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奧爾夫協會

河北奧爾夫協會

河北奧爾夫協會,是河北社會音樂教育研究會的二級協會,2009年四月成立,全名為河北社會音樂教育研究會奧爾夫音樂教育中心,河北各地市設分會理事,主要負責河北省的奧爾夫教學法的推廣和實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北奧爾夫協會
  • 外文名:He Bei Orff-Schulwerk Association.
  • 簡寫為:HBOSA
  • 課程:音樂課程、美樂生活律動課程
協會介紹,創始人,

協會介紹

主要開設課程有:美樂奧爾夫音樂課程、美樂生活律動課程、美樂親子課程等。
河北奧爾夫協會
每年舉辦三次師資培訓和兩次奧爾夫音樂教師師資認證,培訓時間是清明三天假期和寒暑假,認證時間是上半年三月第二周和下半年十二月第一周。
為做好課程的研發,2010年9月,又新開辦了中心的基地園——“伊比呀呀”國際奧爾夫音樂幼稚園,通過在孩子中實際的套用,完善協會課程。辦公地址設在河北石家莊苑東街7號茗秀園。協會本著普及和推廣的宗旨,讓奧爾夫在燕趙大地上儘快開花結果。
河北奧爾夫協會
奧爾夫音樂目前來說是石家莊早教行業比較特立獨行的機構!

創始人

卡爾.奧爾夫(1895—1982),當代世界著名的德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
奧爾夫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個有藝術素養的軍人世家,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卡爾·奧爾夫從小對音樂和戲劇產生濃厚的興趣,這為他成為一個偉大的音樂劇大師奠定了基礎。奧爾夫基本上是自學成才的大師,從少年到青年,他通過自學刻苦鑽研大師們的作品,在不斷地探究大師們的風格中頑強地尋找著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語言:“那種“野生”的具有原本性的音樂、戲劇”。他從不把自己禁錮在某一專業、學科之中,作曲、指揮、戲劇、舞蹈……,他均報有極大熱誠去關注、去研究。
1924年奧爾夫與友人—舞蹈家軍特合作在慕尼黑創辦了一所軍特體操音樂舞蹈學校,即“軍特學校”。在那裡奧爾夫開始了他變革音樂教育的一系列嘗試,如新的節奏教學和將動作與音樂相結合的試驗。在音樂方面最突出的是在音樂與動作教學中突出節奏性樂器,他為了使學生們親自參與奏樂,並通過即興演奏設計自己的音樂,製造出了一套可以合奏用的以打擊方式為主的小樂隊編制樂器。這套已被人們統稱為奧爾夫樂器的教具現已聞名全世界,成為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重要標誌之一。奧爾夫為了實現“儘量使學生能自行設計他們的音樂和為動作伴奏”,他從本土及外國的民俗音樂中找到了編寫教材的源泉。1930年他與終生的合作夥伴凱特曼編寫的教材初版第一捲髮表了。這本教材作為基本的音樂教材練習引導人們走向音樂的原本力量和原本形式,由於其演奏和舞蹈的性質,使外行很容易學會。接著,又陸續出版了許多其他的小冊子,為奧爾夫樂器的練習編配了大量教材,在這個過程中奧爾夫的學生—也是後來一生中最重要的合作夥伴—古麗特·凱特曼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軍特學校”的實驗由於在國內外的旅行演出和在各種國際會議上進行的教學法示範性演出受到許多教育家們的關注,有力地推動了有關音樂教育思想的發展。1932年,一部意味音樂教育革命的作品—《奧爾夫教材——為兒童的音樂,由兒童自己動手的音樂——民歌》已準備出版,但是由於政治和歷史的原因,這個出版計畫擱淺了。奧爾夫決定離開音樂教育去從事專門作曲。1937年以一部十四世紀詩集手抄本創作的音樂劇《卡爾米娜·布拉納》實現了他的突破,四十二歲的他此前已有許多探索性的作品問世,但他稱這種突破為他的“全集”的開端。從1935年至1942年,奧爾夫的三部成名作問世:《卡爾米娜·布拉納》(1934—1937)、《月亮》(1937—1939)、《聰明的女人》(1941—1943)相繼問世。奧爾夫從青年時代起就在追求的“完全戲劇”——一種通向人本的、尋找最初的、原始的、融音樂、舞蹈、戲劇為一體的那種藝術,在這三部作品中得到體現,使他在“完全戲劇”(或稱整體藝術)的創作上已走向成熟,形成了真正的奧爾夫風格。這裡同樣體現了奧爾夫在音樂教育中所體現的那種原本性的原則和理念。1948年到1949年完成《安蒂戈尼》,這部作品綜合音樂、舞蹈、戲劇為一體,而在伴奏樂隊的配器上採用4架鋼琴、59種打擊樂器與人聲的大膽結合,以體現最古老的神話——太陽神與月亮神的結合,剛與柔、健與美的天然合一。這部作品奠定了他在世界上作為大師級的作曲家的聲望。 他在專業作曲上所採用的技法與他在音樂教育上一樣,都是突出節奏性因素,以某種固定音型不斷反覆作音樂發展動力,在旋律中較少使用半音音階和變化音,和聲讓位到更次要的位置,總之無論旋律、伴奏都以古樸、簡潔為創作技法和表現形式。舞台布景、演員服裝的象徵性都是體現他原本性的“完整藝術”的理念。奧爾夫一生耕耘不息,創作了大量音樂作品和音樂戲劇,直到1973年78歲高齡時,還創作了他最後一部大作《世界末日之劇》。
1950年—1960年奧爾夫曾任慕尼黑音樂學院作曲大師班教授和負責人,他的教學是以讓學生髮現自我為宗旨,這在專業音樂教育領域仍貫穿他一生的教育思想。奧爾夫從1948年開始為巴伐利亞電台編寫“學校音樂教育”,連續播了五年,受到學校的熱烈歡迎。1950—1954年出版了五卷本《學校音樂》(《Orff-Schulwerck》),被歐美各國相繼翻譯出版介紹到世界各地。這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具有奠基性意義的大事。1961年在奧地利薩爾斯堡“莫扎特音樂及造型藝術大學”成立了“奧爾夫學院”,建立起第一個奧爾夫教學法的研究和培訓中心。1962年奧爾夫和凱特曼訪問日本,在日本掀起研究和實踐奧爾夫教法熱潮。奧爾夫教學法與東方文化的結合開始了奧爾夫教學法新的里程。
1982年奧爾夫在慕尼黑他的家中去世,享年87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