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立(1934.03.23-2013.03.13),心理學家、教育家,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心理學科評議組原召集人,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會士,天津師範大學原副校長,天津師範大學心理與行為研究院院長,《心理與行為研究》雜誌主編,天津師範大學教授。
1934年3月23日,沈德立出生於湖南長沙。1952-1956年,沈德立在河北天津師範學院教育系學習,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1986年,沈德立晉升為教授,1990年,沈德立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生導師。2007年,沈德立被教育部批准為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
沈德立主要從事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等方面的研究。先後出版了專著、教材18部、叢書7套,發表論文70餘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德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中國湖南省長沙市
- 出生日期:1934年3月23日
- 逝世日期:2013年3月13日
- 職業:心理學家、教育家
- 畢業院校:河北天津師範學院
- 主要成就:專著、教材18部、叢書7套,發表論文70餘篇。
- 代表作品:《基礎心理學》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獲獎記錄,社會任職,人物評價,人物紀念,
人物生平
1934年3月23日,出生於湖南長沙。
1952-1956年,在河北天津師範學院教育系學習,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
1960-1972年,在河北大學任教,期間於1961-1962年在北京大學進修實驗心理學。
1972-1979年,先後在天津市第35中學和幼兒師範學校任教。
1979年,調入天津師範學院任教。
1986年,晉升為教授,1990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生導師。
198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7-1991年,任天津師範大學教育系主任,1991-1996年任天津師範大學副校長。
2000年,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主任。
200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心理學一級博士點負責人。
2004年,被天津師範大學聘為資深教授。
2006年,任天津師範大學心理與行為研究院院長。
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為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
2013年3月13日,因病逝世,享年80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沈德立主持完成多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主持研製的中國三代心理學儀器,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現代化的兒童心理學實驗室,開闢了中國實驗兒童心理學的新研究領域。他開展了高效率學習的心理機制研究,獲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研製出中國第一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心理測量工具“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並在全國91所高校對36萬大學新生進行了心理健康普查。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他組織編寫了抗震救災心理援助教材,用於災區重建工作。
作者 | 題名 | 期刊 | 年份 |
---|---|---|---|
白學軍,劉湍麗,沈德立 | 部分線索效應的認知抑制過程:情緒Stroop任務證據 | 心理學報 | 2014 |
宋娟,呂勇,沈德立 | 與當前任務無關的規則對自動反應激活過程的影響 | 心理科學 | 2013 |
宋娟,呂勇,沈德立 | 任務目的對自動語義激活過程的調節作用:ERPs研究 | 心理學探新 | 2013 |
沈德立,馬諧,劉娟,張慢慢,白學軍 | 大學生腦科學素養現狀調查 | 心理與行為研究 | 2013 |
潘運,白學軍,沈德立 | 內外源性注意對數學學優生與學困生數字加工影響的眼動研究 | 中國特殊教育 | 2013 |
白學軍,劉旭,李馨,郝嘉佳,沈德立 | 心理健康素質測評系統·中國成年人人際健康素質量表的編制 | 心理與行為研究 | 2013 |
潘運,白學軍,沈德立,趙守盈 | 內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對中小學生SNARC效應的影響 | 心理發展與教育 | 2012 |
王娜,劉湍麗,沈德立 | 概念提示和音樂經驗對音樂張力感知發展的影響 | 心理與行為研究 | 2012 |
陳順森,白學軍,沈德立,張靈聰 | 背景性質對7-10歲自閉症譜系障礙兒童面孔搜尋與加工的作用 | 心理科學 | 2012 |
侯友,白學軍,沈德立,七十三,李傑 | 蒙語辭彙識別中語音自動激活的ERP研究 | 心理與行為研究 | 2012 |
王芹,白學軍,郭龍健,沈德立 | 負性情緒抑制對社會決策行為的影響 | 心理學報 | 2012 |
宋娟,呂勇,沈德立 | 物體分類任務中線索效應的ERP研究 | 心理發展與教育 | 2012 |
王益文,鄭玉瑋,沈德立,崔磊,閆國利 | 解讀成語中的他人心理與互動心理:來自眼動和ERP的證據 | 心理學報 | 2012 |
盧張龍,呂勇,沈德立 | 內隱序列學習與注意負荷關係的實驗研究 | 心理發展與教育 | 2011 |
陳順森,白學軍,沈德立,閆國利,張靈聰 | 7~10歲自閉症譜系障礙兒童對情緒面孔的覺察與加工 | 心理發展與教育 | 2011 |
潘運,白學軍,沈德立 | 內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條件下線索提示有效性對數字距離效應的影響 |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2011 |
王益文,王鈺,林崇德,陳雪瑩,袁博,沈德立 | 內側額葉負波受負性情緒下責任感影響:最後通牒任務的ERP研究 |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 | 2011 |
白學軍,魏玲,沈德立 | 背景線索對室內場景中目標搜尋的注意引導 | 心理學探新 | 2011 |
賈德梅,李洪玉,沈德立 | 新疆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現狀及特點 | 中國心理衛生雜誌 | 2011 |
魏玲,沈德立 | 在真實場景中記憶對學齡兒童注意的導向 | 心理與行為研究 | 2010 |
潘運,白學軍,沈德立 | 內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條件下SOA變化對SNARC效應的影響 |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2010 |
葛操,沈德立,白學軍 | 英語雙寫規則的內隱與外顯協同學習效應與年齡效應 | 心理科學 | 2010 |
呂勇,張偉娜,沈德立 | 不同愉悅度面孔閾下情緒啟動效應:來自ERP的證據 | 心理學報 | 2010 |
王恩國,呂勇,胡偉,沈德立 | 12-13歲兒童數字編碼與提取的ERP研究 | 心理科學 | 2010 |
周鐵民,沈德立,白學軍 | 複合刺激潛意識知覺的屬性分離 | 心理與行為研究 | 2010 |
潘運,白學軍,沈德立 | 內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條件下SOA變化對數字距離效應的影響 | 心理科學 | 2010 |
沈德立,白學軍,臧傳麗,閆國利,馮本才,范曉紅 | 詞切分對初學者句子閱讀影響的眼動研究 | 心理學報 | 2010 |
姜媛,白學軍,沈德立 | 中小學生情緒調節策略與記憶的關係 | 心理科學 | 2009 |
姜媛,沈德立,白學軍 | 情緒、情緒調節策略與情緒材料記憶的關係 | 心理發展與教育 | 2009 |
姜媛,白學軍,沈德立 | 中小學生情緒調節策略與生理反應的關係 | 心理與行為研究 | 2009 |
梁立夫,白學軍,沈德立 | 大學生情緒STROOP效應實驗研究 | 天津醫科大學學報 | 2009 |
馬惠霞,郭宏燕,沈德立 | 系統心理干預增進初二學生良好學業情緒的實驗研究 | 心理科學 | 2009 |
白學軍,朱昭紅,沈德立,劉楠 | 獎懲線索條件下內外傾個體的自主喚醒和行為反應 | 心理學報 | 2009 |
潘運,沈德立,王傑 | 不同注意提示線索條件下漢字數字加工的SNARC效應 | 心理與行為研究 | 2009 |
沈德立,馬惠霞,白學軍 |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的結構及其實證研究 | 心理科學 | 2009 |
徐富明,白學軍,沈德立,施建農 | 對閱讀理解監控及其發展的直接測量 | 心理科學 | 2009 |
葛操,沈德立,白學軍 | 學優生與學困生內隱與外顯協同學習的比較研究 | 心理發展與教育 | 2009 |
姚海娟,白學軍,沈德立 | 認知靈活性和頓悟表征轉換:練習類型的影響 | 心理學探新 | 2008 |
姜媛,白學軍,沈德立 | 中小學生情緒調節策略的發展特點 | 心理科學 | 2008 |
沈德立,馬惠霞,白學軍 | 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研究 | 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8 |
王恩國,趙國祥,劉昌,呂勇,沈德立 | 不同類型學習困難青少年存在不同類型的工作記憶缺陷 | 科學通報 | 2008 |
呂勇,胡偉,吳國來,沈德立 | 序列反應時任務中內隱和外顯學習表征方式的實驗研究 | 心理科學 | 2008 |
呂勇,許貴芳,沈德立 | 漢英語言內及語言間重複啟動效應的ERP研究 | 心理與行為研究 | 2008 |
王有智,沈德立,歐陽侖 | 中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特點研究——兼談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 心理科學 | 2008 |
鈔秋玲,沈德立,白學軍 | 兒童青少年返回抑制發展的實驗研究 | 心理發展與教育 | 2008 |
白學軍,楊海波,沈德立 | 知覺負載和線索位置對視覺選擇性注意的影響 | 心理科學 | 2008 |
臧傳麗,沈德立 | 計算的腦科學研究及其對數學教育的啟示 | 心理與行為研究 | 2008 |
王恩國,沈德立,呂勇 | 語文學習困難兒童的短時記憶、工作記憶和加工速度 | 心理科學 | 2008 |
潘運,沈德立 | 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動力系統研究 | 心理與行為研究 | 2007 |
朱昭紅,沈德立 | 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適應狀況的研究 | 心理與行為研究 | 2007 |
李芳,白學軍,沈德立 | 高頻靶詞情緒啟動的反轉效應 | 心理科學 | 2007 |
李美華,沈德立 | 不同年級學生的工作記憶研究 | 韶關學院學報 | 2007 |
葛操,白學軍,沈德立 | 注意負荷對內隱序列學習的影響研究 | 心理科學 | 2007 |
馬惠霞,白學軍,沈德立 | 論心理測驗項目編寫的科學性 | 心理科學 | 2007 |
李美華,沈德立,白學軍 | 不同年級學生抑制控制研究 | 心理與行為研究 | 2007 |
齊冰,沈德立,白學軍,馬靜 | 中小學生注意轉換能力的發展研究 | 心理與行為研究 | 2007 |
鈔秋玲,白學軍,沈德立,徐富明 | 不同的注意移動方式對返回抑制的影響 |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 2007 |
李美華,沈德立,白學軍 | 不同年級學生認知靈活性研究 | 中國特殊教育 | 2007 |
鐘高峰,石文典,沈德立 | 寧夏青少年個性發展研究 | 心理科學 | 2007 |
姜媛,白學軍,沈德立 | 情緒認知評價的若干問題 |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7 |
呂勇,杜英春,宋娟,沈德立 | 聽覺呈現條件下漢語雙字詞語義和語音啟動的事件相關電位研究(英文) |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 | 2007 |
李美華,沈德立 | 不同學業成績類型學生的工作記憶研究 |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 | 2007 |
鈔秋玲,沈德立,白學軍 | 兒童返回抑制的研究進展 | 心理科學 | 2007 |
李美華,沈德立,白學軍 | 不同學業成績類型學生的認知靈活性研究 |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 2007 |
齊冰,白學軍,沈德立 | 國中數學優差生注意轉換中的線索和準備效應 | 心理發展與教育 | 2007 |
沈德立,楊治良 | 心理學研究工具芻議 | 心理科學 | 2007 |
丁桂鳳,沈德立 | 小學生團隊合作學習成績之群體影響因素研究 | 心理科學 | 2007 |
齊冰,白學軍,沈德立 | 材料類型和任務可預測性在任務轉換中的作用 | 心理科學 | 2007 |
徐富明,白學軍,沈德立 | 融入式元理解教學干預促進大學生閱讀理解和學科學習的效果研究 | 教育研究與實驗 | 2007 |
沈德立,馬惠霞,白學軍 |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的編制 | 心理發展與教育 | 2007 |
李美華,沈德立,白學軍 | 不同學業成績類型學生的抑制控制研究 | 社會心理科學 | 2006 |
姜媛,沈德立,白學軍 | 情緒的雙重記憶模型與情緒的認知調節 |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6 |
沈德立,馬惠霞,白學軍 |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的信效度再研究 | 心理與行為研究 | 2006 |
徐富明,沈德立,白學軍 | 大學生的閱讀理解監控,閱讀理解成績及其相關因素 | 心理學探新 | 2006 |
沈德立,梁寶勇 | 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體系的構建 | 心理科學 | 2006 |
張錦坤,沈德立,臧傳麗 | 算術套用題表征策略的眼動研究 | 心理與行為研究 | 2006 |
姚海娟,沈德立 | 啟發信息對個體頓悟問題解決影響的眼動研究 | 心理與行為研究 | 2006 |
周詳,沈德立 | 高效率學習的選擇性注意研究 | 心理科學 | 2006 |
賈寧,白學軍,沈德立 | 學習判斷準確性的研究方法 | 心理發展與教育 | 2006 |
李美華,沈德立,白學軍 | 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認知靈活性關係研究 |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 2006 |
李美華,白學軍,沈德立 | 不同年級學生執行功能發展水平研究 | 心理科學 | 2006 |
楊海波,白學軍,沈德立 | 模擬員工招聘過程中的有意遺忘效應 | 套用心理學 | 2006 |
吳國來,沈德立,白學軍,沃建中 | 大中小學生內隱序列學習的發展性研究 | 心理科學 | 2006 |
齊冰,白學軍,沈德立 | 任務轉換中的反應—反應相容性效應 | 心理與行為研究 | 2006 |
李美華,沈德立 | 3~4歲幼兒認知靈活性實驗研究 | 心理學探新 | 2006 |
馬惠霞,沈德立 | 人際心理素質探討 |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 2006 |
李美華,沈德立 | 論執行功能中認知靈活性與教育的契合 | 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6 |
張麗華,沈德立 | 論創造性思維產生的有利條件 | 教育科學 | 2006 |
沈德立,白學軍 | 高效率學習的心理機制研究 | 心理科學 | 2006 |
白學軍,劉海娟,沈德立 | 優生和差生FOK判斷發展的實驗研究 | 心理發展與教育 | 2006 |
吳國來,沃建中,白學軍,沈德立 | 不同認知風格11歲兒童內隱序列學習的差異 | 心理發展與教育 | 2006 |
丁桂鳳,沈德立 | 團隊環境中員工的效能感研究 | 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06 |
白學軍,楊海波,沈德立 | 不同程度隱私信息有意遺忘效應的實驗研究 | 心理科學 | 2005 |
姚海娟,沈德立 | 頓悟問題解決的心理機制的驗證性研究 | 心理與行為研究 | 2005 |
呂勇,沈德立 | P240的語義距離效應 | 套用心理學 | 2005 |
丁桂鳳,沈德立 | 面試過程中主試的心理引導技巧 |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 | 2005 |
呂勇,沈德立 | 睡眠學習的ERP研究 | 心理科學 | 2005 |
沈德立,白學軍,張興利 | 類別指稱對象提取過程的發展研究 | 心理科學 | 2005 |
韓宗義,白學軍,沈德立 | 中學生完成系列回憶任務錯誤類型發展的實驗研究 | 心理發展與教育 | 2004 |
白學軍,楊海波,沈德立 | 材料性質對有意遺忘影響的實驗研究 | 套用心理學 | 2004 |
沈德立,馬惠霞 | 論心理健康素質 | 心理與行為研究 | 2004 |
陳向陽,沈德立 | 中小學生閱讀寓言過程的眼動研究 | 心理科學 | 2004 |
呂勇,沈德立,杜英春,韓宗義 | 聽覺呈現條件下漢語雙字詞語義和語音啟動的ERP研究 | 心理科學 | 2004 |
吳國來,白學軍,沈德立 | 中學教師教學效能感影響因素的研究 | 天津師範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 | 2003 |
王敬欣,沈德立,張闊 | 抑制能力與工作記憶能量的相關研究 | 心理科學 | 2003 |
吳國來,沈德立,白學軍 | 內隱序列學習表征方式的實驗研究 | 心理與行為研究 | 2003 |
王敬欣,沈德立,張闊 | 不同難度刺激材料的漢字特性負啟動效應研究 | 心理學探新 | 2003 |
王敬欣,沈德立 | 漢字的特性負啟動效應與年齡發展的關係 | 心理發展與教育 | 2003 |
陶雲,申繼亮,沈德立 | 中小學生閱讀圖文課文的眼動實驗研究 | 心理科學 | 2003 |
沈德立 | 創刊詞 | 心理與行為研究 | 2003 |
沈德立,王敬欣 | 分心抑制與年齡關係的位置負啟動效應實驗研究 | 心理與行為研究 | 2003 |
韓宗義,白學軍,沈德立 | 國小優生與差生完成系列回憶任務錯誤類型發展的實驗研究 | 心理學探新 | 2002 |
沈德立 | 心理學為現代教育提供理論基礎 | 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 2002 |
韓宗義,沈德立,白學軍 | 個體完成系列回憶任務時錯誤類型發展的實驗研究 | 心理科學 | 2002 |
沈德立,宋耀武,白學軍 | 國小學習成績優生與差生有意遺忘中抑制能力的發展研究 | 心理發展與教育 | 2001 |
沈德立,陶雲 | 國中生有無插圖課文的眼動過程研究 | 心理科學 | 2001 |
沈德立 | 充分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 2001 |
柯學,隋南,沈德立 | 腦的感知覺無意識加工及其研究進展 | 心理學報 | 2001 |
沈德立,呂勇,馬麗麗 | 中學生髮散思維能力培養的實驗研究 | 心理學探新 | 2000 |
沈德立,李洪玉,莊素芳,杜輝,胡建俊,張維 | 中小學生的智力、學習態度與其數學學業成就的相關性研究 | 天津師範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 | 2000 |
沈德立 | 關於大腦左右半球功能及其協調開發 | 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 1998 |
呂勇,白學軍,沈德立 | 兒童大腦左右半球功能研究進展 | 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 1998 |
林崇德,沈德立 | 當代智力心理學叢書總序 | 心理發展與教育 | 1996 |
白學軍,沈德立 | 不同年級學生讀課文時眼睛注視方式的研究 | 心理科學 | 1996 |
梁福成,沈德立 | 認知事件相關電位P_(300)與兒童的智力水平和年齡特徵 | 套用心理學 | 1995 |
沈德立 | 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實驗兒童心理學 | 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 1995 |
白學軍,沈德立 | 初學閱讀者和熟練閱讀者閱讀課文時眼動特徵的比較研究 | 心理發展與教育 | 1995 |
沈德立 | 兒童心理學研究的正確途徑 | 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 1992 |
陰國恩 ,沈德立 | 中國兒童注意的發展 | 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 1989 |
李懷美 ,沈德立 | 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結合中國實際走自己的路——慶賀朱智賢教授八十大壽辰 學習朱智賢教授的治學精神 | 心理發展與教育 | 1988 |
沈德立 | 心理學研究中的三個基本理論問題 | 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 1988 |
沈德立, | 第一部思維心理學專著——學習《思維發展心理學》的體會 | 心理學探新 | 1988 |
沈德立, | 能力差異中的遺傳因素與經驗因素 | 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1988 |
沈德立 | 情緒的動力源泉及其表現形式 | 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 1988 |
沈德立 | 個性中的風格差異與教育 | 心理發展與教育 | 1988 |
沈德立 | 試論情緒的效用 | 天津師大學報 | 1987 |
沈德立 | 關於語言與心理活動的關係問題 | 心理科學通訊 | 1987 |
沈德立 | 知覺與信息加工 | 浙江師範大學學報 | 1987 |
沈德立 | 思維中解決問題的方式與途徑 | 天津師大學報 | 1987 |
沈德立 | 概念形成中的幾個重要問題 | 遼寧師範大學學報 | 1987 |
沈德立 | 記憶中的信息加工 |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1986 |
沈德立 | 思惟研究中的三個爭論問題 | 天津師大學報 | 1986 |
黃煜峰,傅安球,林祟德,沈德立 | 兒童與青少年情緒發展的實驗研究 | 心理發展與教育 | 1986 |
沈德立,陰國恩,林鏡秋,劉景全 | 中小學生對於系列材料的長時與短時記憶的實驗研究 | 心理發展與教育 | 1985 |
陰國恩,沈德立 | 天津市在校青少年思維發展的研究 | 天津師大學報 | 1985 |
沈德立,陰國恩,朱萍,劉金香,齊彥俠,劉建華,王庶 | 關於幼兒視、聽感覺道記憶的研究 | 心理科學通訊 | 1985 |
沈德立,陰國恩,劉金香,齊彥俠,劉建華 | 關於幼兒嗅、味、動、觸摸感覺道記憶的研究 | 心理發展與教育 | 1985 |
沈德立 ,陰國恩 ,林鏡秋 ,劉景全 | 關於系列材料的長時和短時記憶的實驗研究 | 天津師大學報 | 1984 |
沈德立 | 試談思維和語言的關係 | 職業教育研究 | 1984 |
沈德立,劉景全,林鏡秋 | 中學生動作技巧形成的實驗研究 | 心理科學通訊 | 1983 |
沈德立 ,陰國恩 ,劉景全 ,林鏡秋 | 動作技巧形成的心理分析 | 天津師大學報 | 1983 |
沈德立 | 關於兒童心理實驗中控制因素的問題 | 天津師大學報 | 1982 |
沈德立 | 關於漢字形音與形義联系鞏固性問題的實驗研究 | 天津師院學報 | 1980 |
沈德立 | 天津市心理學會1963—1964年學術活動 | 心理科學通訊 | 1964 |
張述祖 ,沈德立 | 關於兒童智力活動的某些個性特點的實驗研究 | 心理學報 | 1964 |
張述祖,詹龍澤,沈德立 | 詞在兒童概括認識中的作用 | 心理學報 | 1957 |
人才培養
沈德立提出了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體系,組織編寫和出版了中國第一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教材,先後主辦了10期全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幹教師培訓班,並先後三次榮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989年,2005年,2009年)。
沈德立先後出版了以《基礎心理學》、《學生漢語閱讀的眼動過程研究》、《實驗兒童心理學》等為代表的專著、教材18部、叢書7套,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基礎心理學》被學界認為是“改變了中國心理學教科書‘言必稱歐美’的面貌”、“最具中國特色的內容豐富的大學心理學教材”。並先後獲得“國家級優秀教材獎”(1992年)、“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1999年)。
作者 | 題名 | 出版社 | 年份 |
---|---|---|---|
沈德立 | 實驗兒童心理學 |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2013 |
沈德立 | 基於腦科學的教與學效能研究 | 教育科學出版社 | 2013 |
沈德立,陰國恩 | 基礎心理學.第2版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2010 |
沈德立 | 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研究 | 經濟科學出版社 | 2009 |
沈德立 | 高效率學習的心理學研究 | 教育科學出版社 | 2006 |
沈德立 | 高效率學習的心理學研究(教育學心理學類) | 教育科學出版社 | 2006 |
沈德立 | 素質教育中高效率學習的心理機制研究 |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2006 |
沈德立 | 揭開兒童心理與行為之謎 |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2006 |
沈德立 | 國小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2003 |
沈德立 | 半個世紀的心理學生涯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2003 |
沈德立 | 走進陽光地帶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2 |
沈德立,楊治良 | 基礎心理學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2 |
沈德立 | 腦功能開發的理論與實踐 | 教育科學出版社 | 2001 |
沈德立 | 學生漢語閱讀過程的眼動研究 | 教育科學出版社 | 2001 |
張述祖, 沈德立 | 基礎心理學增編 | 教育科學出版社 | 1995 |
沈德立 | 非智力因素與人才培養 | 教育科學出版社 | 1992 |
沈德立 | 心理學漫談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1981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2012 | 全國教育科學研究突出貢獻獎 | 獲獎 |
2010 |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 獲獎 |
2006 | 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 | 獲獎 |
2005 | 全國先進工作者 | 獲獎 |
2004 | 中國心理學會終身成就獎 | 獲獎 |
2004 |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 獲獎 |
2003 | 天津市特等勞動模範 | 獲獎 |
2001 | 全國模範教師 | 獲獎 |
1999 | 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 | 獲獎 |
1991 |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 獲獎 |
1990 |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 獲獎 |
社會任職
1989-2009年,任中國心理學會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和第八屆常務理事。
1992-2008年,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心理學科評議組第三屆、第四屆和第五屆成員和第二召集人、第一召集人。
1993-2001年,任中國心理學會第六屆和第七屆副理事長。
1996-2005年,任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第三屆和第四屆教育心理學科規劃組和評審組組長及“十一·五”、“十二·五”教育心理學科組長。
2006-2012年,任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成員。
2003-2008年,任教育部教師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
2004年起,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
2005年起,任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
1999-2006年,任全國教育碩士指導委員會副主任。
人物評價
沈德立用一生的行動踐行了“愛國、尊師、勤奮、認真”的諾言,被譽為“人以德立”的典範。他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撲在事業上,始終保持教育工作者的本色。他治學嚴謹、精益求精,學術作風民主,善於團結同志,始終站在學術前沿,是中國實驗兒童心理學的先驅者和當代中國青少年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拓者。(中國心理學會)
人物紀念
2014年3月13日下午,“人以德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紀念沈德立先生逝世一周年座談會”在天津師範大學立教樓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