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淮陽革命烈士紀念碑
- 位置: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
建設背景,碑文全文,
建設背景
從全民族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為了抗擊外來侵略、獲得民族解放,在河南淮陽大地上犧牲的烈士僅勒石銘記的就有718位,其中72位是營級以上的幹部。為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在淮陽建立了革命烈士紀念碑。
碑文全文
淮陽傳為太昊之墟,歷史悠久,文化發達,人民勤儉樸實,富於革命精神。尤其近六十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奪取革命勝利,無數先烈獻出寶貴生命,其豐功偉績與日月同輝。一九三七年蘆溝橋事變,日軍瘋狂侵華,中華兒女奮起抗戰,淮陽境內如火如荼。新四軍游擊支隊司令員彭雪楓,參謀長張震率部在縣城東北竇樓村首戰告捷,一舉擊斃日軍林津少尉等十餘名,我軍王排長為國獻身,是役極大地鼓舞了淮陽人民抗日鬥志和勝利信心。一九三八年,中共淮陽縣委書記張文彬,委員薛朴若,黨員韓紀文為抗禦日軍侵略,保衛人民生命財產,深入農村發動民眾,成立抗日游擊隊,開闢了淮陽太康西華抗日根據地,與敵偽頑進行堅決鬥爭。游擊隊軍事教官原紅軍連長秦銘俊在朱仙寨對日作戰中英勇犧牲。皖南事變後,國民黨頑固派加緊反共,我游擊隊奉命轉移,留少數同志堅持鬥爭。一九四四年秋為恢復淮太西抗日根據地,冀魯豫軍區第六軍分區令第二大隊南下攻夏亭、克劉屯、戰齊老,消滅偽軍千餘人。十月十八日,在潘莊與日激戰,我中隊長李運生等三十六人為國捐軀。一九四五年八月,日軍投降後,蔣介石背信棄義重開內戰,我縣軍民奮起自衛,經過大小數百戰斃敵無算,俘敵少將保全司令張振江以下五千餘人。我支隊副政委一級英雄薛丕渡身經百戰,為革命流盡最後一滴血。偵察排長劉繼彬不幸被捕,寧死不屈,慷慨就義。白馬區政府被敵包圍,區委書記石新華等十五位同志血染黃沙。劉鄧大軍第一縱隊一三九團某連為掩護部隊搶渡沙河,在李小莊阻擊戰中三十五人壯烈犧牲。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革命先烈前仆後繼,我縣境內犧牲一千多人,他們為人類的解放事業立下了不朽功勳,為緬懷英烈、啟迪後人,促進四化建設,實現共產主義,現將已查明的七百一十八位烈士姓名勒石銘記,以資萬世憑弔。革命烈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