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沙堰鎮位於新野縣城北13千米處。北抵宛城區瓦店鎮,南連溧河鋪、城郊鄉,東接施庵鎮,西毗樊集鄉。南北長13千米,東西寬9千米,面積79.99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45789人(2017年)。轄翟莊、李莊、霞霧溪、南、北、拐里、呂營、冀莊、陳營、曹坡、李營、肖莊、丁莊、葉橋、趙湖、夏官營、車灣、焦店、孟營、賀莊、秦堰21個行政村,69個自然村,211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沙堰南村。
地勢平坦。老白河、老溧河、鴨灌三分乾三支渠縱貫南北。S103線穿境而過,距“二廣”高速公路僅8千米。古蹟有漢育陽縣遺址、鄧禹祠,三國故跡鵲尾坡、薦賢嶺,明太子閣、召父渠等古蹟。
[郵編]473545 [代碼]411329102:~200翟莊村 ~201李莊村 ~202霞霧溪村 ~203南村 ~204北村 ~205拐里村 ~206呂營村 ~207冀莊村 ~208陳營村 ~209曹坡村 ~210李營村 ~211肖莊村 ~212丁莊村 ~213葉橋村 ~214趙湖村 ~215夏官營村 ~216車灣村 ~217焦店村 ~218孟營村 ~219賀莊村 ~220秦堰村
沿革
因西漢南陽太守召信臣興修水利立沙圍堰而得名。1958年建沙堰公社,1984年改鄉,1985年建鎮。位於新野縣城東北,距縣城13千米。1997年,面積80平方千米,人口4.8萬。豫022省道過境,轄沙堰南、沙堰北、翟莊、李莊、霞霧溪、拐里、呂營、冀莊、陳營、曹坡、肖莊、李營、丁莊、趙湖、葉橋、夏官營、車灣、焦店、賀莊、橫堤鋪、秦堰21個行政村。
鄉鎮概況
沙堰鎮北抵
宛城區瓦店鎮,南連溧河鋪、
城郊鄉,東接
施庵鎮,西毗
樊集鄉。南北長13公里,東西寬9公里,總面積79.99平方千米(2017年)。轄21個行政村,69個自然村,211個村民小組,45789人(2017年),6.67萬畝耕地。耕地東部砂礓黑粘土質,西部砂壤黃土為主,土質肥沃,地勢平坦。交通便利,S103線穿境而過,距“二廣”高速公路僅8公里。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800—1400毫米,水利條件優越,“兩河一渠(老白河、老溧河、鴨灌三分乾三支渠)”縱貫南北。
全鎮地勢平坦,東部有溧河,西部有老白河,中部鴨灌三分乾渠蜿蜒而過,均為季節性河流,起排水作用。土壤多為黑老土和少量黃老土、灰兩合土,適宜花生、棉花、玉米、大豆、梨棗、獼猴桃等多種作物生長。境內還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已探明儲量量在10萬噸以上,河南油田正在該鎮境內開採,有油井6座。境內道路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省道S103線縱貫全境,鎮域內鄉村公路交織,電力充足,通訊便利,寬頻網,移動通訊,程控電話與全國相連。
行政區劃
沙堰鎮轄21個村委會:翟莊村、李莊村、霞霧溪村、南村、北村、拐里村、呂營村、冀莊村、陳營村、曹坡村、李營村、肖莊村、丁莊村、葉橋村、趙湖村、夏官營村、車灣村、焦店村、孟營村、賀莊村、秦堰村(210個村民小組)。
經濟發展
2007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6.9億元,同比增長39%;實現工業總產值12.2億元,同比增長45%;實現農業總產值4.7億元,同比增長2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500元,同比增長11%;財政收入完成158萬元,同比增長130%,整體實力位居全縣前列。
工業化發展不斷突破,經濟總量擴張加快。突出非公有制經濟和招商引資工作,不斷炒熱乾群思想,狠抓項目信息蒐集,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最佳化發展環境,使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獲得歷史突破,經濟總量不斷擴張。全鎮已形成棉紡加工為龍頭,以花生等農副產品加工為主體的非公制企業發展格局。
三大支柱不斷壯大,農業產業化穩步推進。突出園區,兼固大田,科技長入,無公害生產,全鎮蔬菜總面積達到2.1萬畝,已成為南陽市重要的蔬菜生產基地。以皮雜肉牛為主多元發展的畜牧養殖業獲“南陽市標準化生產先進單位”。年花生種植面積5萬畝以上,加工鏈條逐步拉長,成為豫西南最大的花生市場。
示範點作用明顯發揮,新農村建設逐步推開。以“四新”為內容,以“四有四通四化”為標準,以“典型帶動、梯次推進”為思路,加快推進,把握原則,講求實效,我鎮趙湖、南村、焦店3個縣級示範點的新農村建設一直走在全縣前列。特別是趙湖村已實現了“六個一”,即建成了一條環村路,修通了一條自來水,架通了一條有線電視網,興起了一個小集鎮,美化了一個村委大院,引進了一個大個項目。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統籌推進,各項事業成效顯著。有線電視發展總量突破1700家,獲南陽市“廣播電視工作先進單位”。2007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8%,獲省級“衛生先進單位”。人口與計畫生育目標圓滿完成,獲省級“便民服務先進單位”。全鎮電話安裝總量上升到7600門,行動電話用戶達到7000部。
歷史古蹟
史載諸葛亮火燒新野(今河南新野縣)後,全城樹木皆成灰燼,唯有城西門內一棵桑樹卻枝葉未損。相傳這裡原來就有一株老桑樹。一次,關羽順手將坐騎拴在老桑樹上。又餓又累的戰馬把樹皮啃光了,那棵老桑樹很快枯死。後來,關羽親手在原處栽下了一棵新桑。在火燒新野時,這株新桑卻倖存下來,並越長越旺。後人便圍樹修起了一座磚城,世稱“漢桑城”。
自新野縣城北上15公里,便是三國古鎮沙堰。如今,沙堰鎮政府院內有一株粗大的桑樹。當年,曹操親率50萬大軍殺奔新野。諸葛亮制訂了先燒後淹曹兵的周密計畫,派關羽在沙堰埋伏。激戰前夜,關羽和袍睡在這棵桑樹下。曹軍殺入新野空城後被燒得焦頭爛額,大敗而逃,渡河時被關羽提閘放水淹死眾多。為此,後人又仿照新野縣城內的漢桑城,建起了另一座漢桑城。
境內現存古文化遺址有西漢時期的召父渠遺址、新石器時代的倉疙瘩遺址、翟官墳遺址和馬莊崗遺址,漢代新安鋪遺址、古戰場遺址雀尾坡、關宿桑。關宿桑相傳為關公擔閘放水淹曹,晚上休息所倚之樹,歷經千年仍枝繁葉茂,為三國旅遊線景點之一。召父渠系西漢南陽太守召信臣在此圍沙成堰,修渠灌溉農田,後人稱之為召父渠,召父渠遺址為新野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城遺址有育陽城遺址和義陽郡治遺址;出土文物有漢高密侯鄧氏家譜碑、明萬曆年間父子三進士馬化龍、馬之騏、馬之駿馬氏家譜碑等碑誌文共20通(合),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鐮、石鑿等石器和商周陶器、春秋時代及諸後朝代的銅鐵器、漢畫像磚等其中銅鐵矢鏃居多,顯系古戰爭遺物。三國時期劉備送徐遮的分手嶺和薦賢坡依稀可見。沙堰四門石碣即為歷史名鎮的概要。東門字為“伏宿揚輝”,系指關公屯紮於此,晝夜練兵,刀光劍影在日月星光下揚起陣陣波輝;西門為“鵲跡風古”,由地瑚加古戰場而名;北門為“回首薦賢”,意在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孔明;南門為“囊沙遺蹤”,歌頌昔年召伯興修水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