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沈伯雲
- 字號:字伯雲、書卿
號松隱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地:沈伯雲
概述,人物生平,沈氏故居,吳昌碩題沈雲松隱齋詩,
概述
沈伯雲作有四首詠石詩,現抄錄於此,以供賞析:
牡丹石
歷盡滄桑劫,繁華似舊時。 使君風雅客,慎莫費胭脂。
梅花石
一角荒涼地,名園溯友芳。 片雲飛不起,曾侍壽陽妝。
耐寒石
倦臥荒椿里,依依念故人。 但留碩果在,寒儘自回春。
縐雲石(縐雲峰)
觸起才膚寸,茫龍指碩間。 九垓霖雨後,投老入空山。
人物生平
●1865年(清同治四年,乙丑)沈伯雲補庚申科秀才。
----《沈伯雲故居》桐鄉新聞網.2013/08/12
●1879年(清光緒十年,己卯)己卯夏六月松隱子沈雲時客淞陽旅舍,窗外紫籘滿架綠陰遍地作此以消長夏。
----《沈伯雲時客凇陽旅社書法》
●1884年(清光緒十年,甲申) 沈伯雲與吳昌碩在吳門(蘇州)訂交。沈伯雲手書云:“余於庚辰秋,在家淇泉(沈衛)處見石印數方,壬午夏在陸存齋家見楷書《吳退樓墓誌》,知其藝之工,不知其品之介、人之雅焉。甲申訂交於吳門,暢論金石,相見恨晚。嗣遇同客時,無不朝夕過從,一時不見不樂也。
----《削觚廬印存》沈伯雲藏本
●1886年(光緒十二年, 丙戌) 九月,吳昌碩到石門會晤沈伯雲,為沈伯雲刻“松隱盦”朱文印。同邑吳滔畫佛像於側,吳亦一併刻之。胡钁在印側刻觀款。一印涉及晚清四賢,一時傳為印林佳話。
----《黃花秋葉飄零盡 老菊猶有傲霜枝》 文/沈慧興
●1887年(光緒十三年,丁亥) 二月十四日,吳昌碩為沈伯雲刻“石門沈雲”印。
----《吳昌碩年譜》
●1887年(光緒十三年,丁亥) 清明,吳昌碩贈送沈伯雲《削觚廬印存》。沈伯雲《印存》載“今春二月,余自石回吳,倉石由海上歸來,復得暢敘。倉石用韓非子‘道無雙’三字刻印見貽,遂借其各石印,並乞轉假所鐫庸老諸石,倩學古堂主人手拓邊款,總計一百二十餘印……光緒十三年丁亥清明日,毘陵舟次松隱闇主沈雲。” 譜中收錄之印大多為吳昌碩為沈伯雲、楊峴所治及自用印,其中包括吳昌碩為沈伯雲刻的“松隱盫”一印,印面及五面邊款內容齊全,鈐拓精美,實為研究吳昌碩早期篆刻藝術的珍貴史料。
----《桐鄉新見吳昌碩《削觚廬印存》》 文/蔡泓傑
●1887年(光緒十三年,丁亥) 沈伯雲起任靖江,吳滔作《鄉關四友圖》相贈,沈伯雲大喜,特請吳昌碩為之題句,不料中途遺失。吳滔聞訊,又作《四石圖》,沈伯雲在畫後題記,說明失畫與補畫的原因,以表感激。
----中文百科
●1887年(光緒十三年,丁亥) 縐雲石移置福嚴寺後,在同治年間,民間開始流傳它是“靈石”的說法,於是百姓投擲愚舉紛紛。縐雲石久而久之,日漸磨損,石旁也斷磚碎瓦堆積。地方士紳深以為憾。沈伯云為保護縐雲石而奔走呼號。沈伯雲與湖南巡撫惲世臨是姻親,惲的繼室戴青是歸安(今湖州南潯一帶)才女,字書卿,自號洗蕉老人,性情豪邁,有男子氣概。她對縐雲石很關切,對沈伯雲說:“捍衛候遮,諸君責也”。
沈伯雲回鄉後,聯繫屈元爔(洲泉屈家浜人)等地方士紳,在縐雲石旁築一矮圍牆,將之圍在當中,遊人可觀而不可近。並組織護石會,邀請地方名流參加。沈氏請德高望重的大學者俞樾作《福嚴寺護石記》,文中除簡略記述縐雲石的來歷外,還說明了發起護石會的前因後果。文章由篆刻名家胡钁刻於石碑上,立於縐雲石旁。於是擲石以卜禍福的愚舉頓止,縐雲石終於得以保護。
沈伯雲回鄉後,聯繫屈元爔(洲泉屈家浜人)等地方士紳,在縐雲石旁築一矮圍牆,將之圍在當中,遊人可觀而不可近。並組織護石會,邀請地方名流參加。沈氏請德高望重的大學者俞樾作《福嚴寺護石記》,文中除簡略記述縐雲石的來歷外,還說明了發起護石會的前因後果。文章由篆刻名家胡钁刻於石碑上,立於縐雲石旁。於是擲石以卜禍福的愚舉頓止,縐雲石終於得以保護。
----《南湖晚報》載《縐雲石護石會》2010/05/09
●1893年(光緒十九年,癸巳) 崇德籍收藏家沈伯雲攜帶剛收藏到的韓潮(蛟門)《歸去來兮辭》臂擱,約請有共同愛好的吳滔(伯滔)、胡钁(匊鄰)、胡沅(芷塘)、李慶辰(筱筠)等人齊集梅雪草堂,一起賞鑒同鄉前輩的曠世傑作,發自內心地由衷讚嘆,最後商定由吳滔題字、胡钁刻竹,留下江南藏界這段佳話。
----《善刻竹者韓蛟門》博寶藝術網2011/09/05
●1895年(光緒十九年,乙未)吳伯滔贈予沈伯雲《護石圖》。
----《護石圖》嘉興金爾珍摹本
沈伯雲有兄弟兩人,名著於時。
五弟沈翰(厚安)(1849—1900),號藻卿,官至江蘇知縣。擅畫兼修篆刻。沈翰之子即近代民盟領袖,救國會七君子之首沈鈞儒。沈鈞儒也十分喜好金石篆刻,當屬乃祖遺風。 十一弟沈衛(友霍)(1862~1945),號淇泉,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人稱沈太史。沈衛作《蓮愛有子圖》書法有“伯雲我兄購得此箑,出以索書,因辭不獲,令漫塗之,因書此以志愧雲。弟衛並記。時癸未六月,同客青浦。”的記載,當為佐證。
伯雲、厚安、友霍三人時常與李嘉福(笙魚)書信往來,探討篆刻藝術並敘家事短長。李嘉福為沈氏姻親。信載“承蒙允繪便面如己,繪就乞交王價節。來侄恙稍愈,明後當來圖敘面譚一切也。專此即請笙漁姻叔世大人暑安。姻侄沈雲頓首。送李大老爺。二十七日。”
沈伯雲好友有同邑吳滔(伯滔),秀水蒲華(作英),湖州胡钁(菊鄰),安吉吳昌碩(俊卿)等。
沈氏故居
歲月留下了老宅,老宅留下了故事,在橫街,有故事的老宅可謂彌足珍貴,晚清收藏名家沈伯雲故居便是其中之一。
沈伯雲故居位於西寺弄西側南口,今橫街96號內。在屋外幽靜的過道內停駐、觀賞,過道為磚木結構,兩邊的牆體由磚石砌成,牆面白得泛灰,盡顯斑駁,地面因為年代久遠,且未經修葺,顯得有些不平。過道的上頭,由木板拼接而成。住在橫街的老人敘述,雖然如今房屋破落,但是沈家當年很有名,他家的房子,當時也是很大的。
沈伯雲,名慶雲,字書卿,別號松癮子,清同治四年(1865)乙丑補庚申科秀才,通說文,精鑑別,家有松癮闇,為庋藏書畫碑帖之所。他在時,嘗自謂:“餘生平無他嗜好,惟喜金石書畫。”
正因書畫,沈伯雲與晚清著名畫家吳滔之間有過一段佳話。沈伯雲曾任靖江縣令,赴任前,至交好友吳滔作《鄉關四友圖》相贈,題款為“伯雲二兄將之官靖江,吳滔畫此四石為贈,時光緒丁亥二月”。沈伯雲大喜,特請吳昌碩為之題句,不料中途遺失,十分懊惱,吳滔聞訊,又作圖四幅,沈伯雲在畫後題記,說明失畫與補畫的原因,以表感激,由此一時傳為美談。
吳昌碩題沈雲松隱齋詩
[松隱庵讀書圖]為沈伯雲(慶雲)題----吳昌碩【缶廬集】卷一
老松穿牆頭,破寺暮然古。愚公喜讀書,我客僧為主。讀罷風寥寥,濤聲滿窗戶。鋤根青銅冷,攫案老龍舞。鐘動日卓午,面壁僧三五。擁書共息影,誰識埋頭苦?況今喪亂來,晚境蹶難補。馮公閉側竇,董子勞荒圃。好學同此心,古人應識汝。我書付劫火,我隱迷處忤。種樹欲買山,聊飢定拾芧。摩挲沒字碑,識字能幾許?共在風塵中,相對慰逆旅。題詩松影寒,颯爽來如雨。
吳昌碩題<<松隱齋>>----丁亥秋月為石門沈伯雲作
瘦損沉腰肢,孤吟兀坐時。夜深人語寂,無伴舞蛟螭。風雨十年後,篷蒿三徑間。東田閉戶處,歲末不知還。落葉繞門前,寒燈明屋裡。濤聲天外來,臥龍忽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