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春節關林廟會

河南春節關林廟會是融民間藝術、宗教信仰、物資交流、文化娛樂為一體的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盛會。關公是道德的榜樣,忠義的化身,歷宋元明清不斷被歷代皇帝敕封,由侯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聖,成為儒、釋、道三教尊崇,三教九流,各行各業,萬民敬仰的神祇。關公的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播揚古今,稱譽四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春節關林廟會
  • 所屬分類: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盛會
  • 地點:洛陽關林
起源,現狀,

起源

洛陽關林是我國唯一“林、廟”合祀關公的古代經典建築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關林占地200畝,殿宇巍峨,神像莊嚴,古柏參天,香火鼎盛。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南7公里的關林鎮。關林北依隋唐故城,南臨龍門石窟,西接洛龍大道,東依伊水清流,為海內外三大關廟之一,千百座關廟中獨稱"林",是中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築。這處厚葬著關公英靈的廟宇,在海內外數萬座關廟中,地位獨尊。1790年來,帝王將相、鴻儒巨商、平民百姓不斷到這裡虔誠祈願,求吉占財,祈求富貴平安,千年關林不僅是朝拜的聖域,更成為祈福避禳的聖地。
關林廟會起源於對關公的祭祀。據洛陽關林廟碑記載:“內葬靈首,漢時有廟”、“歷晉唐宋元……數百祀於此。”百姓出於對關公的敬仰,對神靈的敬畏,前來祭拜祈願,關林廟會因而產生、發展起來。至明代,隨著皇帝對關公的逐步加封及全國關廟的普遍興建,關林廟會日益興盛,明神宗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關林已形成數萬人規模的“關王冢會”,香菸蕩蕩,百姓雲集,遠近輻輳。當時既有豐盛的祭品,也有民間社火前來助祭。到了清朝,祭祀關公最為隆重,每年正月十三春祭,五月十三誕祭、九月十三秋祭均有地方官主祭,附近“關帝神社”助興,聲勢浩大。關林廟會也由廟內延伸到廟外,這時期除原來出售香、帛、蠟以外,民間小吃攤販開始出現。關林廟會娛神活動主要有舞獅、排鼓、十萬(又名社盤)、海神、雜技等。民國年間,廟會影響越來越大,娛神活動中除傳統的地攤獅子、排鼓、高蹺、旱船、雜技外,新型的“獅子上老桿”、“獅子上天梯”、“獅子走軟索”等驚險雜耍出現,吸引著遠近百姓前來逛廟會、飽眼福。在各種神社的娛神活動中,以洛南李屯關帝社為代表的社火團體的“領羊”最有特色。由於廟會規模的擴大,各種交易活動逐漸增多,廟會會期也隨著發生了變化,改一年三會為每月十三日一會,後來改為每月初三、十三、二十三會。1978年以後,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繁榮,關林廟會由原先純粹的祭神、娛神廟會,演變為物資交易集市,並使廟會脫離關林,導致關林市場的最終誕生。

現狀

為了更好地弘揚關公精神,傳播關公文化,回響廣大遊客崇拜聖人、祈福納祥、招財進寶的心愿,使全市人民度過一個祥和、歡樂、喜慶的春節,我處決定2011年春節期間(正月初一至十九)恢復關林春節廟會,這在洛陽關林的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本屆關林春節廟會將以傳統民俗文化、傳統廟會為平台,為廣大民眾提供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展示古老關公信俗,弘揚傳統文化,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本屆廟會內容豐富多彩,民俗文化表演、民間雜耍等節目到場演出,為市民提供內容獨特,形式多樣的春節文化消費套餐,而且參與互動性強,市民可廣泛參與,直接體驗。最為珍貴的是,關林春節廟會將再現古老的祭拜關公舊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