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房

河房

河房,指南京秦淮河兩旁的房舍。明吳應箕《留都見聞錄·河房序》:“ 南京河房,夾秦淮河而居。綠窗朱戶,兩岸交輝,而倚檻窺簾者,亦自相輝映。夏月淮水盈漫,畫船簫鼓之游,至於達夜,實天下之麗觀也。”從文字中可見河房的地理位置和目及風景在當時是何等的講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房
  • 外文名:Hefang
  • 特指南京秦淮河兩旁的房舍
  • 出自:《留都見聞錄·河房序》
  • 特色:綠窗朱戶,兩岸交輝
  • 建築者:有依水而建者
概念定義,歷史沿革,範例典型,

概念定義

河房者,何謂也?南京秦淮河畔有依水而建者,即謂河房也。《儒林外史》中諸多描述,杜少卿便居河房,書中言及八兩銀子一月,想來亦甚適意,酒館茶棚,河中小舟遊艇,當足以忘返。嘗於揚州古運河畔亦曾見過,夜來河燈綠柳,極盡繁華之致,霧繞雲迷,頗有神仙之樂。
秦淮河房秦淮河房
南京的河房主要是以南京民居建築風格為主,而河房因為臨水而建,所以在設計時又加入了一些因地制宜的因素。比如有的河房因為河岸不太牢固,於是要先對河岸加固,也就是駁岸;有的房子要在水面上加個露台,就會把露台的樁打到河裡。而且很重要的一點,不是所有的河房都一定與河水相通,這是對河房的誤解。

歷史沿革

秦淮河房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孫吳時期。當時,孫權在秦淮河一帶修建都城,秦淮河兩岸也就出現了河房。隨著商業的發展,兩岸逐漸繁華,旖旎風光吸引了很多文人騷客、達官貴人的目光。孫吳之後,一些有錢人也開始到此修建河房居住,比如東晉的王導、謝安等豪門大族就在烏衣巷附近臨河修建宅院。
到了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秦淮河一帶更是商賈雲集。因為貢院修建在秦淮河畔,每年都有數萬考生湧進南京,於是在貢院周邊催生了一大批書肆、客棧、茶樓甚至青樓,王公貴族、達官顯宦紛紛在此蓋樓建宅,秦淮河益發繁華起來。
秦淮河房的建築風格和南京古民居房的建築風格一致,即“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格扇窗”。南京古民居牆體主要都是清水磚牆,這和徽州建築的粉牆黛瓦有著明顯的不同,清水磚牆用料考究,運用材料的天然色彩、質感,產生落落大方的優美效果,又暗示主人的富足。細節上也非常考究,比如糖坊廊61號河房的門窗上,扇扇門窗,從上到下,構圖形式統一,但花紋無一雷同。
糖坊廊河房老宅糖坊廊河房老宅
秦淮河房除了受到達官貴人的喜愛,也受到科考學子的熱捧,特別是到科考階段,大批學子湧入貢院一帶,在此積極準備考試,秦淮河房房租水漲船高,成為南京眾民房中的天價房。
明代文學家張岱也專門撰寫了《秦淮河房》一文,盛讚:“秦淮河房,便寓、便交際、便淫冶,房值甚貴而寓之者無虛日。畫船蕭鼓,去去來來,周折其間。河房之外,家有露台,朱欄綺疏,竹簾紗幔,夏月浴罷,露台雜坐,兩岸水樓中,茉莉風起動兒女香甚……”
在康熙時期,南京老城南到處都是房產中介。《秦淮文物史跡錄》中記載,四周全是房產中介所。那時的中介叫做房牙子,負責幫人換房、買房、借房、租房。《儒林外史》里提及了這裡的河房,“當下走過淮青橋,遲衡山路熟,找著房牙子,一路看了幾處河房,多不中意,一直看到東水關。這年是鄉試年,河房最貴,這房子每月要八兩銀子的租錢……當下房牙子同房主跟到倉巷盧家寫定租約,付了十六兩銀子。”
小說《白門柳》也多次提到南京秦淮河畔的河房,如余家河房、桃葉河房等。

範例典型

糖坊廊61號陶氏河房,被認為是南京內秦淮河現存河房建築中保存最完好和歷史文化價值最大的一處。該河房由陶氏建於清代中晚期,現仍為其私宅,建築由跑馬樓兩進和河廳一進組成,平面呈菱形,其地磚及部分房屋構件亦呈菱形,大門位於西側中部。不僅房屋的構造是菱形,就連地上的青石板、木頭的結合處等房屋部件也是菱形。菱形地磚俗稱金磚,因為把磚拎在手裡敲擊,能聽到“金石之音”。
糖坊廊河房糖坊廊河房
糖坊廊於南京城南中華門鎮淮橋西北,東南起中華路,西北接長樂街,原名叫滅街,後訛化為篾街,再後來,因設糖作坊於此,故而得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