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鹽法志》是清代周曾毓編撰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河東鹽法志
- 作者:周曾毓
- 出版社:三晉出版社
- ISBN:9787545717129
《河東鹽法志》是清代周曾毓編撰的圖書。
《河東鹽法志》是清代周曾毓編撰的圖書。河東鹽法志 書名。(1)清周曾毓撰。二十四冊。江人鏡《增修河東鹽法備覽》凡例云:道光十五年(1835),觀察但明倫延司馬周曾毓匯鹽法諸書,依志體例,敘40餘年之往事,自成一書,未付梓...
《河東鹽政紀要》分五門,即場灶門、引地門、運銷門、徵榷門、職官門。所謂門,如今之章或節,為當時分類術語。從其五門分類而言,確為紀要,不似“河東鹽法志”之門類全備;而撮要述“鹽政”,似透出作者為從事鹽政之官員或專事研究鹽政之學者。“場灶門”為鹽池之地理概述,分“坐落地段”“區域大小”“...
副作 副作,管理解池生產的一種職位。清順治六年(1649)解鹽畦歸商種,鹽池役作勞工,“系商人自為雇覓,視其澆曬之能否,給以工食多寡”。故設此一職,協助作頭管理生產。《敕修河東鹽法志》:“副作則次於作頭,而督領長工澆曬者也。”
興復三取書院,延師訓課。晚年精於易學,所著有《易翼述信》十二卷,《孟子讀法》十四卷,附錄一卷,《史記七篇讀法》二卷,《中庸讀法》二卷,《大學讀法》二卷,《詩禮堂古文》五卷,《詩》七卷,《雜著》二卷,《年譜》一卷,《河東鹽法志》十二卷等。文名甚高,與同里張壘有“二山”之稱。
猗頓即屬於豪民,因此才有力量去開發河東池鹽,而直接生產者當是依附於他的貧民、僱工等。雍正《敕修河東鹽法志》卷一說:河東池鹽為“池水澆曬之鹽,可直(接)食用。不須涑治,自成顆粒。”即將池水澆在地上,風吹日曬後即可成為顆粒狀食鹽,不需要煮煉。 因此,《左傳·成公六年》中稱其為“國之寶”...
12、 四川官運鹽案類編 : 八十卷,卷首一卷 / (清)唐炯編 13、 續修白鹽井志 : 光緒 : 十二卷卷首一卷 / (清)李訓鋐等修 ; (清)羅其澤等纂 14、 敕修河東鹽法志 : 十二卷 / (清)覺羅石麟等修 15、 巡鹽題稿 : 卷 / (清)賈弘祚撰 清刻本 16、 鹽法考 : 卷 清抄本 ...
並著有《大學原本說略-讀法》、《中庸總說-讀法》、《河東鹽法志》及《介山自訂年譜等》。其中古文、雜詠和考據訓詁之作被收入《詩禮堂全集》。臧勵和等人編著的《中國人名大辭典》和譚正璧編著的《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及其他辭書中,均有對王又朴的介紹。三取書院有了王又朴這樣一位主持者,更增加了它的知名度...
錠名在河東鹽的運銷中,畦由錠分,錠由畦出。商人各立錠名,按錠合引,按引別畦,故以錠名辨別畦號。引、畦不越,依次配鹽支掣,形成定製。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因鹽池被水,各商疲累,無力致遠,乃另行招商,領引納課。但行引時仍必沿用商畦錠名,沒有錠名者不得行商,故錠名幾乎等於鹽引之根窩。...
陶本在體例上的重大改變是對書中全部插圖重新請畫工加繪製版,有些圖參照清代《古今圖書集成》(1726)、《授時通考》(1747)加繪或改繪;有些圖(如《作鹹》章)據《兩淮鹽法志》(1748)、《河東鹽法志》(1627)、《四川鹽法志》(1882)加繪結果弄得面目全非、圖文不符。也許陶湘的用意是好的,意在提供精繪插圖...
《長蘆鹽法志》中的天津史料(繆志明)長蘆鹽運使周學熙(陳凱)嚴復長子嚴璩曾任長蘆鹽運使(嚴孝潛)王襄供職長蘆鹽業(章用秀)長蘆鹽務專家曾仰豐(王勇則)最後一任長蘆鹽運使(王勇則)明清長蘆鹽官的形象(王勇則)河北鹽坨村明代皇鹽廠(章用秀)河東數里盡鹽坨(吉朋輝)長蘆鹽業與台灣保衛戰(曲振明)善...
孫:丁道津,曾任財政部庫藏司司長、山西省河東鹽運使、山東布政使。史料索引 《清史稿·丁寶楨傳》《宮太保丁文誠公年譜》《清鹽法志》後世紀念 丁寶楨去世後,山東父老請求朝廷將丁寶楨的靈柩盤迴山東。靈柩運至濟南,當時士紳百姓爭相“郊野祭弔”。丁寶楨遺體在華不注山麓與先逝的前妻合葬。如今,丁寶...
山西東南部自古以來就有經商的傳統。清《山西通志》記載“上黨山高地狹,自昔宜於畜牧,相傳猗頓得五牸之說,就牧於此起家,與陶朱齊名……元李植,尚書惟馨之族也,亦以谷糧牛馬富甲諸州。”其次,潞州商人經營河東鹽贏利也由來已久。鹽作食用歷史悠久,在夏朝已有關於鹽的生產和貿易的記載。商代的《尚書》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