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萊商務簽證是汶萊每年簽發得最多的簽證,主要簽發對象是想進入汶萊進行短期商務活動的外國人士簽發的入境簽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汶萊商務簽證
- 外文名:wenlaishangwuqianzheng
- 類別:商務
- 國家:汶萊
- 地區:東南亞
- 對象:汶萊以外的人
- 時間:短期
商務簽證概述,所需材料,簽證新政策,所在地簡介,地理位置,民族與宗教,延伸閱讀,
商務簽證概述
由於汶萊商務簽證需事先向移民局申請並認證,而且要求提交的材料也比較嚴格,因此出國人士在辦理汶萊商務簽證時,簽證材料齊全並符合要求是關鍵。
所需材料
1、護照及護照複印件兩張
2、兩張彩色照片
3、外方邀請信(第一次去需要原件)
4、中方派遣信
5、往返機票原件及複印件
簽證新政策
澳門特區身份證明局13日證實,特區政府已接獲汶萊駐香港總領事館的通知,特區護照持有人可免簽證進入汶萊逗留最多14日。截至目前,共有95個國家或地區同意給予澳門特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9個國家給予特區旅行證持有人免簽證待遇。
所在地簡介
地理位置
汶萊位於加里曼丹島西北部,北瀕南中國海,面積576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62公里,共有33個島嶼。東南西三面與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接壤,兩國陸地邊界線長381公里,被沙撈越州的林夢分隔為不相連的東西兩部分。東半部由廣闊的沿海平原向內地延伸為崎嶇的山地,西部多沼澤地。汶萊最高山峰是巴貢山,海拔1841米。四大河流為汶萊河、都東河、馬來奕河和淡布隆河,其中汶萊河、淡布隆河交匯入汶萊灣,最終匯入南中國海。
民族與宗教
根據汶萊官方2013年統計,汶萊馬來人占總人口的66%,華人占10%左右。
馬來人亦稱七大土著:汶萊馬來人(BruneiMalay)、都東人(Tutong)、克達岩人(Kedayan)、馬來奕人(Balait)、比沙雅人(Bisaya)、姆魯人(Murut)、杜順人(Dusun)。其他土著人包括伊班族(Iban)、達雅族(Dayak)、格拉比族(Kelabit)。
華人早期多就職於油氣開採加工部門,也有少數人經商和務農,隨著首都所在摩拉區經濟的發展,華人逐漸向首都附近城鎮遷移。
華人在汶萊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多數從事建築、修理、餐飲和銷售業,一般衣食無憂,部分華人有較好的經濟基礎和產業。截至目前,共有4位華人獲丕顯(Pehin)封號,該封號在汶萊有極高的社會地位和公眾認可度。
華人與當地馬來人相處比較融洽,農曆新年即春節,被政府定為重要節日,是公共假日。
延伸閱讀
一、相關背景
2007年8月1日,汶萊政府宣布,首都斯里巴加灣市(簡稱斯市)面積從12.87平方公里擴大到100.36平方公里
2009年9月8日,汶萊內政部委任建築規劃企業霍克國際(亞太)有限公司(HOKInt’l(AsiaPacific)Ltd.)為斯市設計發展藍圖,該藍圖重點涵蓋環境和諧、文化內涵、旅遊發展、經商便利、基礎設施、完善行政管理能力等10大發展目標,目標是把斯市發展成為一個富有魅力的現代化都市。據介紹,未來斯市設計藍圖將以倫敦、斯德哥爾摩、哥本哈根、蘇黎世、悉尼等國際大城市為參考,並融入汶萊獨特的地域及文化特色。
二、具體內容
斯市城市規劃工作委員會推出發展規劃草案(DevelopmentMasterPlan),並公開徵求意見。該規劃內容主要包括:
(一)主要目標
1、實現經濟發展可持續、多元化。依託汶萊獨特優勢,打造經濟成長引擎,應對國際衝擊。具體包括:創造多樣化的、更適宜工作與生活的環境;滿足各類家庭的需求;提供吸引商業發展的空間,尤其是建設有國際水準的城市中心商務區;建設多類型教育中心以提升汶萊公民的知識和技能。
2、建設注重生態與傳統的宜居城市。強調融合雨林、河流、歷史遺產等國家資源。具體包括:保護城市周邊森林面積;加強濕地及河岸管理,建立可靠的排洪系統;通過水上交通及輕軌連線沿河生活區;建造和諧社區,提升國民生活質量;最佳化學校配置等。
3、以馬來、伊斯蘭為基石締造汶萊特色。具體包括:使Kedayan河成為世界聞名的城市門戶,圍繞核心自然資源締造城市特性;使歷史文化、宗教場地與青年人娛樂場所融洽並存;統一市政管理,建立公共服務平台。
(二)建設規劃
新規劃明確了城市土地開發的原則,要求合理安排土地使用,保護自然資源,提供更多靈活高效的公共服務,提升私人土地價值。為實現這些目標,新規劃結合斯市發展現狀和特點,圈定了1條南北方向的“生態走廊”和5個重點發展區域,初步形成“一軸五區”的重點發展輪廓。
1、河岸生態走廊
該生態走廊南起汶萊河,向北沿Kedayan河至汶萊國際機場,並包括Menglait河支流。沿途經過水村、自然紅樹林生態區外延、賽福鼎清真寺及周邊商務區、Kiulap商業區、國家劇院、河流棲息地科普中心、新臨河居住區、民俗中心、政府行政中心、機場水上碼頭等。
2、五個重點建設區域
(1)水村。作為汶萊歷史發祥地,水村文化將受到保護,並將通過文化藝術價值的發掘使其煥發活力。在水村地區,計畫建設文化精品店、紅樹林生態度假村、青年活動區、藝術畫廊、水上市場、餐廳等設施。
(2)中心商業區。中心商務區與水村隔河相望,配合國家經濟多元化目標,建成汶萊金融、商業中心以及跨國機構集聚地,同時突出文馬來-伊斯蘭-君主制(MIB)這一歷史文化傳承。主要建築群包括:清真寺、碼頭遺址、皇家MIB中心、購物餐飲區、輕軌航站、國際伊斯蘭金融中心、紅樹林恢復區、閱兵廣場等。
(3)Gadong-Kiulap生活中心。沿Menglait河建設城市商業、餐飲和娛樂中心區。新規劃包括國家劇院、商業街擴展、沿河餐飲娛樂區、新住宅區、輕軌站等。
(4)政府行政區(現發展部臨近區域)。強調公共服務職能和社會形象,採用集中化對外辦公,為公眾及政府公務員提供舒適友好的環境。新建築群包括市府禮堂、市政廣場、水上的士站,以及旅店、會議中心等配套服務設施。
(5)機場區。計畫擴建國際機場,並將距機場5分鐘車程內的區域打造成新能源和高科技聚集區,包括科技孵化區、新會議中心以及其它配套服務設施。
另外,新規劃還提出對4個重點社區進行重新規劃以使其煥發活力(RevitalizationAreas),包括Serusop、Subok、Bunut和Beribi四區。
(三)重點市政設施
1、城市公共運輸(輕軌)重點改善巴士、機場直通車、計程車、校車服務等。同時,作為建
設南北生態走廊的重要支撐,計畫發展城市輕軌項目,連線上述重點發展區域,輕軌主要設計方案包括:
(1)南起水村,北至機場,共設24站。
(2)設計長度10公里。
(3)全程耗時不超過25分鐘,每3分鐘發一班車。
(4)設計列車載客能力250人,全長35米,並可延長至40-45米以提供更大載客能力。
(5)在有關車站提供配套服務設施。
2、基礎設施改善項目
主要包括:改善城市排洪系統、電信系統以及水村地區排污系統,制訂節能建築標準,引進歐5汽車排放標準,推廣可再生能源及替代能源等。
(四)民意調查情況
斯市政府公布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47%的民眾支持削減能源補貼,發展公共運輸(19%反對),48%的民眾同意在起始地點離車站較近的前提下可放棄汽車選擇輕軌出行(44%反對),72%的民眾表示在費用接近的情況下,在巴士和輕軌之間優先選擇後者(3%反對)。