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鴻寨國家森林公園

河南大鴻寨國家森林公園

河南大鴻寨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河南省禹州市西北部鳩山鎮境內,是一處集峰嶺、溶洞、峽谷景觀為一體的國家森林公園。

河南大鴻寨國家森林公園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主要有常綠針葉林、針闊混交林、落葉闊葉混交林等植物群落,森林覆蓋率90%以上,主峰臥佛山高1156米,公園總面積3300公頃。

2008年1月,大鴻寨晉升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河南大鴻寨國家森林公園
  • 地理位置:禹州市鳩山鎮
  • 面積:3300公頃
  • 級別:國家級
  • 地理區域:伏牛山系余脈
  • 氣候帶:暖溫帶季風氣候區
  • 植被類型:常綠針葉林、針闊混交林、落葉闊葉混交林等
  • 批准時間:2008年1月
  • 批准文號:林場許準[2008]16號
  • 其他認證:AAAA景區
位置境域,地理環境,地形地貌,氣候特點,水文特徵,資源情況,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主要景點,開發建設,交通線路,歷史文化,

位置境域

河南大鴻寨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禹州西北邊陲,地理坐標:東經113°03′40〞—113°09′48〞,北緯34°13′43〞—34°16′36〞。四界範圍:北界:大鴻寨(沿山脊至)樓上(沿山脊至)平頂廟(沿山脊至)大寨咀(禹州與登封市界);西界:大鴻寨(沿山脊至)海拔881米山頭(沿山脊至)界嶺(禹州與汝州市界);南界:省道325公路;東界:金盆水庫(沿山脊至)海拔487米山頭(沿山脊至)江垛(沿山脊至)周家嶺(沿山脊至)大寨咀。面積為3300公頃。
河南大鴻寨國家森林公園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河南大鴻寨國家森林公園地處中原腹地,新生代第三紀時期,受喜馬拉雅山運動的影響,由古生代褶皺形成的斷裂帶再次上升,形成現代地貌。地貌特點是山巒起伏連綿,峰高谷深,峰谷相間,下部較為平坦,坡度多在20-30度之間,中上部較陡峭,坡度在40-60度之間。公園屬伏牛山系余脈,整個山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以低山丘陵為主,海拔在350-1156米之間,其中主峰高1156米。

氣候特點

河南大鴻寨國家森林公園所處的禹州市,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四季氣候總的特徵是:春季乾旱多風沙;夏季炎熱雨集中;秋季晴和氣爽日照長;冬季寒冷少雨雪。歷年年平均氣溫在13.0℃-16.0℃之間,年平均降水量為650毫米左右,年平均風速每秒為2.5米,年平均無霜期為218天。

水文特徵

河南大鴻寨國家森林公園範圍內水資源主要由降水形成,其次為潁河上游來水。貫穿南北的主要是湧泉河,為潁河一級支流,源於大鴻寨山南麓界嶺村,向東流經鳩山鄉後入紙坊水庫,河道全長32公里,流域面積188.7平方公里,平均徑流量3637萬立方米。公園內瀑布和水潭,地表水質近於中性和微酸性,Ph值平均在6-7之間,礦化度0.3g/L,屬碳酸鹽水質。

資源情況

植物資源

河南大鴻寨國家森林公園有種子植物121科、558屬、1159種。植物區系以溫帶成分為主,兼有一定熱帶成分。其中人工植被有:栓皮櫟-麻櫟-牡荊-藎草群落、側柏-牡荊-牡羊草群落、刺槐-細梗胡枝子-祁州漏蘆群落、栓皮櫟-刺槐-牡荊-胡枝子-羊鬍子草群落、泡桐-農作物群落、果樹群落,自然植被有牡荊-酸棗類-牡羊草群落、花香樹-胡枝子-羊鬍子草群落。主要有黃櫨、山茱萸、側柏、刺槐、楊樹、泡桐、化香、杜仲、山藥、玉蘭、三葉木通、五角楓、紅果冬青、合歡、南天竹等。

動物資源

河南大鴻寨國家森林公園有野生陸棲脊椎動物四大類,其中兩棲類5種、爬行類14種、鳥類60種、哺乳類26種。兩棲及爬行類有北方口蛙、花背蟾蜍、無蹼壁虎、白條錦蛇、紅脖游蛇、蝮蛇等,哺乳類有家鼠、黑線姬鼠、黃鼬、野兔等,鳥類有白骨頂、石雞、火斑鳩、灰喜鵲、麻雀等。其中包含了黑鸛、大鴇、金雕等3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小靈貓、猞猁、兔猻等35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主要景點

佛爺廟:又稱長老庵、龍泉寺,建於南北朝時期。廟院左中右三面環山,下面有一平坦的墩阜,形似供案。東西兩側有溪流環繞。
大鴻寨山:高1156米,為許昌最高峰,西南東北走向,山巔形似屋脊。傳為黃帝戰勝蚩尤後,將境內八座山峰分封給有功大臣,因大鴻氏曾在此築寨而得名。
千佛山溶洞:在崔家莊西北,長2400餘米,最寬處80餘米,高35米,呈珊瑚狀分布,洞內有石筍、石柱、石簾、石幔、石花景觀。
闖王峽:在大鴻寨國家森林公園東部金盆水庫上游,有長約3000米,寬約100-300米的峽谷,谷岸陡峭高差約100米。

開發建設

品牌建設
2008年1月,河南大鴻寨晉升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2018年2月,許昌禹州大鴻寨旅遊景區被授予“全國十佳生態文明景區”榮譽稱號。

交通線路

交通
上鄭堯高速(S88堯山方向)-轉永登高速(S32禹州登封方向)-萇莊花石下左轉325省道與許洛公路斜交叉繼續前行26公里至鳩山鎮大鴻寨(全程120公里)。

歷史文化

傳說典故
據傳說,黃帝手下有四名得力神將,風后、力牧、常先、大鴻。風后為相,力牧為將,常先擊鼓,大鴻練兵,他們在輔佐黃帝戰勝蚩尤、治理天下時都立過大功。大鴻在具茨山築寨練兵,在箕山築寨安民,於是後世便有了兩座“大鴻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