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沙揚娜拉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字詞注釋
⑴蜜甜:同甜蜜,形容親熱而令人愉快
⑵沙揚娜拉:日語“再見”“的音譯。
英文譯文
Sand Yang Nora -- To a Japanese lady
The tenderness of the bowling at bestlike a lotus flower who is shy to face the cool wind.
Holding a cherish,
Holding a cherish,
The cherish bears sweet sadness,
Bye!
創作背景
《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一詩寫於1924年5月徐志摩陪泰戈爾訪日期間。
1924年5月,
泰戈爾、徐志摩攜手遊歷了
東瀛島國。在回國後撰寫的《落葉》一文中,他盛讚日本人民在經歷了毀滅性大地震後,萬眾一心重建家園的勇毅精神,並呼籲中國青年也要永遠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人生。
除此之外,作者在日本也深深感受到日本女郎的獨特風情。因而扶桑之行的另一個紀念作品便是長詩《沙揚娜拉》。最初的規模是18個小節,收入1925年8月版的《志摩的詩》。再版時,詩人拿掉了前面17個小節,只剩下題獻為“贈日本女郎”的最後一個小節。
詩詞鑑賞
文學賞析
《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這首詩以其簡練的筆法,給讀者留下較大的想像空間。開頭一句“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表現詩人對日本女郎柔情蜜意的深深眷戀。這位日本女郎在與詩人分別之際,似有不少話想說而叉羞於啟齒,於是含情脈脈地低頭鞠躬。那種欲言又止的舉動,正表現了日本女性的賢淑、溫存與莊重。同是寫離別,日本女郎與詩人告別,畢竟不同於中國女子與情人的告別,對作者自是別有一番情趣,所以詩人感慨系之,對此記憶猶新。
第二句用一個比喻“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以水蓮花在涼風吹拂下的顫動作比,為了突出其柔媚的風致,進而刻畫女郎的嫻靜與純美。但要看到,這句詩表面上寫這位女郎的體態弱不禁風,其實是襯托女郎在離情別緒的內心痛楚,氣氛孤單淒涼。通過這一比喻,讀者的想像力即可超出現實的空間,飛翔得更加高遠了。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女郎把內心複雜的情感化作一聲聲的“珍重”來表達自己對對方難以割捨的愛慕敬仰之意。
通過語句重疊。平凡而韻味實足,正如第四句所寫“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詩人在品味這一聲聲“珍重”里所包含的“蜜甜的憂愁”後,以“沙揚娜拉”這一平常然而誠摯的告別詞結束,不僅是點題,而且通過這包含著複雜情誼的語調,把女郎聲聲囑咐,殷殷叮嚀的眷念心情傳達出來。這句“沙揚娜拉”是深情的呼喚,也是美好的祝願。
這首詩十分微妙而逼真地勾勒出送別女郎的形態和內心活動。短短五句,既有語言又有動作,更有纏綿的情意,寥寥數語,而形象呼之欲出,充分顯示了詩人傳神的藝術功力。
作者自評
如徐志摩在《猛虎集·序文》里所言:“在這集子裡(指《志摩的詩》)初期的洶湧性雖已消減,但大部分還是情感的無關攔的泛濫,什麼詩的藝術或技巧都談不到.....我的筆本來是最不受羈勒的一匹野馬,看到了一多的謹嚴的作品我方才憬悟到我自己的野性;但我素性的落拓始終不容我追隨一多他們在詩的理論方面下過任何細密的工夫。”
作者簡介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寧人,原名章垿,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詩人。1918年赴美留學學習經濟,1921年赴英國留學。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1930年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任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
翡冷翠的一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