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修

沈子修(1880——1955),原名全懋,安徽霍山縣凡沖鄉人。

基本介紹

  • 本名:沈子修
  • 別稱:全懋
  • 出生時間:1880
  • 去世時間:1955
早年畢業於清朝兩江師範學堂。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參加同盟會,開始革命活動。宣統三年(1911年),在南京積極回響辛亥革命。民國元年至民國7年在安徽公學、安徽法政學校工作期間,積極參加反軍閥、反列強鬥爭。民國5年夏,與朱蘊山、劉希平等策化安慶討袁起義,事敗,被通緝。民國8年至民國12年在六安省立三農任校長,參與領導教育界聲援“五四”運動,抵制日貨,支援安慶反倪(嗣沖)反三屆省議會賄選、驅逐省長李兆珍等鬥爭。民國15年11月,受廣州國民黨中央指派,與朱蘊山等回皖組建國民黨安徽省臨時黨部,任執行委員兼組織部長。為回響北伐參與策劃皖西起義,事敗後去武昌任國民黨安徽省黨務幹校校長,延請李立三、李達、惲代英、鄧演達等人來校講授工、農、青運及三民主義。抗戰期間,參與組建安徽省民眾總動員委員會,支持抗日救亡運動。民國36年任安徽省教育會長,省政府顧問。次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任安慶市分部主任委員,不滿蔣介石獨裁統治,積極參加愛國民主運動。
沈子修畢生從事教育工作,有豐富的教學和治校經驗。在安徽教育界有較高的聲望。主張學生關心國家大事,摒除封建教育的陳規陋習,反對尊孔讀經,奉行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思想。在“三農”時,拓地70餘畝為農、林場。極力推行民主治校,成立學生會組織。沈子修生活十分儉樸,但對教師或學生困難則慷慨相助,並將自己的財物典當、變賣,捐獻給學校。
建國後,歷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文教委員會委員、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皖北支部主任委員、皖北區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副主席、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副主任、皖北行署土地改革委員會委員等職。1952年,當選為安徽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政協副主席、民盟安徽省副主任委員。1955年12月病逝於任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