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特·塞勒斯

沃爾特·塞勒斯

沃爾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1956年4月12日出生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巴西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

1991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里約熱內盧驚魂記》。1998年,執導劇情片《中央車站》獲得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第7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2000年,擔任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成員。2002年,擔任第55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會成員。2004年,其執導的電影《摩托日記》獲得第5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第5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2007年,拍攝了“慶祝坎城電影節60周年”的3分鐘短片《每人一部電影》。2008年,憑藉劇情片《越位》獲得第61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2012年,執導劇情片《在路上》入圍第65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2015年,執導紀錄片《汾陽小子賈樟柯》。2017年,與其他四位導演聯合指導短片集《時間去哪兒了》。

基本介紹

早年經歷,演藝經歷,主要作品,導演作品,編劇作品,製片作品,獲獎記錄,人物評價,

早年經歷

沃爾特·塞勒斯出生於巴西里約熱內盧的一個銀行家的家庭。他的父親曾是外交官,他的童年時代一部分時間在法國和美國度過,年幼時因為患過風濕熱而無法戶外活動,後來他與電影結緣,看到羅伯托·羅西里尼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等導演的作品令他大開眼界。之後,他在洛杉磯的南加州大學電影學院院待了一年。

演藝經歷

1987年,沃爾特·塞勒斯在巴西電影工業日益衰落的時候以一部紀錄片《Krajcberg - O Poeta dos Vestígios》進入影壇。
1998年,沃爾特·塞勒斯執導根據阿爾巴尼亞作家伊斯梅爾·卡戴爾的小說《破碎的四月》改編的劇情片《中央車站》,該片由費爾蘭妲·蒙特內格羅馬里利婭·佩拉文尼西斯·狄·奧利維拉聯袂主演,講述了為人現實的朵拉在母性的驅使下幫助約書亞去東北部去尋找他爸爸的故事,沃爾特·塞勒斯憑藉該片獲得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第56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第7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之後,這部影片被《帝國》(英國電影雜誌)評選為“影史百大非英語電影”第57名;2000年,擔任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成員。
2001年,執導由羅德里格·桑托羅、喬斯·多蒙特合作主演劇情片《太陽背面》,該片獲得第5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提名、第59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第55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2002年,擔任第55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會成員。
2003年,沃爾特·塞勒斯被《衛報》(英國日報)評選為“世界最優秀的40位導演”之一。2004年,執導根據切·格瓦拉的回憶錄《南美叢林日記》改編的劇情片《摩托日記》,該片由蓋爾·加西亞·貝納爾、羅德里格·德拉·塞納聯袂主演,講述了一次南美旅程如何激發了切格瓦拉全新的世界觀,使得革命熱情開始在他心中萌芽生長的故事,該片獲得第5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第5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第30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獎提名。
2005年,執導根據日本導演中田秀執導的恐怖片《午夜凶鈴》改編的驚悚恐怖片《鬼水怪談》,這是沃爾特·塞勒斯執導的首部英語片,該片由詹妮弗·康納利約翰·C·賴利、阿瑞爾·蓋德合作主演,講述了剛剛離婚的達莉婭帶著女兒搬進紐約一幢老舊公寓準備開始新的生活,然而怪事卻接踵而來的故事。
2006年,與亞歷山大·佩恩奧利維耶·阿薩亞斯等19名導演聯合執導短片集《巴黎,我愛你》,影片圍繞巴黎二十個區展開了十八個小故事,該片作為第5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的開幕影片進行放映。2007年,與其他34位導演聯合拍攝了“慶祝坎城電影節60周年”的3分鐘短片《每人一部電影》。
2008年,與丹妮拉·托馬斯聯合執導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劇情片《越位》,由桑德拉·科維洛尼文尼西斯·狄·奧利維拉聯袂主演,講述了四位貧困人家的兄弟為了自己的足球夢想努力奮鬥的故事,該片入圍第6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同年,擔任劇情片《獅子籠》的製片人。
2009年,擔任劇情片《風暴之眼》的製片人;2012年,執導根據美國作家傑克·凱魯亞克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劇情片《在路上》,該片由克里斯汀·斯圖爾特加內特·赫德蘭克爾斯滕·鄧斯特聯袂主演,講述了名字為索爾的主人公“我”與朋友們三次從美國西海岸到東海岸的穿梭旅行的故事,該片入圍第65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2013年,與貝納爾多·貝托魯奇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等70位導演聯合執導短片集《威尼斯70周年:重啟未來》;2014年,沃爾特·塞勒斯執導紀錄片《汾陽小子賈樟柯》,該片不但展現賈樟柯的童年成長經歷、還回顧了賈樟柯電影作品歷史、創作理念以及日常生活。10月20日,沃爾特·塞勒斯不僅憑藉執導的紀錄片《汾陽小子賈樟柯》入圍第9屆羅馬國際電影節“榮譽放映”單元,還被馬克·穆勒授予“終身成就獎”。
2015年1月18日,沃爾特·塞勒斯憑藉紀錄片《汾陽小子賈樟柯》被第6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作為“大廣角”單元進行放映;2月11日,沃爾特·塞勒斯接受騰訊娛樂的專訪,講述了他對賈樟柯的共鳴與啟發,以及通過他的電影對中國的認識的看法。
2017年,與其他四位導演聯合指導短片集《時間去哪兒了》。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7年
短片
2015年
紀錄片
2013年
《威尼斯70周年:重啟未來》
紀錄片
2012年
在路上
電影
2008年
越位
電影
2008年
紀錄片
2007年
短片
2006年
電影
2005年
電影
2004年
電影
2001年
電影
1998年
電影
1998年
《午夜驚魂》
電影
1996年
電影
1995年
《生活在別處》
紀錄片
1991年
里約熱內盧驚魂記(又名:《曝光》)
電影
相關參考:...........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5年
紀錄片
2006年
電影
2001年
電影
1998年
電影
1998年
《午夜驚魂》
電影
1996年
電影
相關參考:...

製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5年
幫派
電影
2012年
在路上
電影
2010年
路人
電影
2009年
電影
2008年
越位
電影
2008年
獅子籠
電影
2008年
電影
2006年
電影
2006年
電影
2005年
低城
電影
2005年
《姐妹》
電影
2002年
電影
2002年
電影
相關參考:....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99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中央車站提名
坎城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12第65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在路上提名
2008第6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越位提名
2004第5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摩托日記獲獎
2004第5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弗朗索瓦·加萊獎摩托日記獲獎
2004第5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摩托日記提名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01第5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小金獅獎太陽背面獲獎
2001第5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太陽背面提名
柏林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98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中央車站獲獎
1998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競賽單元中央車站獲獎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05第62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摩托日記提名
2002第59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太陽背面提名
1999第56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中央車站獲獎
歐洲電影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04第17屆歐洲電影獎環球銀幕獎摩托日記提名
英國電影學院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05第5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非英語片獎摩托日記獲獎
2002第55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非英語片獎太陽背面提名
1999第52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非英語片獎中央車站獲獎
法國電影凱撒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05第30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獎摩托日記提名
1999第24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獎中央車站提名
聖丹斯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備註
1996第12屆聖丹斯國際電影節日本放送協會獎獲獎
1996第12屆聖丹斯國際電影節Cinema 100/聖丹斯國際獎獲獎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98第51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豹獎午夜驚魂提名
義大利大衛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99第43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外國電影獎中央車站提名

人物評價

沃爾特·塞勒斯是當代巴西電影界的領軍人物,他的作品聚焦底層普通民眾、關照現實,有著強烈的民族風貌和鮮明的個人印記,不斷探索追尋和自我發現的母題,用紀實風格的民族影像來表達對現實以及全人類共通的文化命題的思索,是一位有責任感有情懷的導演。(《大眾文藝》評)
縱觀沃爾特·塞勒斯的本土電影,會發現他的影片中較好的體現了巴西“新電影十年”的基本藝術風格。他的影片還有著鮮明的個人印記和民族特色,而且始終貫穿著尋根、成長、救贖的敘事主題。沃爾特·塞勒斯的作品都描寫了尋找身份。一個局外人的眼光和一個知情人的理解力,二者相結合就形成了塞勒斯的作品風格。(《電影評介》評)
沃爾特·塞勒斯對巴西電影的重大貢獻,就在於他奠定了一種飽含民族熱情的人道主義電影基調。與崇尚虛構的“好萊塢”不同,塞勒斯喜歡從真實生活中尋找創作靈感。在演員使用上,他始終堅持職業與非職業演員混合搭配的方式。(《大眾電影》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