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陽民居屋檐畫

在沔陽水鄉,綠樹環抱、碧水環繞之中,一幢幢木架結構、青瓦白牆、翹脊尖垛的住宅,古樸端莊,清秀俊逸,像一顆顆閃光的珍珠鑲嵌在美麗而廣闊的江漢平原上。更有情趣的是,沔陽民間建房有請畫師在屋檐下繪製壁畫的習俗,稱為“屋檐畫”。 沔陽民居屋檐畫多描繪歷史人物故事場面,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方法、線描寫形的造型手段、水墨淡彩的設色原則,使畫中人物表情傳神,且富於文化內涵與藝術美感,既與民居相融和諧,又與水鄉環境相映增輝,是沔陽人民智慧的結晶,堪稱光輝燦爛楚文化的一朵藝術奇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沔陽民居屋檐畫
  • 所屬省份:湖北省
  • 屋檐繪畫特點:八為主”畫法
  • 起始時間:明代
基本特徵,繪畫內容,繪畫技巧,

基本特徵

沔陽民居屋檐畫多描繪歷史人物故事場面,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方法、線描寫形的造型手段、水墨淡彩的設色原則,使畫中人物表情傳神,且富於文化內涵與藝術美感,既與民居相融和諧,又與水鄉環境相映增輝,是沔陽人民智慧的結晶,堪稱光輝燦爛楚文化的一朵藝術奇葩。
水墨淡彩是沔陽民居屋檐畫的基本特徵,呈現水墨畫的清淡美;人們熟悉的歷史人物故事是沔陽民居屋檐畫的基本內容,表達出傳統的文化觀念;散點透視是沔陽民居屋檐畫的主要構圖方法,適應老百姓的審美要求;線描為骨,寫形狀物是沔陽民居屋檐畫的造形手段,意在筆先,揮灑自如。沔陽民居屋檐畫注重與建築風格、建築心理和諧統一,人物形像鮮明,畫面意境深刻,藝術感染力極強,使裝飾、審美、寓教相得益彰。是仙桃人民愛美之心的體現,是楚壁畫隨著時代進化和民眾建築審美理想與情趣的提高產生的壁畫新形式,堪稱光輝燦爛楚文化的一朵藝術奇葩。1998年湖北衛視台“荊楚一絕”欄目專題拍攝了“楊望新與屋檐畫”向全國播放。

繪畫內容

地處荊楚腹地的沔陽建築習俗中的屋檐畫,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沔陽人民受宗教廟堂壁畫的啟迪,得益於亭台樓閣雕樑畫棟的影響,總結壁畫避免洪水浸泡的經驗教訓,不斷探索民居壁畫在房屋上的最佳繪畫部位,不斷摸索民居屋檐畫的適合繪畫形式,不斷求索居民屋檐畫實用繪製技巧,熔古鑄今,革故鼎新,便這一壁畫新品類逐步趨於成熟,終於走向定型階段。
沔陽民居屋橙畫內容中,各種人物、動物、花卉、吉祥圖案應有盡有,尤以場面繁雜、人物眾多、歷史戲劇人物畫見長。這充分繼承了楚壁畫以人物為主的特點。如鄀廟壁畫中所描繪的古代傳說人物與神像就達70餘位。
民居的正面牆,是裝飾繪畫的關鍵部位。正面牆的屋檐畫通常畫歷史故事,有:文王訪賢、蘇武牧羊、桃園結義、三顧茅廬、三英戰呂布、轅門射戟、苦肉計、長坂坡、取荊州、千里走單騎、徐母罵曹、三氣周瑜、收姜維、淤泥河救主、岳母刺字、八錘大鬧朱仙鎮等。也有畫戲劇故事的,如五美緣、打金枝、打花鼓、大回窯(一步登天)等。還有畫神話故事的,如八仙過海、哪吒鬧海、劉海戲蟾、鵲橋會、天仙配等。亦有畫民間世象人物的,如士農工商、漁樵耕讀、二十四孝等。大門以上的屋檐畫是重中之重,常畫天官賜福、三星在戶、八仙祝壽、清白傳家等重大題材與場面的壁畫。在繪畫題材中,歷史人物故事是取之不盡的源泉,素有“唐三千、宋八百、畫不完的是三國”之說。沔陽屋檐畫,不同於宮觀寺廟的壁畫題材,一般不畫佛道鬼怪人物,而樂畫福、祿、壽、喜、財神與八仙等神話傳說人物。也很少繪畫“四靈”、“四象”、鰲魚等“神物”。
在歷史人物畫幅兩頭的方格中,常畫吉祥動物、花卉、書卷、寶瓶等,諸如歲寒三友、六契約春、竹報平安、富貴根苗等題材來襯托、裝飾人物畫,便人物更加突出。屋檐的瓦頭:在粉塑為扇面形的瓦當中,畫以花草、盤長、雙全、福、壽、十字等。正面牆兩邊的牆垛面:畫上指日高升、紫氣東來、壽仙愛蓮等,或堆塑倒爬獅子、青鴿白鴿等。牆垛兩旁:畫如意卷草,裝飾高挑的垛頭。房屋山牆上畫八卦、吞口、卷草等。若是“吊山”則堆塑“月光”形,分兩邊沿山牆斜畫龍形卷草至前後垛頭。後牆檐很少繪畫。只是在村頭、路口、水邊的民宅後牆,畫老虎“擋煞”。
在同灣之中的屋檐畫,一般不畫同樣的歷史人物事故。如有幾家同時建房,則各自請來繪畫高師“比武打擂”賽畫,所以風格各異、五彩紛呈、爭奇鬥豔。觀賞者瀏覽一個灣子的屋檐畫,不亞於參觀一個“畫廊”,目不暇接,心曠神怡,美不勝收,真有“人在村中走,如在畫中游”之感。
沔陽屋檐畫與楚地傳統壁畫相比,有四個方面實現了突破性創新:一是把壁畫從宮廷廟堂搬到鄉間民居;二是把壁畫從室內挪到室外;三是把壁畫從大塊牆壁移到了屋檐下;四是壁畫繪製技法從油漆金銀粉工筆重彩描繪改為黑色勾線水墨淡彩描繪。這種藝術表現形式,既是楚壁畫歷史沉澱的體現,又是楚壁畫藝術的創新結晶,更是沔陽人民在建築上愛美心理的如意實現。在沔陽城鄉,特別是農村,繪有屋檐畫的民居隨處可見,至少在明清就已蔚然成風。據老年人回憶,在他們的孩提時代,就聽長輩說過“高台大瓦屋,畫上戲幾齣”的俗諺,這說明屋檐畫風俗早巳流傳。因沔陽地勢低洼,經常淹水,歷代的屋檐畫隨著房子淹沒、倒塌,早已蕩然無存。解放初期,屋檐畫之風最盛,不幸毀於1954年大水。加之“文革”“破四舊”浪潮的衝擊,故現存屋檐畫並不多。
沔陽民間屋檐畫之所以能與民宅建築融為一體,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建築泥瓦匠兼任屋檐畫畫匠與雕塑匠。泥瓦匠中並不是人人都能擔任畫匠,當畫匠比當泥瓦匠難,當個出色的畫師更難。因為繪畫要從國小起,練“童子功”;年輕時肯學肯鑽,從師早,有人指點“受夾教”,少走彎路,“學得師傅樣,手藝走四方”;出師後自立“門戶”,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善於吸取別人長處,不斷提高,而且還要有自己的看家本領,俗稱“一招鮮,吃遍天”;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礎,要多讀文學歷史書籍,練好畫外功;尤其要多看美術書籍,多臨摹名人畫冊,多吸取與屋檐畫近鄰的如國畫、年畫等美術和戲劇、皮影等姊妹藝術的營養,充實自己,觸類旁通、融會貫通,才能成為一位出類撥萃的屋檐畫畫師。

繪畫技巧

沔陽民間畫師將屋檐畫的技巧歸納為“八為主”畫法:
畫框俗稱“盤子”,以寬邊墨線為主。歷史人物故事畫畫在長方形盤子內,兩頭以畫花鳥、動物的正方形盤子陪襯。盤子寬邊墨線內畫一條細黑線(稱“子線”),中間才是畫的位置。長盤為白底黑畫,方盤為黑底白畫,形成強烈的對比色。
構圖以散點透視為主。屋檐畫突破了焦點透視,打破時空限制。人物逐個擺開,無近大遠小之分。不同季節的花草可以回在一起;側面的桌可以看到整個桌面。用平面表現立體,依法不拘法,隨心所欲信手畫,以形象的“象”和“神”為宜。
造型又稱“出模子”,以線描為主。以線描為骨,寫形狀物。強調“骨法用筆”,描線有力度。用線的長短、粗細、乾濕等線形和剛柔、疾徐、抑揚等技法上的變化,簡練、概括地表現物體的輪廓、質感和人、物的形體、動感。勾線要求流暢而不浮滑,凝重而不滯板,意在筆先,落筆成形。
人物故事以全身形象為主。畫中人在畫幅中上頂格下踩格,稱為“頂天立地”。畫中人物不論多少,無重疊遮掩現象;多個人物在一幅畫內也講究疏密聚散、相互呼應以及姿勢的變化,不顯雷同與呆板,
充滿生氣與活力。按“立七坐五盤三半”分配頭長與身長的比例。按四肢動態與立足點的變化特徵描繪動作,使“戲”中人真實可信。
臉部以正面為主。—畫中的人物如同戲劇角色“亮相”引入注目。按照人物年齡、性別、身份特點歸納為“田、國、目、用、甲、由、申、風”八種臉型。再按“三停五眼”規律分布面部五官。同時畫出面部喜、怒、哀、樂等五官特徵刻畫人物表情,尤其是要畫好眼、嘴的微妙變化,恰當地達到傳神的目的,使畫面人物情趣盎然、氣韻生動。
色彩以水墨為主。水墨淡彩是沔陽屋檐畫的基本特徵之一。以色助墨光,以墨顯色彩,使色墨交融讓呆墨變活墨。以石灰牆作底色,通過乾濕、燥潤、濃談的墨色變化,呈現水墨畫的清淡美。屋檐畫用顏色很少,有的以水墨代色。有的即便用色,也是採用礦物質(俗稱石質)顏料,僅有紅土、黃丹(雄黃)、石青、石綠幾種,在局部用上一點色彩。著色手法上為“隨類賦彩”、單色平塗。人物面部吸取戲劇化妝法和木板年畫人臉“三白法”,突出眼周圍和嘴、手的顏色。衣服多用水墨渲染,有深淺變化的墨韻效果。人物一般為彩臉墨衣;花卉一般為紅花墨葉。
調色劑以白酒為主。酒有穿透性,以酒調色,可以便顏色“入木三分”,滲“咬”到石灰牆裡去,經久不褪。
人物背景以空白為主。象戲劇舞台簡化道具、布景一樣,屋檐畫中以白當黑、化實為虛,“此處無景勝有景”,給入以想像餘地。有時在人物少的長幅畫中,也畫點配景,只是輕描淡寫一抹遠山或一棵近樹足矣,用來“補白”和烘托畫中氣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