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縣大銀尖鉬(鎢)礦床成礦地球化學研究

河南新縣大銀尖鉬(鎢)礦床成礦地球化學研究

《河南新縣大銀尖鉬(鎢)礦床成礦地球化學研究》是依託南京大學,由徐兆文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新縣大銀尖鉬(鎢)礦床成礦地球化學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徐兆文
  • 依託單位:南京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運用岩石地球化學、流體地球化學和同位素地球化學等方法,及先進的測試技術和新的理念,開展河南省新縣大銀尖鉬(鎢)礦床成礦地球化學研究,研究內容包括:大銀尖鉬(鎢)礦床礦石顯微觀察,流體包裹體顯微觀察和溫度、鹽度及成分分析,流體包裹體微量元素原位分析,礦石礦物S、Pb同位素和礦化脈石英H、O同位素分析,輝鉬礦Re-Os同位素年齡分析;大銀尖岩體岩石顯微觀察,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全岩Rb-Sr、Sm-Nd、Pb和O同位素分析,鋯石單礦物U-Pb、Hf同位素分析等。通過以上研究,參照前人研究成果,了解大銀尖鉬(鎢)礦床各種礦石岩相學特徵及礦石礦物相互之間關係,礦床形成的物理化學條件,成礦物質來源和礦床形成時代;大銀尖岩體岩相學特徵,岩石類型,岩石的地球化學性狀,成岩物質來源和岩石形成時代。剖析大銀尖鉬(鎢)礦床形成與構造演化-岩漿作用之間的關係。探討大銀尖鉬(鎢)礦床成礦動力學機制。

結題摘要

鋯石U-Pb年齡為124.9±1.3Ma (MSWD=0.51),輝鉬礦Re-Os等時線年齡為125.06±0.87 Ma(MSWD=0.105),表明大銀尖花崗岩及礦床屬於早白堊紀產物。岩石化學顯示大銀尖花崗岩屬於高分異鈣鹼性花崗岩,擁有相對高的Sr同位素初始值(87Sr/86Sr)i=0.706379~0.707173,低的Nd同位素初始值εNd(t) =-15.62~-15.17和老的二階段模式年齡T2 DM=2.15~2.18 Ga,低的Pb同位素初始比值 (206Pb/204Pb)i=16.793~16.979、(207Pb/204Pb)i=15.379~15.487和(208Pb/204Pb)i=37.559~37.976,低的鋯石Hf同位素初始值εHf(t)=-24.8~-17.8和老的二階段模式年齡TC DM=2.31~2.75 Ga,同位素研究表明,大銀尖花崗岩源岩類似於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大別片麻雜岩。包裹體均一溫度為157~452 ℃,鹽度為0.35 %~53.51 %NaCleqv;在280~320℃溫度區間,發生明顯的不均勻捕獲,表明流體曾發生過沸騰作用;包裹體組分以水蒸汽為主,伴有少量的CO2和微量N2;據流體的密度和壓力,推測礦床形成於淺成環境。含礦石英的δDSMOW=-78 ‰ ~ -60 ‰,δ18OH2O=-4.27 ‰~2.72 ‰,具有氧同位素漂移特徵,指示岩漿熱液和大氣降水混合,表明流體早期來自岩漿,晚期混入大氣降水。礦石Pb同位素組成分別為206Pb/204Pb=17.0411~17.3188, 207Pb/204Pb=15.3968~15.4166,208Pb/204Pb=37.7322~38.2360,顯示成礦物質源於古元古界大別片麻雜岩的重熔作用。黃鐵礦S同位素δ34S= 3.9 ‰~7.0 ‰,輝鉬礦δ34S=8.5 ‰~10.7 ‰,兩者δ34S總體平均為7.4 ‰,顯示成礦物質曾經歷地殼物質混染。在以上研究基礎上,參照區域地質背景,推測早白堊世時,下地殼發生拆沉作用,使岩石圈伸展減薄,軟流圈地幔進一步上涌底侵於下地殼,致大別片麻雜岩為組分的下地殼發生重熔和殼內分異作用,上升侵位形成了大銀尖花崗岩。岩漿演化成岩過程中形成的成礦流體與對流循環的大氣降水混合,使流體中的成礦物質沉澱形成大銀尖鉬礦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