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打旺炭疽病主要為害葉片,也為害莖部。葉兩面均有病斑,葉部病斑圓形或形狀不規則,黃褐色,邊緣不清晰,病斑稍隆起,後期可擴展匯合占據整個小葉。
症狀,病原特徵,分布與危害,
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也為害莖部。葉兩面均有病斑,葉部病斑圓形或形狀不規則,黃褐色,邊緣不清晰,病斑稍隆起,後期可擴展匯合占據整個小葉。病斑上密布小黑點,為病原菌的子囊殼。莖部病斑長形至不規則,黃褐色,稍隆起,後期病組織乾枯,呈灰白色,稍凹陷,並密生小黑點狀子囊殼。
病原特徵
為一種小叢殼菌(Glomerella sp.)子囊殼黑褐色,燒瓶狀,埋生寄主組織內,孔口突出於表皮之外,喙部明顯,子囊殼直徑137-274微米, 殼壁上近孔口處生有多數黑色剛毛。剛毛不分枝,直形,有 1-6 個隔膜,頂部尖細,大小40-238微米×4-5微米。子囊多數,棍棒狀,頂部和柄部略窄細,頂部壁厚,中央有一縱行管道, 用腆染色時,頂壁不呈藍色。子囊大小59-132微米×7-12微米(平均80.5微米×14.3微米),內含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無色透明,單細胞,卵圓形,橢圓形,直或略彎,大小8-25微米×5.3-1微米(平均 18微米×8.3微米)。子囊間有側絲,線狀,無色,稍長於子囊。此菌形態類似圍小叢殼,但未發現其無性世代。多發生於7-10月。侯天爵等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地區及遼寧西部,發現以為害莖稈為主的、由半知菌中的刺盤孢(Colletotrichum sp.) 引起的炭疽病。莖稈上病斑與小叢殼菌引起的病斑相似,但病斑上的小黑點是分生孢子盤而不是子囊殼。其分生孢子盤半球形或平頂圓錐形,直徑 50-350微米。剛毛多,暗色,有隔膜。分生孢子新月形,有顆粒狀內含物或稱油滴,大小15-25微米×3-5微米。此菌顯然不同於圍小叢殼的無性世代膠孢刺盤孢(G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而很像平頭刺盤孢(洋扁豆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Schw.)Andrus et Moore)。
分布與危害
分布在我國陝西、北京和江蘇等省市,發病率可高達90%,使葉、莖大量枯死,是沙打旺的重要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