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6日,河北省採風學會無極分會成立儀式在無極縣野風美術中學舉行。張國慶被聘為河北省採風學會無極分會會長,王曉攀被聘為副會長,劉偉被聘為秘書長,靳根鎖被聘為名譽會長。據悉,這是省採風學會設立的第一個縣級分會。
無極縣野風美術中學董事長馮建法、省採風學會會長張贊楊、常務副會長陳春生、副秘書長王浩、梁軍、採風網副總編張占宣、無極縣有關部門領導以及來自北京、保定、石家莊、高邑、藁城、正定、無極等地的52人出席了昨天的成立儀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北省採風學會無極分會
- 會長:張國慶
- 副會長:王曉攀
- 秘書長:劉偉
成立時間,出席人員,成立過程,其它活動,成立致辭,
成立時間
2017年5月6日,河北省採風學會無極分會成立儀式在無極縣野風美術中學舉行。張國慶被聘為河北省採風學會無極分會會長,王曉攀被聘為副會長,劉偉被聘為秘書長,靳根鎖被聘為名譽會長。據悉,這是省採風學會設立的第一個縣級分會。
出席人員
無極縣野風美術中學董事長馮建法、省採風學會會長張贊楊、常務副會長陳春生、副秘書長王浩、梁軍、採風網副總編張占宣、無極縣有關部門領導以及來自北京、保定、石家莊、高邑、藁城、正定、無極等地的52人出席了昨天的成立儀式。
成立過程
分會成立儀式開始後,馮建法首先向大家介紹了野風美術中學發展情況並致歡迎詞,張贊楊宣布省採風學會關於成立無極分會的決定和被聘會長、副會長、秘書長情況,然後向他們一一頒發聘書。新任無極分會會長張國慶做了題為《采寫時代風情,留住文化根脈》的熱情洋溢的發言。
高邑縣文廣新局副局長劉興國應邀在成立儀式上發言。他首先代表高邑縣文廣新局對河北省採風學會無極分會成立表示熱烈祝賀,希望無極分會越辦越好。同時他介紹了高邑的歷史和現狀,並誠摯邀請在座的作家、詩人、畫家、攝影家、書法家到高邑採風,登高邑千秋台、游趙南星公園,看高邑李標墓,為提高高邑知名度、美譽度盡一份力。
其它活動
成立儀式後大家參觀了野風美術中學的“騰蛟起鳳藝術收藏館”。該館收藏了上至先秦下至當今的數千件碑刻、拓片、書畫以及該校師生的作品。這裡的極品、真品、絕品很多,有世界上最大的牛皮畫,堪稱“最牛”。大家觀看了師生的現場拓片以及他們製作的藝術坤包之後,前往無極縣城,參觀了那裡的城隍廟和剪紙藝術館。
野風美術中學位於無極縣城北郊,是一所以培養美術特長生的高級中學,現有學生1000多人,每年都有大量的優秀學生考入北大、清華、中央美院等。
成立致辭
河北省採風學會無極分會成立致詞
(河北省採風學會無極分會張國慶)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文友,大家上午好!
感謝大家前來出席河北省採風學會無極分會成立儀式,衷心歡迎各位的到來!
這次活動,也是一次採風,一次雅集,我們分會的成立儀式,只是其中一項內容。除我們本地代表以外,還有省會石家莊及周邊各郊縣,甚至還有北京、保定的朋友。這簡直讓人感動,讓我道一聲:大家辛苦了!
所謂採風,特指對地方民歌民謠的採集,泛指對民情風俗的採集。中國歷史上,不乏採風的光輝典範;兩千多年前的《詩經》,後來的漢樂府詩歌,以及蒲松齡《聊齋志異》,都是在民間採風的基礎上,匯集而成的偉大而不朽的傳世之作。
我們採風分會,有自己的活動場地,那就是野風美術中學,感謝董事長馮建法的支持!今日的野風美術中學,已經不只是一所培養美術人才的學校,而且是一座集教學、寫生、科研、觀光、雅集、文化產業於一體的園林。這讓我想到西晉石崇的金谷園,那是一處詩人雅集的著名園林,故址在今河南洛陽。這些雅集的詩人,就包括中山無極人劉琨。從一定意義上說,野風美術中學,就是我們今天的金谷園!
我們採風分會,還有自己發表採風作品的園地,那就是《無極味道》公眾號,本地報紙《無極之聲》,以及廣電網和微信端。這些發表園地,由副會長王曉攀、秘書長劉偉分別負責。當然,發表作品的園地,還包括河北省採風學會的《採風網》,短短几個月中,我們的劉偉已經在《採風網》發表了數篇作品。
今天,河北省採風學會會長張炳吉等各位領導,特意趕來出席我們分會的成立儀式,讓我們格外感動和溫馨。前不久,張炳吉會長帶隊,我們剛剛進行了為期一周的江西上饒採風,採訪了弋陽、萬年、鉛山、德興、婺源等五個縣市,自然地理,人文風情,秀美鄉村建設……感覺收穫很多,相信也會因此而產生一批優秀的採風作品。我還要感謝今天到會的苟志俊等河北省部落格聯盟的同志們。2014年,河北省部落格聯盟組織了“尋訪抗戰地”紅色之旅大型採風活動。我們在東方可可領導下,冒著酷暑高溫,行程近2000公里,尋訪了石家莊及所屬郊縣範圍內16個抗戰紀念地,發表博文400餘篇,拍攝圖片10萬餘幅,出版了《尋訪抗戰地——石家莊紅色之旅採風文集》,掀起一股紅色之旅熱潮,受到眾多媒體的關注,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河北省採風學會無極分會的成立,旨在整合資源,開闢渠道,促進採風事業的發展。採風跟文學相關,但不僅僅局限於文學;民間文學是採風的產物,但我們的採風,也不僅僅局限於民間文學。與各專業協會比較起來,採風學會橫向聯合,博採眾家之長,也就是說,凡文學、新聞、書法、美術、攝影、曲藝、音樂、舞蹈,以及剪紙工藝等非遺項目,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可以作為我們的採風內容,凡是這些藝術門類的從業人員,都可以憑自己的作品,參加採風學會。採風學會的成立,並不意味著要顛覆哪個群團組織;由於採風學會的性質涵蓋各種文化、藝術門類,參加採風學會,也並不影響會員原來所在團體組織的身份。我們希望與其他團體和平共處,積極促進文化事業的繁榮與發展。
在前不久召開的中國文聯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關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這話闡明了素材、主觀能動性之間的辯證關係,很有道理,令人深受啟發。我想,我們的採風學會之所以名為“學會”,而不是“協會”,就是我們的採風,不是簡單的採集民間素材,我們的寫作,也不是簡單的文字表述,而是意味著採風、寫作的同時,還要研究,研究怎么把故事講得更好一些,研究採風與表達之間的學問,凡是和採風相關的內容,都可以研究。
關注歷史,關注現實,關注人文風情,是我們應有的視野;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是我們起碼要做到的。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對“實事求是”作了精闢的論述:“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繫,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問世,講故事的方式更加豐富多彩。在文藝創作方面,允許不同風格、不同流派、不同題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時存在,百花齊放,自由發展;在學術理論方面,提倡不同學派、不同觀點互相爭鳴,自由討論,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促進文化的發展與繁榮。
關於採風的題材,有歷史文化和現實題材之分;歷史文化自不待言,而現實題材,既應該包括新聞報導中他人的典型事跡,也應該包括作者自己的生活感悟。我自己的體會是,只要走出書齋,就會有所發現。比如我回老家,每每有所感悟,就寫下來,其實也是一種“採風”。走出書齋,到民間去,到生活中去,到不同的地方去,所獲得的見聞和感觸,是坐在書齋里絕對感受不到的。
如此說來,根據這種採風所獲得的素材進行創作,又屬於文學創作範疇。不僅文學創作是這樣,其他藝術門類也是如此。比如畫家走出去寫生,用畫筆描摹自然生態,攝影愛好者用相機記錄生活,本身也叫“採風”。生活是文學藝術的唯一源泉。各藝術門類的藝術家,只要走出去,從生活中、大自然中獲得創作素材的活動,都可以叫做採風。所以,採風是與各藝術門類共有的活動,而不僅僅是寫作者的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讓我們繼承這種傳統,並發揚光大。
儘管我們不乏生動的故事,但我們不能總是消極等待,而應該積極創造機會,只爭朝夕,把那些有文化含量、歷史價值的故事採集上來,整理出來,流傳下去,同時也促進自己的創作。畢淑敏說,人生沒有任何意義,但是我們必須給自己尋找一個意義。河北省採風學會無極分會的成立,身邊故事、生活素材的採集,就是我們賦予自己的一個意義,我們不妨當作自己的使命,從事這項事業。
我們不能改變大氣候,但我們可以吹來一陣清新的風;我們不能改變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拓展人生的寬度,提升人格的厚度。相對社會而言,我們的學會是一個“小圈子”,我們的目標卻是一個大時代。讓我們投身於時代的洪流,採擷生活的源頭活水,為歷史的進步、文化的繁榮,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