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城鎮第三國小始建於建國前,改建於1987年。占地面積5486平方米。設有1--6年級20個教學班,現有學生958名,教職工83名(包括幼稚園教師),其中本科學歷27人,大專學歷40名,中師16人,學歷全部達標;中學高級教師1名,國小高級教師60名,國小一級教師22名。 幾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學校加大現代教育投入,深化現代教育管理,堅持現代教育研究,實現信息技術與學校整體工作整合,提高了綜合辦學水平。 學校先後成為教育部“中國小教師綜合素質培訓項目實驗學校”“河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省、市“科研型先導學校”,市“藝術教育示範校”;縣“辦學水平示範校”。教科研、教學、少先隊、工會、國防教育、勤工儉學、綜合治理等工作也被評為各級先進。 學校擁有了一支奉獻精神、拼搏精神和團隊精神的科研型教師隊伍。先後有28名教師被評為省、市、縣級骨幹教師,市人大代表、巾幗建功標兵、十佳女教師、三八紅旗手;縣教學成果一等獎、第十屆縣委候補委員,市、縣模範教師、優秀教師,市、縣優秀班主任、優秀輔導員。教師撰寫的論文有23篇分別獲市、省、國家一、二、三等獎、優秀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城第三國小
- 始建於:1949年前,
- 改建於:1987年
- 占地面積:5486 m
前進中的沙城三小,強化細節抓管理突出校本搞教研,
前進中的沙城三小
學生在這裡快樂健康成長,參加各級組織的各類競賽有189人次分獲全國、省、市、縣獎勵。
強化細節抓管理突出校本搞教研
懷來縣沙城第三國小
學校基本情況
沙城鎮第三國小是一所含幼稚園、國小一體的學校。現有73名教職工。1210名學生,其中1—6年級20個教學班,幼稚園4個教學班。
年初我們確立了2010年學校教學工作的主題是:強化細節抓管理,突出校本搞教研。
一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三提升”活動的引領下,緊緊圍繞懷來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2010年教學研究年的總體目標,堅持"樹人為本,質量為根,特色為翼,依法治校,科研興校,實幹強校"的總體思路。本著教學研究為深化教育改革服務、為教育決策服務、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的宗旨,圍繞學校在各級立項的“十一五”課題,探討現代教育思想,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提升了的辦學水平:今年,學校承擔的各級“十一五”課題有六項已結題。其中承擔河北省電教館的4個課題均圓滿結題,並獲省一個一等獎、兩個二等獎、一個三等獎。承擔的省規劃辦課題也已結題,市電教館課題結題並獲三等獎。在此基礎上學校重點抓了全校性的三項實驗:一是倡導教師“教學反思”,二是“學習好習慣伴我成長”,三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
具體做法:
一、在行動中引領
抓好班子,做好規劃,是學校工作創新局面,求新發展的保證。因此,學校建立了領導聽、評課制度,分學科管理辦法。校領導班子都作為主持人各帶領一個團隊分別承擔了國家級、省級的十一五實驗課題任務,現在全部結題,均獲得了各級獎勵。韓曉慧主持承擔的中央電教館十一五課題《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國小學與教策略的創新研究》獲省一等獎,
,,,付曉雲、連桐孝、劉永萍主持承擔的省十一五課題分獲省二、三等獎。
在此基礎上領導班子成員堅持和教師一同感受參加培訓的充實,一同分享教科研的成果,一同感悟新課程的真諦,一同探討說課、講課、評課的有效途徑,一同感受成功的喜悅。真正形成了校領導懂管理、通教育、會教學的領導群體。
二、在規劃中建設
學校在做好長中期規劃,定好每學年計畫的基礎上,制定了軟硬體建設分階段滾動型發展的思路,提出了教師培訓在前,套用開發緊隨,投入產出對應,資源高度共享的措施。堅持“超前與實用並重、硬體與軟體並舉、借鑑與創新並行,建設與使用同步”的原則,今年我們重新建設了計算機教室,安裝10兆計算機寬頻專線,購置了兩個辦公室的計算機,為幼稚園班班配置了電視機、VCD。學校現有圖書室2個、計算機室1個、多功能綜合室1個、語音室1個、簡易多媒體教室4個,其他各室都按標準配備。教學儀器達到了一類標準要求,圖書室藏書生均30.07冊。電教設備遠遠超出一類配備標準,使辦學條件逐步趨向現代化。不僅滿足了學生在Windows環境下獲取知識的需要,實現了點對點師生互動式教學,為師生上網學習交流提供網路支持,而且促進了學校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三、在建制中管理
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教學研究發展規劃,在學年、學期工作計畫中,體現明確的目標,具體的教學研究內容,並制定了校本教研製度,把理論學習、學科專業知識學習納入學校常規工作,建立了學校領導聽課、兼課制度,有聽課、兼課的具體要求,建立教學研究制度,規定每周三下午第三節課開始為綜合學科教研活動時間,周四為語文、英語教研活動時間,周五為數學、科學教研活動時間,使校本研修成為每一位教師的自覺行動。在此基礎上重新修訂了校領導目標管理細則、教師績效工資發放辦法、教職工考評方案、教師工作量管理細則、班級管理量化細則等。
四、在管理中建網
“管理也是生產力”領導班子形成了這樣的共識。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教學研究領導小組,下設學校中層為組長的研究組、管理組。各級人員實行分層管理,主管領導定期了解有關情況,總結經驗,並對每一階段的工作提出具體指導意見。
為使教育形成合力,提高工作實效,學校推行了“四線四塊” 管理機制。面對兩個校區的現實,我們實行了管理重心下移策略,逐步將管理模式由權力型、行政型向法制制度型、合作型、學術型過渡。實行了“四線四塊”管理制:縱向分校務、教務、總務和黨務四條線;橫向分幼稚園,1、2年級,3、4年級,5、6年級四大塊。校長和書記每人聯繫兩條線,一個中層幹部和幼兒專乾每人分管一個塊,大家牢牢把握好四個基本環節:起始環節----中心環節——中繼環節——終結環節。起始計畫管理要求實;中心實施管理要求嚴;中繼檢查管理要求準;終結總結管理要求正。凡關係到教職工切身利益的焦點問題都在透明、公開、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進行,特別是對教學評價關係到教師績效工資掛鈎的問題,都是在自評的基礎上,通過全體教師大會評議,最後在校務公開欄進行公示實施。由於“四線四塊”相互兼顧,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檢查到位,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管理模式,保證了學校大機器正常高效地運轉。
五、在操作中規範
教學工作我們以“精細化管理”為重點,最佳化常態管理,講求管理策略,努力追求管理績效的最最佳化。
1、學校加強了教學過程的監控。常規教學抓落實,第一是推行了“嚴格常規教學、嚴格過程管理、嚴格質量評價”的工作方法,重點抓了“四個強化”:一是強化開全開足課程,二是強化常規教學管理,三是強化面向全體學生,四是強化全面評估,確保教學工作正常運轉。第二是結合我縣開展的“教學研究年”活動目標,夯實每一節課。教導處以保證每一節課的質量為切入點,特別注重了課堂教學的風格、內涵和實效,抓好計畫、備課、上課、作業批改和課外輔導關,使每一節課都能讓學生有所學、有所得。
2、質量分析抓過程。第一為防止重語數外科,輕綜合科現象的發生,我們從“三查”做起,即學校管理人員隨時做好抽查,教務處組織定期檢查和年級組自評自查,做到檢、記、評三結合,有力的措施促進了教研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各學科課堂教學效益,減輕了學生課業負擔,教學成績明顯提高。第二以《教學常規》為準繩,規範教學每個環節,逐步落實,對外的展示課、研究課廣受好評,各級評優課均獲佳績。
3、加強教師業務檔案管理。我校教師均有個人業務檔案,將凡是能反映自己教學歷程、教學成績的資料,裝入個人業務檔案盒,檔案資料突出個人教學特色。
六、在培訓中積澱
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落實科研任務、促進科研專題研究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因此,我們提出了“校長要懂,骨幹要精,全體教師要會”的目標,積極幫助教師搭建成長平台,廣開進修、培訓之路,為教師建立“有源活水”。
按照“入門、合格、骨幹、帶頭人、專家”的思路,先後由校長、骨幹教師分別參加了國家級、省、市、縣級的骨幹教師培訓,各級課題實驗培訓等。
全體教師會培訓分為3個層次⑴普及型⑵提高型⑶研修型。培訓方式分為3種渠道: ⑴東奔西走網路信息:學科帶頭人參加國家級、省、市、縣級培訓會、研討會,參觀考察等。⑵滾動培訓:骨幹教師參加了上級培訓之後,回校對全體教師進行再培訓,達到全員培訓的目的。⑶與大師對話:我們聘請了北京教科院的張娜博士長期當我們的教科研顧問,他除根據我們的需要定期到學校講座外,還與我們建立了網上長期互動交流機制,並幫助我們建起了自己學校的教育部落格網,全體教師得到了不定期的培訓。
七、在實施中探索
作為“河北省科研型先導學校”“河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張家口市藝術教育示範學校”。自然是全省國小教育改革的實驗基地之一,肩負著“創特色,做示範,敢超前”的重任。因此我們把教學研究作為教育科研的先導,推進素質教育的有力槓桿。
教學工作是學校工作的核心,科研工作是搞好教學工作的前提,教學和教研不能截然分開,有效的教學不是日復一日地簡單重複,而是教師自覺學習新的教育成果和理論,充滿激情的創造性探索活動。下面以我校承擔的國家、省4個“十一五” 有關發展信息技術的課題研究為例,具體來談,我們通過科研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所經歷的以下幾個階段:
1.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形式的階段
這個階段是以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為主的演示型教學模式,運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幾個常用的軟體,教師把計算機作為教學媒體使用,主要用於課堂教學中的演示,大大增強了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
2.信息技術為教學內容服務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我們倡導的是信息技術與具體的學科教學相結合。主要是利用計算機工具的具體功能進行教學,如:《簡單的統計》教師以統計知識教學為主要目標。學生通過計算機對每組數字用不同圖表顯示,判斷用哪種圖表更合適,培養了學生的分析套用能力,提高了教學效率。
3.信息技術為教學過程服務的階段
這個階段的“整合”是在前兩個階段實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工作是從網際網路搜尋相關資料充實課堂教學內容。從單一的數學學科拓展到全校各個學科。
4.信息技術與教學全面整合階段
這一階段的特點是運用Internet和省遠程教育網輔助教學,信息技術的運用領域拓展到教師出題、學生上網查閱、課堂討論交流、學後置疑、再上網查閱、歸納構建知識體系、運用知識等過程。
實踐讓我們認識到,無論是信息技術還是其他的科研課題,都只是促進教育教學的手段,教科研的目的和任務最終要落實到為教學服務這個根本上。
(二)堅持科研與教研結合
科研和教研的目標是一致的,解決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是學校教科研工作的根本,而開展教學研究的根本也是研究教學規律、提高教學質量。因此,以科研帶動教研,以教研促進科研,才能不斷提高研究的層次和水平,使教育科研不斷上新台階。基於這樣的理解,我們堅持科研與教研有機結合,今年重點嘗試了教師教學反思研究問題。
1、教學反思
華東師大葉瀾教授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不會反思的教師,他的教學能力和水平至多只是經驗的累積,能夠不斷反思的教師,他的教育智慧就會隨之不斷增長。通過實踐,我們體會到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從每天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中發現自身的教學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提升自身的專業化水平。我們把教師有效的教學反思分為四類:
首先是過程的反思:(1)課後反思(2)周后反思或單元反思、(3)月後反思(4)期中、期末反思。
其次是成功經驗的反思。“經驗+反思=成長”的觀點已被教師接受。教師對自己教學過程中感覺較為成功的經驗進行思考,從“支離破碎”經驗中抽象教學規律。不斷的在這樣的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實踐,使經驗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並轉化成了教師進一步提升自己教學能力的底蘊和實力。
第三是對失敗教訓的反思。課堂教學中難免有這樣那樣的不足甚至缺憾,教師通過對敗筆之處的反思作深刻的剖析,並設計有效的改進方案,這樣持之以恆,我們看到了教師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
第四是教學創新點的反思。教師重新回顧、感悟課堂教學中的創新點生成的情境,從而積累自己的創新經驗,使創新成為教師的職業習慣。
在此基礎上我們採取了以下措施:
⑴完善教研機構及教研製度,營造開放、民主、有效的校本教研機制。
⑵以“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核心要素,建立以教學反思,主題式沙龍、與外校交流、主題式教研活動、聽課、評課、說課、案例分析、論壇個人專貼等為基本形式的教研製度。
⑶開設校內公開教學活動,做好優秀課例、教學片段的收集整理工作,鼓勵教師積極撰寫經驗文章,參與各級交流、評獎、發表。
⑷加強集體備課,年級組教師共同鑽研教材,吃透教材,用活教材,同時充分發揮每位教師的才智,互相取長補短,從而保證課堂四十分鐘的有效性。
通過這樣無數次“深度談話”的過程,領會理論、研究問題、總結規律,促進教育理論水平的提高,推動學校工作快速、持續、健康發展。
2、科研反思
對科研的反思主要體現在對選題理解與實施的變化上。我們把選題立項看成是實驗成功的保障。因此,我們選題的原則是:符合時代特徵,打破影響素質教育實施瓶頸。考慮實用性、有效性、科學性和可測性。今年我們對學校已承擔過並獲國家、省獎的“九五”“十五”“十一五”課題系統進行了反思,比較了這些課題的實驗目標,實施過程中的得與失。如:我們承擔的教育部“九五”課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生語文素質提高》強調的是突出教師如何教;承擔的中央電教館“十五”課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強調的是“雙主教學模式”;而“十一五”課題《信息技術條件下國小學與教策略的創新研究》核心是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原理,創設多元化的軟、硬體教學環境,最大限度地為學生主動發展創造相對寬鬆的時間和空間,還學生以讀書權、討論權、思考權和發展權。現在我們已計畫承擔有關信息技術十二五課題,其重點是以發展我們已實驗過的信息技術課題為主攻目標,重新審視本校已形成的信息技術條件下教學策略的成果,對其進行總結、整理、加工、發展。使經過這樣歷程的教師和學生,能夠更有效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最佳化自己的教學策略和學習策略,科學地確立信心,從而獲得儘量大的教與學的效益,實現素質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
(三)堅持課堂教學與培養學習習慣結合
課堂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主陣地。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習從內心出發,不走彎路而達到高境界。大綱也指出:“教師要按照各個年級的教學要求,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本學年我們主要從以下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1、準備上課習慣2.專心聽課習慣3、認真書寫習慣4、喜歡讀書習慣5.獨立完成作業習慣6、大聲發言習慣等。
具體措施:
一是政策引導。學校出台了《關於加強小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的意見》,內容重點對應著重培養學生哪些學習習慣、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應注意的問題等做出規定,引導廣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開展良好學習習慣培養。
二是創設氛圍
1、明確全校教師人人都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主體,使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真正深入到了課堂當中,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2、加強校園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教育板塊的宣傳布置。校園廣播、校園電視、宣傳欄等都適當增加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方面的內容。
3、開展豐富多彩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是明確要求。針對學校制定的《意見》,戰略上,高標準、嚴要求;策略上,循序漸進、因勢利導。各年級教師根據學校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工作的統一安排,學生的年齡特點,制訂出切實可行的計畫,保證目標的達成。同時,根據實踐情況,學校每學期中召開一次“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途徑與方法研究”階段分析會,及時對相關要求和方法進行修改,不斷提高培養效果。
四是典型引領。選擇成績突出的班級,舉行小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教育現場會,介紹推廣該班經驗。安排優秀教師講示範觀摩課,並組織研討,學習先進,促進後進。
五是家校合作。做好宣傳工作,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建立了“學習習慣培養家校聯繫會”制度,學期中互通情況,使孩子的習慣培養在親職教育中得以鞏固和延伸。
如:在學校組織的培養學生學習習慣“教研沙龍”中,梁志雲老師總結到:“聽”是一個重要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孩子“聽“的習慣不好,將會極大地影響他們的學習效率。她在教學中發現學生有這樣幾種傾向:還沒有聽完老師的要求,便開始活動了;在一個同學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其餘同學便沒有耐心聽下去,著急地代替他回答;有的學生不願靜下心來聽老師讀題,往往審錯題意;還有的學生在老師留作業時沒有認真聽,等到別人都寫上作業了,他再問一遍。針對對以上情況,她制定了“學生聽講習慣的培養”計畫,在此基礎上,她談了培養專心聽課習慣的具體做法:
⊙以身作則。老師是學生們的偶像,老師的一舉一動會帶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當學生在發言的時候,教師帶頭傾聽。在學生髮言的過程中,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打斷學生的回答。對學生的發言,給予適當的評價。
⊙細化要求。上課時間到底怎樣才算認真聽?給孩子的是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細化了的要求。如:聽的時候眼睛注視著老師或發言的人;要聽清老師或發言的人的說的每一句話,腦子裡不想其他事;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不插嘴等等。
⊙階段評價。對孩子一階段“聽”的表現,做一個總結。評價時分為自評、互評、教師評。內容為教師提出的聽的要求。通過評價,發揚優點,更重要的是指出孩子們的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
⊙表揚鼓勵。哪些孩子做得特別好的,要及時進行鼓勵。
⊙樹立榜樣。我們請一些優秀的學生介紹他們好的聽講方法,用學生身邊的事例來教學生。
⊙調動情感。根據新授知識的要求,精心設計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們進一步探索問題的能力。
⊙注重反思。通過對孩子聽課情況的觀察,進行課後的自我反思。
六年級的劉永萍老師在經驗交流會中說:她曾比較過先進學生和後進學生的差異,重要的一點是前者都有比較明確具體的學習計畫,而後者大多是學到哪裡算哪裡,或別人指向哪裡自己就到哪裡,或老師指向哪裡自己也不到哪裡,自己又管不住自己,每天常在無所事事中度過。所以她首先選擇並制定了“培養學生學習計畫的習慣”,然後主要引導學生制定課時學習計畫、日學習計畫、周學習計畫以及學期學習計畫,引導學生按照計畫去學習,然後通過一定的檢測方法,來檢驗學習計畫的完成情況以及計畫在學生的學習中所起的作用。
全體教師就是這樣堅持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工作為研究提供了實踐資料,研究推動了工作效率的穩定提高。
八、在實踐中感悟
我們堅持把實踐作為教學研究的基本組成部分,貫穿於教學研究活動的始終。使教學研究活動在實踐——反思——實踐的循環往復中規範,逐漸實現對本校教育現狀的改造。使我們對教學研究也有了新的認識:
①能夠讓教師在教學研究的過程中理解教學研究的目的和任務
② 能夠讓教師在教學研究的過程中轉變觀念,重新審視課程與教學問題,在課堂教學的層面將新的課程理念貫徹下去,使課堂教學發生新的變化,創造性地開展教學。
③ 能夠在教學研究的過程中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校的發展。本次教學研究年活動提高了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因此也能帶動了學校的發展。
九、在進程中發展
學校的課題研究經歷了從承擔河北省電教館“八五”課題到承擔國家級“十一五”實驗課題的過程,研究工作也是從一般號召、自發、分散的研究變為有計畫、有組織、分級管理的研究,從單項、單學科、短周期的研究,發展到多學科、學校整體、長周期的研究;從單純的技術人員研究,發展成為教師、各級教學人員共同參加的群體研究;從教師個人選定課題研究,發展成為承擔縣、市、省及中央電教館“十一五”課題研究,從套用研究向理論研究方向發展,研究的方法逐步走向了科學化。走科研興校,科研興教之路已成了大家的共識。
十、在求索中收穫
通過有效的教學研究工作,學校面貌有了根本的變化。
(一)學校整體工作的新突破。學校被教育部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評為“教育科研先進單位”;被市教育局評為“綜合實踐活動先進集體”,第二十一屆中國小藝術節優秀組織獎;獲懷來縣社會民主評議優秀學校,教學工作先進學校,雛鷹紅旗大隊十大標桿學校,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優秀學校,希望工程優秀學校,少先隊組織建設優秀集體。
(二)教育科研的新探索。我們承擔的各級“十一五”課題全部結題並獲獎省一、二、三等獎。
(三)科研型教師群體的新風采。有的教師被評為市、縣"模範教師""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師德先進個人" “優秀輔導員”等。11篇論文獲國家、省、市、縣獎,有的在各級刊物發表。
(四)課堂教學的新氣象。由於我們注重了課堂教學的內涵和實效,有6節課獲市一、二、三等獎,4節課獲縣一、二、三等獎。
(五)學生素質的新變化。在參加縣學生電子作品大賽中,我校獲三等獎。我單位報送的節目《跨世紀的接班人》榮獲張家口市中小幼藝術節藝術表演類三等獎、舞蹈《龍娃》榮獲張家口市第中小幼藝術節藝術表演類二等獎、《懷來少年贊家鄉,爭當四好建祖國》獲懷來縣中小幼藝術節綜合類特等獎。學生參加的全國、省、市組織的其他競賽單看看那一摞摞的獲獎證書,不難感受學生成功的喜悅,教科研的成果。
存在的問題:
1、兩個校區都在老城區,都是舊校舍,兩邊的部分危房都需要進行改造,這隨之帶來的是生源減少和生源差的問題,將成為學校發展的瓶頸。
2、電教器材不能滿足省信息技術實驗校要求,儀器設備不能滿足科學課新課標的全部需求。
三年發展規劃:
在現代遠程教育、校園網建設上加大力度,
在環境擴建上再求發展
在學校管理上不斷創新,
在實施素質教育研究上再創佳績。
下年度教學研究思路:
實施“一個工程”、搭建“二個平台”、打造“三項品牌”、嚴把“四個關口”實現“五個目標”。
“一個工程”:即師生素質提高工程。
“二個平台”:一是專家骨幹引領平台;二是青年教師鍛造平台。
“三項品牌”:一是發展信息技術,二是藝術教育,三是學前教育。
“四個關口”:一是嚴把教師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關;二是嚴把課堂教學關;三是嚴把作業批改關;四是嚴把輔導關。
“五個目標”:校本課程探頭露臉,教學管理細中求精,教師隊伍一專多能,校本研究推陳出新,教學質量穩中求升。
總之,教學研究已走過了一年曆程,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機遇與挑戰總是並存。我們沙城三小的研究工作,將在反思中不斷成長,在研究中不斷奮進,在奮進中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