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鍋屯鄉位於南票區北部,鄉政府駐地距區政府5公里,處於北緯41°8′,東經120°42′。常住人口12455人(2017年),面積97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沙鍋屯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中國東北
- 下轄地區:11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沙鍋屯村
- 地理位置: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區北部
- 面積:97平方公里
- 人口:12455人(2017年)
- 氣候條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金代石塔
地理環境,區劃人口,經濟,金代石塔,洞穴遺址,地圖信息,
地理環境
境內地勢屬丘陵山區,四周群山連綿,中部丘陵起伏,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貌結構大體為“六山、一水、三分田”。平均海拔高度200米以下。境內大小山峰14座,西北有香爐山,主峰海拔516米,西南有富隆山,主峰海拔305米,中部有高力山,主峰海拔426.6米,群山構成境內較高的地勢,山間形成十字型的長溝寬谷。全鄉29個自然屯,多以溝、砬、洞得名,如:盤道溝、紅石砬、石佛洞等。境內無較大河流,只有3條季節河,繞行於鄉內溝谷間。新沙河發源地上新安石佛洞,流經上新安,下新安,孫家灣、沙鍋屯、下廟子、黃甲屯、申家屯,入女兒河,境內全長17.84公里;高楊河發源地楊家屯北溝,流經楊家屯、高家屯、趙家屯、下廟子、黃甲屯、申家屯,入女兒河,境內全長4.85公里;雙富河發源地雙塔溝北溝,流經雙塔溝、後富隆山、前富隆山、霄雲洞,入女兒河,境內全長3.5公里。
全鄉屬大陸性氣候,常年溫差較大,全年平均氣溫10℃左右,最高氣溫38℃,最低氣溫-24℃,年平均降水量640毫米,無霜期180天,耕地面積23800畝,占總面積的16%,系山間坡地,均為紅粘土和沙壤土。森林覆蓋率達35%。地下礦藏有煤炭、石灰石、黏土、大理石等。
區劃人口
沙鍋屯鄉因駐地沙鍋屯村而得名。沙鍋屯鄉下轄11個行政村,36個村民小組,29個自然屯。該鄉主要以漢族為主,其次以滿蒙為多,其中滿族人口2019人,占全鄉總人口20 %,蒙古族人口 633人 ,占全鄉總人口 5%。
常住人口12455人(2017年)。
經濟
全鄉擁有勞動力5947人,外出務工650人,常年務農1900人。2011年全鄉人均收入5364元。
金代石塔
沙鍋屯鄉的石塔座落在石龍山上,建於金泰和六年(1206年),為省級保護文物。塔為石築六角五級,高約5米,用十塊石材雕刻接砌而成,置於一塊沉積岩的巨石上。塔座為須彌式,束腰各面均雕一門,內雕一獸,神態各異。塔身雕有蓮座,每面正中有尖拱式佛龕,置坐佛於蓮花之上。龕上雕有花紋,飾寶蓋。各角雕圓形倚柱。塔身之上用五塊石材雕成塔檐,六角翹起,逐層收斂,最上層六角攢尖,刻玉珠塔剎。檐上部雕脊、獸、瓦,角脊前端留有掛風鐸的圓孔。塔西南岩石上刻有“泰和六年七月”。
沙鍋屯石塔在佛教建築史上有很重要的位置,載入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等多部典籍。
洞穴遺址
沙鍋屯古人類洞穴遺址
仰韶文化為新石器文化,生產工具以磨製石器為主,骨器甚精,屬於母系氏族公社繁榮階段。經測定,整箇中原地區各種不同類型的仰韶文化,均約起於公元前5000年,終於公元前3000年左右。因其常見彩陶,故又稱之為彩陶文化。“沙鍋屯古人類洞穴遺址”的發現,表明我們的祖先早在五六千年前就在葫蘆島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息。同時也揭示出葫蘆島與中原地區在原始社會時期就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繫,是形成源遠流長的中國原始文明的重要地區之一。
地圖信息
地址:葫蘆島市南票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