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狸鼠

河狸鼠

大型嚙齒類,體軀短粗,體長43~65cm,體重5~10kg。尾長而圓形,具鱗片及稀疏短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河狸鼠
  • 拉丁學名:Myocastor coypus
  • 別稱獺狸海狸鼠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索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齧齒目
  • :河狸鼠科
  • :河狸鼠屬
  • :河狸鼠
  • 英文名:Nutria
外形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環境,生活習性,生長繁殖,原因和危害,控制方法,相關資料,

外形特徵

後肢稍長。前足4趾,無蹼;後足5趾,除第1、2趾間無蹼外,其餘趾間具蹼。

分布範圍

原產地
南美洲中南部。
中國分布現狀
散布於東北華北華中四川江蘇等地的局部地區,但可能沒有較大種群。

生活環境

棲息於溪河、池湖及水渠等處,穴居。洞口常常一半露於水面上,洞口直徑20~30cm。隨季節、水位、食物的變化和繁殖的需要,常更換棲息地。

生活習性

以植物根、莖、枝葉為食,也食軟體動物,未見危害魚類。晨昏採食,亦見白天活動。洞道一般長2~3m,也有長達15m的。

生長繁殖

壽命5~9年,5月齡可達性成熟,全年均可繁殖,妊娠期128~133天。每年產2~3胎,每胎產仔5~8隻或更多。

原因和危害

20世紀初引入北美洲歐洲。從1953年開始,我國從前蘇聯引進供觀賞和特種養殖。80年代後期,全國出現飼養河狸鼠熱潮。由於人們盲目引進飼養,而管理落後,導致病鼠殘鼠增多,死亡率高。在南方飼養後,毛質變差,養大後的河狸鼠無人收購加工。飼養戶經濟損失慘重,熱情下降,將剩鼠或殺或宰,亦有少數農戶散放池塘野養;並有少數逃逸個體。野生的個體危害方式主要是採食和掘洞行為。河狸鼠啃食稻苗、馬鈴薯,導致大量減產,還啃食果樹1m高以下的主幹,造成果樹成片枯死。這種行為顯然對當地的自然植被構成威脅。掘洞行為常造成堤岸、碼頭設施和沿河公路和鐵路遭到破壞。河狸鼠也會將多種傳染性疾病傳染給人類、家畜。

控制方法

應嚴格管理飼養場,防止向野外擴散。發現野生河狸鼠儘量捕捉,嚴格控制其野生數量。利用它們喜在雜草茂密的地方棲息的特點,通過清除渠道、溪河溝邊雜草,惡化河狸鼠的生態環境,減少其種群數量。因其個體大,易被發現和捕捉,比較容易控制。

相關資料

根據以往的調查證明,日本岡山縣南部地區為肝吸蟲病的嚴重流行區。近年來縣南的水田地區有一種哺乳動物一河狸鼠(Myo-castor coypus)大量繁殖棲息。此種動物能否作為肝吸蟲的保蟲宿主,作者對該鼠進行了肝吸蟲感染實驗並調查了有無自然感染的存在。作者從岡山縣南部地區捕捉的大河狸鼠、幼河狸鼠共11隻,作為實驗動物。並從岡山市藤田等地採集的麥穗魚及長頜須鮈 。更多還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