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水生態風險回響機制研究》是依託北京師範大學,由劉靜玲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口水生態風險回響機制研究
- 依託單位:北京師範大學
- 項目負責人:劉靜玲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河口作為流域最後的生態安全螢幕障,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對於流域健康和水環境安全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指示作用,已成為流域水生態恢復的瓶頸和焦點。本項目以生態毒理學為基礎,套用風險等級圖和暴露-回響等巨觀與微觀相結合的方法,通過辨析河口水生態風險源和脅迫因子、GIS生境分析、篩選回響指標構建回響路徑,分析各路徑間暴露-回響關係,構建風險回響網路關係,揭示風險回響機制和區域風險空間分異規律。以具有強人為干擾和複合環境污染為主要特徵的海河流域河口為研究案例,以實驗室和野外原位生態監測和模擬數據為基礎,確定回響路徑等級係數,對海河流域河口水生態風險進行診斷、評價和不確定性分析,揭示流域水生態風險回響機制,為河口生境恢復及流域風險管理部門和決策者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
結題摘要
基於河口入海水量減少、水質惡化和生態系統退化互動影響的複雜性,建立適用於流域、子流域和河口等不同尺度下水生態風險評價模型與方法。基於現有水資源分區和流域生態水文分區方式,通過辨識風險源、脅迫因子以及生境和終點間的關係,構建了河口風險回響網路模型(RNM),增加了“風險源暴露”係數和“終點-生境”回響係數以減少不確定性。構建並套用水質-水量-水生態綜合模型(APRFW模型),以水生態系統功能為表征,為流域內河口與其他生態單元進行生態系統健康比較研究提供科學方法。本項目對海河流域灤河口、海河口和漳衛新河口等進行研究,以生態毒理學為基礎,採集並分析各河口水樣、沉積物樣品、浮游生物、底棲生物和天然生物膜等樣品,辨析各河口生態系統中營養物質、重金屬、多環芳烴等污染物的時空分布特徵,揭示河口水生態風險回響機制。篩選河口水生態風險源、脅迫因子與回響指標1、確定海河河口7類主要風險源包括旱澇、海水入侵、污染型工業、水產養殖、船舶運輸、水利工程和城鎮化。2、確定三類13種脅迫因子包括物理因子(懸浮物、過度用水、水土流失、徑流改變、入海水量減少、海岸侵蝕)、化學因子(需氧有機物、無機/有機毒物、內分泌干擾物、營養物)和生物因子(病原體和生境破壞)。3、分析三個尺度生態風險回響指標,包括微生物種群、生物膜群落和食物網系統。表層沉積物細菌的多樣性指數沿上游至入海方向呈下降趨勢。生物膜生物量和各種胞外酶活性比較結果表明:海河河口>灤河河口>漳衛新河河口,基質粒徑是對生物膜群落影響較大的環境因子。光強、營養鹽、淡水入流水量和溶解氧是影響海河河口GPP、R24和Pn最主要的環境因子。以上三尺度分別從分解者、群落和食物網角度反映河口物理、化學和生物因子的潛在生態風險。研究成果主要以論文和會議報告形式發表。項目資助發表論文12篇,其中SCI論文9篇。培養1名博士後、3名博士生及4名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