執旗督戰,諸將拚命奮擊,終將史軍擊潰,殲其千餘人,溺死千餘人,俘其大將徐璜玉、李秦授以下500餘人,周摯僅領數騎逃走。史思明正率兵攻南城,聞北城敗,只好下令退兵。
點評
此戰,李光弼智謀超群,知己知彼,隨機應變,憑堅拒守,擇機出擊,因而接連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