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清鎮

河清鎮

河清鎮位於綿陽市安州區西南部,據區政府所在地花荄鎮26km,東南面與永河鎮和德陽市羅江縣略平鎮連界,西北面與綿竹市的綿遠、拱星鎮相連,北面緊靠迎新鄉、秀水鎮。地處安縣、綿竹、羅江3縣市交界處,多壩少丘,幅員面積28.1平方公里。全鎮總人口20000多人,耕地總面積23780畝,其中水稻面積18321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河清鎮
  • 外文名稱:he qing zhen
  • 別名:庚蜍、石碑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
  • 下轄地區:8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河清鎮委(100縣道北)
  • 電話區號:0816
  • 郵政區碼:622658
  • 地理位置:綿陽市安州區西南部
  • 面積:28.1平方公里
  • 人口:20000
  • 方言西南官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千佛山羅浮山溫泉
  • 機場綿陽南郊機場
  • 火車站安州站綿陽站
  • 車牌代碼:川B
歷史沿革,地理位置,民族,行政區劃,人口數據,經濟,概況,農業,工業,社會事業,當地企業,機構設定,教育,歷史遺存,取土挖出寶貝,現漢代崖墓,成綿通道,古城牆,河清名人,

歷史沿革

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河清鎮始於宋,時名為庚蜍鎮。場鎮最初在臨近的綿竹縣綿遠鄉中學處,後來由於綿遠河漲水,將場鎮沖毀。在文化大革命時,臨近的永河鎮民眾曾在地里挖出上游衝下的栓船的樁子以及當時庚蜍鎮首的鋼印,足可見當時的水災之厲害。之後,場鎮搬遷到現在的地方,為了紀念那次水災,場鎮立有一塊石碑,因此名石碑鎮。後因場鎮地處河灘地,隨後不久又更名為河壩場。再後來,後因場鎮大北門有一道堰名為江西堰,一年四季水流不段,清澈見底,場鎮又更名為河清。曾有湖廣館、廣東館、江西館、福建館、陝西館等五大會館,經濟繁華。

地理位置

地理坐標為東經104°19′,北緯31°25′。

民族

主要民族為漢族

行政區劃

河清鎮下轄村:
桂花村
年豐村
寶華村
廣紅村
前鋒村
白馬村
金光村
榮華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9129

9663

9466
家庭戶戶數
6908
家庭戶總人口(總)
19088
家庭戶男
9651
家庭戶女
9437
0-14歲(總)
3514
0-14歲男
1811
0-14歲女
1703
15-64歲(總)
13830
15-64歲男
7004
15-64歲女
6826
65歲及以上(總)
1785
65歲及以上男
848
65歲及以上女
937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8548

經濟

概況

2004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實現11028萬元,同比增長11.5%。工業總產值實現3.4億元,同比增長39%;農業總產值實現7739萬元,同比增長28.7%,糧食總產量達13992噸,生豬出欄 29018頭,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39元,同比增加337元;財政總收入實現426.55萬元,同比增長13.5%。國稅完成85.8萬元,比上年淨增35.77萬元。地稅完成32.83萬元,比上年淨增9.94萬元。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
2005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實現12640萬元,比上年增長14.6%;農業總產值實現845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3%;工業總產值實現5058元;工業增加值1880萬元,比上年增長4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80元,人平增加241元,糧食總產量達1418噸,生豬出欄29254頭,財政收入實現385.51萬元,增長24.35%;國稅完成108萬元,地稅完成150萬元。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3‰。?

農業

2004年,投入2.5萬元,改善了桂花、前鋒、白馬等村生產用水問題;投入10.05萬元整修了台子堰,解決了廣紅及附近村組的農業灌溉難問題;投入48萬元,新挖沉井8口,修復了河子防洪堤壩300米,新修溝渠1400米。?
2005年,爭取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上級財政投入150萬元,在5個村34個村民小組修三面光溝渠2.2萬米,投資20萬元擴建前至桂花村道和白馬至林豐公司村級道路總計9公里,投資8萬餘元新修沉井8口,改造沉井7口。爭取資金40萬元,修復河子水毀河堤120餘米。搞好測土配方工作,全鎮已測土660個田塊,取土樣660個,在前鋒4組、金光4組、白馬9組推廣示範測土配方肥400畝。
2004年,大力推廣“金優725、527”、“D優527”等新品種;推廣優質雜稻示範栽培面積3000畝;實施“三百示範工程”,三個村總計3000畝;推廣小麥、油菜、稻田保護栽播1500畝;推廣水稻雜、糯間栽技術1031.6畝。以白馬村、桂花村、金光村為基地,引導農民發展水稻制種。按照領一還二的模式,在桂花、年豐、榮華等村,發展養羊農戶187戶,養羊374隻,戶平增收800元。引進綿竹投資商,以富利食品廠為依託,在桂花村建成了3700平方米、年出欄肥豬3000餘頭的集約化養豬基地。以年豐村金花梨為示範,帶動經濟林木的發展。開展退耕還林,實施了退耕還林工程170畝。深入細緻做好富農工作,發放糧食直補獎金22.47萬元。?
2005年,推廣良種17000畝,其中優質稻推廣4000畝;在成青路兩側建立三百示範工程1200畝,建成以桂花村、金光村、白馬村為主的水稻制種基地共600餘畝。鞏固了桂花村農民生豬養殖協會,為該村養殖協會爭取項目補助資金1萬元。?
2005年,印發《農村實用技術教育資料》20期,7280份,電視、廣播宣傳28次,簡報22期,電教科技培訓18次,參加人數2868人。在設立科普諮詢攤點21個,服務引導、諮詢解疑,贈送各種科技資料8000餘份。先後還在8個村開展大、小春田管技、“三百示範工程”栽培技術、水稻制種、家禽科學養殖、畜禽疫情科學防治、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等現場培訓會50場次,參訓人員56650人次。?

工業

2004年,共引進到位資金1.2億元,落實了投資8000萬元啟明星磷化二期擴建項目;投資2500萬元的11萬KVA變電站修建項目;9月,還引進了一期投資1800萬元的黃磷生產項目。運用網路等三套信息跟蹤手段引進了由新加坡、上海、綿竹三方總投資6000萬的黃磷、磷酸及磷酸鹽下游產品生產項目。協調金融部門爭取貸款200萬元,及時解決現有業發展中的燃眉之急。2004年,工業為農村提供了就業崗位1000個,工業企業上繳利稅127萬元,工業總產值年增長率突破了40%。積極協調各方關係,為企業辦齊各種證照,使明生紙業、農豐化肥、鑫遠鋮磷化、森泰化工、藍焰天燃氣等企業順利建成並投入生產。?
2005年,引進了由上海、新加坡、綿竹三家出資6000萬元建成生產1萬噸黃磷、3萬磷酸鹽的綿陽泰圓化工有限公司;什邡鼎立化工公司投資1000萬元改進綿陽市鑫遠鋮化工公司的磷酸生產線;綿竹船頭水泥廠投資1200萬元投建水玻璃生產線、85%磷酸生產線及二期技改項目;德陽川西燃氣公司投資300萬元投建天燃氣管道鋪設工程;明生紙業公司投資300萬元對再生紙生產線進行改進;農豐化豐肥投資150萬元改進複合肥、磷肥生產線;德陽茂興商貿投資1000萬元改進三聚磷酸鈉生產線;浙江常州市客商袁安均投資2000萬元投建生產無水工業及磷鹽生產線等八個項目。2004年,全縣金融系統為鎮企業注入流動資金2000餘萬元,企業新增固定資產投資9700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實現57660萬元;工業總產值實現50058萬元;增加值實現2479萬元;工業增加值實現1880萬元;淨利潤實現1640萬元;工業淨利潤實現1640萬元,實稅金實現163萬元。?

社會事業

2004年,加大對農村教育投入,爭取資金20萬元,興修了中學學生公寓;籌措資金3萬餘元,排除廣華、金光、桂花國小危房,改善辦學條件。計生工作穩步推進,政策生育率達98.5%,人口出生率降到7‰。嚴格執行民政優撫政策,全年共發放優撫資金9.36萬元,發放臨時救濟金2.8萬元。做好復、退、轉軍人的定補發放和安撫工作91人。年內為殘疾人發放輪椅4輛,共有13名白內障患者接受免費手術治療。認真落實低保對象235戶,415人,共發放低保金25.07萬元。屍體火化率為100%。加快廣播電視、通訊事業的發展,全鎮7個村均已通有線電視,新安電話座機720部。
2005年,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為貧困學生減免書本費、雜費、補助生活費2.2餘元。進一步完善計生工作,投入資金4.2萬元,免費落實補求節育措施81人次;全年出生人口155人,人口出生率6.9‰,計畫生率95.62%。民政工作成效顯著,全年共發優撫金11萬餘元;給農村特困戶發放臨時救急1.8萬元;為4戶特困戶建房2.4萬元;慰問88戶貧困戶、軍烈屬物質和現金總計1.1萬元;為4名白內障患者和1名心臟病患者解決復明手術和心臟病治療費用2萬餘元;全年解決83名農村五保戶生活補助6.24餘萬元; 落實225戶397名城市低保對象全年低保金266760元。幫助113名失業人員重新獲得就業崗位。屍體火化率達100%。加大衛生工作投入,投資7萬餘元購置一輛救護車,河清鎮衛生院2005年總收入達到了150餘萬元,比上年增加了50萬元;完成了麻疹和B肝預防疫苗840人的免疫工作。認真開展春秋兩季滅螺工作,全鎮出人力12500人次,投勞折款6萬餘元,各村、組投入資金8萬餘元,共滅螺31.7萬平方米。改善城鎮面貌,投入資金5000餘元平整街道,2萬餘元,增設清潔管理人員。

當地企業

1.安縣森泰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位於綿陽市安縣河清鎮工業園區,是一家集科 研.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非公有制企業,工廠所處交通地理位置優越,磷資源.矽資源十分豐富,磷化工產業非常發達。
本廠依靠國內資深化工研究設計院所,套用最新科研成果,成功建成集磷酸鹽.矽酸鹽於一體的綜合生產線,具有年產“森泰牌”橡膠級白炭黑10000噸,牙膏級5000噸,食品級六偏磷酸鈉10000噸的生產能力,並能根據客戶要求生產其他矽酸鹽.磷酸鹽.系列產品。產品廣泛用於橡膠.造紙.油漆.塗料.醫藥.食品.印染.水處理.日用化工.石油鑽井等行業。
工廠占地面積60餘畝,現有固定資產3000萬元,職員200多人,中高級技術人員20多人,年創產值8000餘萬元。年銷售收入1.2億元,利稅1500萬元.森泰化工計畫在2004-2005年再投入4000萬元,對白炭黑進行深度加工,主要生產電子級矽化工系列產品。二期投入完成後,企業年創產值將達2.5億元。銷售收入2.8億元,利稅3000萬元。使森泰化工成為川西地區磷.矽化工業內的大型企業。
2.安縣河清洪光油料加工廠
地址: 河清鎮十字口街

機構設定

黨政辦公室
抓好村級、各企事業單位、居委會班子建設和黨員、幹部隊伍建設, 督促各班子落實好基層組織建設“十二頂制度”。督查各辦、村、單位落實黨委、政府安排的工作貫徹執行情況。辦理來信來訪及各項工作,做好機關管理工作,管理使用好黨委、政府、紀委、黨委辦、政府辦印章,並做好蓋章登記。宣傳好精神文明建設、信息反饋、上報、協調工作(全年上報信息不少12篇)。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做好爭創縣級“四好班子”、“先進黨委”的基礎材料工作。抓好村級、各企事業單位、居委會班子建設和黨員、幹部隊伍建設, 督促各班子落實好基層組織建設“十二頂制度”。抓好黨員發展、教育、培訓、管理,黨費收繳,黨員民評,黨內年報工作。督查各辦、村、單位落實黨委、政府安排的工作貫徹執行情況。辦理來信來訪及各項工作,做好機關管理工作,管理使用好黨委、政府、紀委、黨委辦、政府辦印章,並做好蓋章登記。宣傳好精神文明建設、信息反饋、上報、協調工作(全年上報信息不少12篇)。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做好爭創縣級“四好班子”、“先進黨委”的基礎材料工作。做好機關文書檔案的歸檔和管理工作 ;撰寫、核對黨委、政府檔案及各項材料。協助分管領導做好組織、人事、紀檢、監察、宣傳、精神文明、政法、統戰、民宗、老齡等工作 ;籌備黨委、政府召開的各項會議。做好對外聯繫和機關接待工作。抓好機關內務管理。做好檔案、保密工作。抓好黨報、黨刊的征訂發行。負責政協各方面工作,協助原農村合作基金會借款催收。按時上報各種材料,組織好室(科)成員嚴格遵守機關內部管理制度。 處理好機關日常事務和領導交辦的工作。聯繫村工作。
工業辦公室
(含原廠社關係協調辦、綜治辦、調解辦、司法所職責,信訪)
做好民眾來信來訪的覆信、解釋、疏導;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制定落實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抓好乾河子化工工業園區建設,做好園區規劃、抓好已引入企業的服務工作。協助做好企業、廠、村、社的協調關係工作。抓好個體私營企業的發展鞏固工作。協助做好企業稅收工作。及時報送企業財務審計和統計報表。抓好企業、環保、安全工作。抓好安全教育、落實安全責任制,加強安全監督檢查,確保無重特大事故發生;駐村工作,村上工作全面完成;民事糾紛調解率達100%,成功率達98%以上;配合執法部門處理好各種突發事件。抓好基層調解委員會幹部的培訓,全年培訓不少於三次;防止群體性上訪和民轉刑事案件發生;開展好民間糾紛專項治理和法制宣傳;做好機關內安全保衛工作,保持和創建安全文明小區搞好“五五”普法教育,完善各村、單位、居委會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抓好信訪的處理工作;做好民兵教育、訓練和民兵參治工作;加強國防教育、圓滿完成上級徵兵任務;信息靈通、加強預防,千方百計保穩定;切實開展創建和保持“無毒社區”稱號;駐村工作,村上工作全面完成。
經濟發展辦公室
(含原農業服務中心、農經、農技,林業,農機、農電,水利等職責)
積極爭取農業項目,包括防洪、水利等項目資金,爭取資金在5萬元以上,並按爭取的項目順利通過上級驗收;搞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招商項目,抓好農業綜合開發;抓好農業技術培訓,做好防蟲治病科技知識宣傳工作;搞好農業生產的試驗、推廣、培訓工作;搞好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健全水規制度,調解好村與村,組與組水利矛盾;抓好農村電網改造和安全用電,防汛工作;制定和落實植樹造林任務,完成好上級下達的綠化任務,重點安排完成好成青路河清段的綠化任務。做好畜禽統防工作;做好農村財務審計、農經統計年報和2003年農村土地承包工作;搞好村務、組務公開、建好明白牆。建好理財小組並行使職責。搞好村組財務公開,每季度公開一次;管理好農藥、種籽、化肥市場;聯繫村工作,村上工作全面完成。
社會事務與計生辦公室
(含計生、民政、勞動社保等職責)
簽訂好計畫生育目標責任書;堅持實行計畫生育,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8%以上,力爭達到100%;抓好計生“三結合”工作,各村三查三治到點達到90%以上;認真執行計畫生育“七不準”,無惡性事件發生;做好全鎮烈軍屬、五保戶等民政優撫對象工作;積極向上級民政、計生等部門爭取資金至少2萬元以上;做好婚姻登記發證工作;搞好救災救濟工作,按時發放民政優撫金;抓好殯改、火化率達100%。管好敬老院;開展好經常性扶貧慰問活動;做好城鎮、農村低保工作;抓好學校安全管理、招生、農校、成人教育、醫療衛生、中國小“三率”工作。
財政所
切實完成工商各稅任務;和稅務部門密切銜接,抓好全鎮農村稅費入庫任務和結算工作,並按時入庫,6月30日前完成各稅70%,11月底前全部完成任務;協助做好農村稅費改革政策宣傳執行工作;多渠道組織財政收入,積極籌措資金,確保財政正常運轉;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10萬元以上;加強財務管理、審計和預算外資金管理,嚴格控制支出。堅持一支筆審批制度;按時報送年終決算報表,堅持每月兌帳,做帳,負責原基金會的資金兌付工作;聯繫村工作,村上工作全面完成。
城建辦公室
(含交通、創建等職責)
搞好城鎮建設的管理、規劃;搞好場鎮環境規劃,組織人員每天按時清理乾淨場鎮垃圾;逐步規範鎮容鎮貌,取締亂擺攤設點、占道經營現象,做到坐商歸店,行商歸市;協助工商管理部門規劃、管理好市場;抓好場鎮街道路面的維護、整治工作;逐步抓好創建工作。協調落實創建縣級文明衛生城鎮;駐村工作,村上工作全面完成。

教育

河清中心國小校
河清鎮國小校始建於民國二年(1913年)。校址位於河清鎮火神廟,占地1100平方米。初名“安縣河壩場國小”。收招學生數十名。民國十年(1921年秋),紳士李延東自立水田22畝和當年租金一併捐入學校開始興建女子班。其校規謹嚴,學風日盛。民國二十年(1931年),更名為縣立第六兩級國小,後改為縣立河壩場國小。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更名為河清鄉中心國小。
發展經歷
1950年3月,人民政府接管了學校,縣政府委派幹部赴河清興辦教育事業,招生6個班,有學生180餘名。1952年後,學校改名安縣河清國小,政府投入資金新修內廊式教學用房,8個國小班,兩個幼兒班,學生400餘名。到1956年,發展到11個班,教職員工30名。1957年,將幼兒班原址作為國小校址,幼兒班遷至泰山廟街的後院內,並正式建立了幼稚園,低級部設在南街的後院(現醫院內)。1958年,由公社調整,將邱家燒房部分民房撥給學校,低級部由南街遷回,這時,學校約擴大一倍,但教室仍屬民房,且矮小陰暗。這一年,招國中班一個,學生50名。1959年7月,一年級學生何樂春出席全國國語匯報會,在上海榮獲三等獎。次年,綿陽地區文教局在河清國小開了推普現場會。文革前,國小增至14個班,學生髮展到600餘名。
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校受到嚴重干擾。1966年招國中班1個,學生50餘名。1969年,貧宣隊駐校,將公辦教師下放大隊。河清國小僅存在1個民中班,學校改名為白溪公社國小。1970年秋,秀水中學在河清白溪公社國小設教學點,辦國中4個班。1971年,改名為安縣白溪中國小校。當時有國中教師10名,國小教師8名,學生300餘名。1977年,按照安縣革命委員會批示,中國小分設,中學遷至大東街,國小設原處原用安縣白溪中國小校名稱。下屬8個大隊。除中心完小辦國小班外,又增開有國中班。1976年,1977年,寶華、前鋒、金光和年豐4個大隊也增設國中班,相繼畢業兩三批。1978年以後,大隊國小國中班縮減,白溪國小為為戴帽國中學校至1996年8月。
安縣河清鎮中心國小
安縣河清鎮初級中學
安縣河清鎮前鋒村國小
安縣河清鎮國小
安縣河清鎮年豐村國小
安縣河清鎮廣華村國小
安縣河清鎮桂花村國小
安縣河清鎮白馬村國小
安縣河清鎮金光村國小

歷史遺存

2009-04-28,安縣河清鎮一磚廠在取土時發現一處漢代崖墓群。經縣文物工作者清理髮掘,共有三件文物出土。 綿陽市文物局考古隊隊長宋建民稱,此次考古發現證明,在漢代時期安縣河清鎮是連通古時候綿陽地區與成都之間的重要通道,對研究當時的歷史變遷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具有重要意義。
出土陶罐出土陶罐

取土挖出寶貝

此次發現的墓葬群位於安縣河清鎮金光村2組金光林場,是當地一磚廠在取土時偶然發現的。
4月21日上午,安縣河清鎮金光村2組境內的河清頁岩磚廠在取土時,發現幾塊青磚,排列較為規則。因懷疑這很可能是一處古墓葬,立即向當地文物部門報告。當天上午,正在附近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安縣文管所工作人員立即趕到現場,進行搶救性發掘。
經過文物工作者的緊張清理,墓葬形制出現。墓葬長約2米,寬約1.1,高1.2米。同時,墓葬中出土三件不同形狀和顏色的陶罐。經過初步鑑定,其中一件是南北朝時期的青釉,一件是南北朝時期的四系罐,另一件是漢代陶罐。其中,青釉保存相對完整,四系罐的罐口有破損,陶罐外口處也有破口。隨後,根據線索,文物工作者對附近區域進行清理,又發現了四處形制相同的古墓葬,墓室均被破壞,墓葬內僅有少量的器物碎片。
安縣文管所所長劉佑新介紹,根據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推測,這處墓葬群為漢代崖墓,墓主身份不詳。

現漢代崖墓

劉佑新介紹,綿陽境內的崖墓多出現在山區和丘陵地區。安縣河清鎮的平壩地區發現漢代崖墓,還屬於首次發現。
劉佑新介紹,根據現有的考古資料顯示,綿陽境內的崖墓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區,安縣境內則主要集中在安縣界牌、清泉、花荄等地的丘陵地區。這一區域,與相鄰的涪城區河邊鎮九龍山漢代崖墓群,形成一個極有規則的分布線路,並有大量珍貴文物出土。讓考古工作者感到意外的是,河清鎮金光林場屬於平壩區域,鄰近淺丘,卻發現了漢代崖墓群。這在安縣乃至綿陽的考古史上,還屬於首次發現。
劉佑新認為,此次考古發現,不僅豐富了安縣境內漢代崖墓的考古資料,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這一墓葬群的發現,說明在漢代時期,這裡曾是一個重要的居住、生活區域,這對研究當時安縣河清鎮的歷史、經濟與社會發展狀況具有重要的意義。

成綿通道

綿陽市文物局考古隊隊長宋建民認為,河清鎮金光村2組金光林場發現的漢代崖墓群,與他前不久參加成(都)什(邡)綿(陽)高速公路考古調查時,在與河清鎮相鄰的永河鎮安樂村發現的一處漢代生活遺址,有著密切的關係。
宋建民介紹,金牛古道打開中原進入四川的通道之後,從古時的廣漢郡(現梓潼)前往成都的通道較多,但具體是哪些沿線,卻一直沒有找到有力的實物證據。根據前期考古發現,文物工作者推測,從綿陽永興、河邊到安縣清泉、寶林沿線,曾是西漢初期綿陽到成都的通道,但由於沒有更多有力的證據,無法向前延伸而擱淺。永河鎮安樂村漢代生活遺址的發現,將這一通道連線了起來,經綿竹過什邡到達成都。
宋建民認為,此次在河清鎮金光林場發現的漢代墓葬群,處於河清鎮與永河鎮之間,鄰近永河鎮安樂村漢代生活遺址,從二者的地理位置推斷,金光林場在古時候,很可能就是屬於安樂村漢代生活遺址區域,是古成綿通道的一個重要節點。由此可以說明,在漢代時期,河清鎮與永河鎮周邊區域,這一區域居住著大量的人群,是一個重要的生活居住地。

古城牆

20年前,在安縣河清鎮古城牆作為文物普查點,被相關部門登記在案。20年過去了,這一處特殊的歷史文化符號似乎早已被人淡忘,斷斷續續地出現在現代建築叢中。在經濟日益發展的大趨勢下,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如何加強河清古城牆的保護?7月11日,本報記者隨綿陽市文物局專家一道趕赴安縣河清鎮進行實地考察。
昔日軍事防禦建功勳,今朝殘破不堪被損毀昔日軍事防禦建功勳,今朝殘破不堪被損毀
現狀:現代建築中的殘缺城牆
在安縣河清鎮,當地民眾都習慣把場鎮的幾個出口以東門、大西門、南門、小西門、小北門等進行稱謂。但是,現在保存下來的城牆已經不多了,在當地文化幹部的帶領下,市文物局專家逐一進行查看。
場鎮西邊,穿過成(都)青(川)路,經一條街道左行,一段約40米長的城牆將繁華的場鎮與鄉村隔離開來。這段城牆上的箭剁完好,部分城牆與附近住戶家的房屋成為一體。雖然歷經數百年的風雨,城牆堅固依然。有住戶在城牆上面開了一扇後門,牆上安裝了電燈,現代文明與古城牆形成鮮明的時代反差。前行10米,又有約20米的城牆,緊帖著的是一堵紅磚牆。在城牆北段,有人利用城牆修建房屋,牆上同樣開了不少的門,個別路段還打開了不少據稱用於瀉洪的大洞,都用紅磚砌了起來。在城牆下面,昔日護城的堰溝早已乾涸,雜草叢生。
沿著保城堰溝到一路走下去,城牆時有時無,相當部分被現代建築取代,有的僅有一段基腳,上面則是現代建築材料。在考察中,文物專家發現,古城牆的東門城牆和南門城牆保存相對完好。其中,東門附近城牆上,分布了大量的小圓坑。在場鎮南大街,南門城牆殘存一半,一段布滿藤蔓的梯布,這是惟一的一處能看出這裡是古城牆的痕跡。
觀點:古城牆建於明末戰亂
河清古城牆均用三合土築成,有當地熱心人士曾經進行測量,城牆內占地1平方公里。根據安縣文物部門1987年進行的文物普查資料顯示,河清古城牆高5.4米至5.5米之間,厚0.6米,城門高4米、寬4米,厚6.3米。由於河清場鎮地處特殊的交通位置,商賈繁華,共修建六座城門。
但是,河清古城牆修於何時,卻沒有具體的考證,當地縣誌沒有記載。年紀的老人也沒有幾人知道。但有知情人介紹,河清鎮居住的均是"湖廣填四川"的移民,在"湖廣填四川"之後,河清鎮曾有五大會館,至今,"湖廣"後人也不知道城牆修建於何時。
綿陽市文物局考古隊長宋建民認為,"湖廣填四川"時四川人丁稀少,河清鎮也不例外。根據"湖廣"後人不知道城牆修建於何時這一說法推測,河清古城牆的修建時間應在清以前時期。城牆的主要功能就是抵禦外敵,一般的城牆的牆體較厚,而這裡的城牆厚度僅0.6米左右,採用三合土為材料,證明當時的城牆修建工程十分倉促,可能是當時發生了戰亂,當地為了抵禦外敵保平安而臨時修建。根據上述情況推斷,河清古城牆的修建時間應在明末戰亂時期。
講述:繁華古鎮的昔日輝煌
在71歲的袁國興的記憶中,有太多關於古鎮和古城牆的故事。由於曾經擔任基層幹部的原因,他聽說了河清鎮的種種傳說。
據上輩人講,河清場始於宋,時名為庚蜍鎮。場鎮最初在臨近的綿竹縣綿遠鄉中學處,後來由於綿遠河漲水,將場鎮沖毀。在文化大革命時,臨近的永河鎮民眾曾在地里挖出上游衝下的栓船的樁子以及當時庚蜍鎮首的鋼印,足可見當時的水災之厲害。之後,場鎮搬遷到現在的地方,為了紀念那次水災,場鎮立有一塊石碑,因此名石碑鎮。後因場鎮地處河灘地,隨後不久又更名為河壩場。再後來,後因場鎮大北門有一道堰名為江西堰,一年四季水流不段,清澈見底,場鎮又更名為河清。
袁國興說,河清鎮曾有湖廣館、廣東館、江西館、福建館、陝西館等五大會館,當時的繁華可見一斑。在他的記憶中,古城牆一度時期多數相對完好,護城堰溝江西堰水流清澈,岸邊建築在水中可見倒影,景色十分優美。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到2001年前後,因經濟建設和開發建設的需要,城牆陸續被毀,會館先後被拆除,江西堰逐漸乾涸。
"如果會館不拆,城牆沒有被損毀,加以合理開發保護的話,這裡將是一個很好的歷史文化景點。"袁國興不無遺憾地說。
行動:各方協作保護文化遺產
根據安縣文物部門提供的一份1987年的文物普查調查表顯示:河清古城牆當時80%以上保存較完好,城牆總長2209.8米,其中527米殘斷。殘存東門、南門門洞。在當日的實地考察中,城牆保存較完好的僅東、南部約1000米左右,有一定的規模,南門殘存半邊。
宋建民認為,雖然河清古城牆建築粗糙,但保存較有規模,加之綿陽境內現存的古城牆較少,作為特殊的歷史文化符號,顯得有為珍貴。記者隨後從安縣文管所了解到,目前河清古城牆已經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文管部門已經向當地正度去函,要求加強保護。同時,文管部門正在整理資料,計畫將河清古城牆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根據市文物局專家的建議,積極申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使這一處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

河清名人

1,王建:王建,字瀚弘,蜀郡安州府人也,少有志行,見稱於鄉里,博涉書史,通曉經義,以文雅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