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沿黃城市後備地下水水源地普查》是由河南省地質調查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擔任主要完成單位,趙雲章、閆震鵬、焦紅軍、邵景力、楊坡、寇亞飛、程新濤、王利、崔亞莉、陳光宇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省沿黃城市後備地下水水源地普查
- 主要完成單位:河南省地質調查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主要完成人:趙雲章,閆震鵬,焦紅軍,邵景力,楊坡,寇亞飛,程新濤,王利,崔亞莉,陳光宇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40041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4-2-30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水是城市發展的命脈。河南省沿黃河一帶是中原經濟區的核心,該區域城市分布集中,經濟發展迅速,水資源需求量劇增。近年來,我國北方乾旱頻發,黃河中上游來水量減少,地表水污染嚴重,城市供水水源單一,供水安全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瓶頸。為緩解城市水資源供需矛盾,尋找新的城市後備水源,河南省地質調查院從本世紀初開始在黃河下游地區進行水文地質調查評價和傍河水源地勘查工作。通過多年勘查研究,發現黃河沖積扇地區河流影響帶含水層顆粒粗、厚度大、調蓄能力強,地下水資源豐富,有勘查評價多個傍河集中型地下水水源地的可能。為此,立項開展“河南省沿黃城市後備地下水水源地普查”項目,並取得了重大勘查和研究成果。 1、主要科技內容:首次在黃河下遊河南段開展全面、系統的水文地質普查與地下水資源勘查評價。本次普查採用先進的地下水勘查技術和方法(高精度遙感、物化探技術、泵吸反循環成井工藝、同位素技術、三維流模擬技術等),基本查明了黃河下游影響帶富水地段的供水水文地質條件,運用均衡法、解析法和三維地下水流數值模擬模型等方法評價了地下水允許開採量。系統研究和總結了黃河下游地區近年來傍河型水源地的勘查研究成果,豐富了水文地質學和地下水勘查理論和技術方法,尤其是在懸河水文地質研究、地下水系統劃分、黃河影響頻寬度和地下水循環深度確定、地下水與地表水轉化關係、地下水評價方法、地下水調蓄、地下水開採對環境的影響等新技術新理論新方法的套用等方面具有創新。 2、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經地下水資源計算與評價,全區現狀條件下多年平均淺層地下水總補給資源量為29.32×108m3/a,開採條件下淺層地下水補給資源量為34.48×108m3/a,淺層地下水的可開採資源量為27.04×108m3/a。為河南省沿黃城市提交了10處大型、特大型後備地下水水源地(其中特大型5處,大型5處),新增地下水允許開採量170×104m3/d,其中C級50×104m3/d,D級120×104m3/d,按每立方米2.4元計算,潛在經濟價值每年14.89億元。 3、促進行業科技進步作用及套用推廣情況:該成果為中原經濟區的鄭州、洛陽、開封等沿黃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及後備水源地的規劃建設、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對我國傍河型水源地勘察工作具有示範作用。成果的套用對緩解河南省沿黃城市供水緊張狀況,調整引黃供水與地下水供水比例,進行地表水、地下水聯合調度,提高水資源利用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保證城市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一些城市新區和企業已開始在選定的水源地內做進一步的勘查和水資源論證工作。該成果是迄今為止河南省最大的地下水勘查成果,榮獲2012年度中國十大地質找礦成果。通過項目實施培養了博士1人、碩士4人,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6篇,專著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